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崇明今年推動近100名義務教育教師校際交流輪崗

2023年09月08日09:21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崇明今年推動近100名義務教育教師校際交流輪崗

偏遠學校都有優秀教師駐校

9月1日,崇明區實驗小學的美術老師袁老師離開了自己工作多年的城中心的百年老校,交流到位於廟鎮的江口校區任教,緩解農村學校美術教師緊缺矛盾。

新學年,和袁老師一樣,崇明區有近100名教師加入到義務教育教師的交流輪崗中。

崇明三島地域面積大,學校離散程度高,農村小規模學校多。為了把每一所學校都辦成老百姓滿意的“家門口的好學校”,這幾年,崇明開展了一系列的探索與實踐,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科學配置資源 縮小城鄉差距

2016年,靜安區教育局與崇明區教育局簽署教育合作協議,在崇明城橋鎮新建了靜安南西崇明新城幼兒園和崇明區江帆小學,分別由靜安南西幼兒園和第一師范附屬小學托管,由此拉開了崇明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序幕。

七年來,崇明和黃浦、靜安等區簽訂了多輪教育合作辦學協議,通過緊密合作引進了更多的優質教育資源。與此同時,崇明區內也在不斷探索不同模式的集團化辦學,打破學段壁壘,組成緊密型教育集團,通過組織、資源、管理、育人等諸多方面的“更加緊密”,努力縮小城鄉、區域、校際之間發展差距,推進學段之間的科學銜接,加快補齊教育發展短板,提升了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水平。

根據《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今年暑期,崇明區投入大量財政資金做好補短板工作。如廁所改造、空調安裝和無障礙設施建設等,特別是完成了“所有小學、初中每12個班級配備音樂、美術專用教室1間以上,每間音樂教室面積不小於96平方米,每間美術專用教室不小於90平方米”的建設目標。至此,崇明區義務教育資源配置7項指標全部達標,城鎮與農村學校在資源配置上的差異顯著縮小。

強化改革支撐 建強教師隊伍

留住島上優秀教師的同時,還吸引更多優秀的新鮮“血液”,並且讓偏遠的農村學校都能有優秀教師“駐校”,近幾年崇明通過一系列政策支撐,保障優質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

近三年來,對標“全區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的要求,崇明中小學教師的績效工資連續上漲,吸引了不少優秀教師前來從教。原崇明區實驗小學校長張秀麗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今年,學校招聘一位小學教師,結果吸引了13位應聘者,“這樣熱鬧的情景,真的讓人振奮”。記者了解到,由於島上教師待遇保障到位,吸引了不少優秀教師從市區回流,壯大了優秀教師隊伍。

今年,崇明還推動近100名義務教育教師的校際交流輪崗。上半年,根據崇明區義務教育學校教師交流輪崗管理辦法,在義務教育同一學校連續任教滿10年、離退休還有5年以上,擁有中級職稱的教師,都應該參與到教師交流輪崗中去。流動原則上在學區內進行,和以往不同的是,這次流動由崇西、崇中、崇東、長橫四個學區的學區長協調,各中小學提出自己需要的教師崗位,由學區長統籌調配,更好實現崗位匹配。區教育工作黨委書記龔耀飛說,這是崇明這些年來最規范、力度最大的一次教師交流,流動比例超過符合流動條件教師的10%,其中骨干教師佔交流總數的20%,未來每年如此。

這些年崇明還大力招引教育人才,每年引進約150名教師,研究生和師范生比例不斷提高。招引辦法也在不斷創新,除公開招聘外,還有引進、跨區調動等,有力吸引優秀教師來崇從教。經過努力,崇明區義務教育政府履職15項指標也全部達標。

因地制宜辦學 創新舉措提質

新學期,廟鎮學校的“晚自修”又開始了。在老師的陪伴下,寄宿在學校的40個孩子有的做作業、有的在預習,度過了寧靜而又充實的夜晚。2017年,廟鎮學校成為全市首個試點的義務教育階段鄉鎮寄宿制學校,如今,崇明已在全島三個學區舉辦了五個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校,這讓全區200多名留守兒童等特殊家庭學生有了屬於自己的“溫馨之家”。

由於崇明地處上海遠郊,很多孩子的家長平時在市區工作,周末才回到島上,特殊的地理環境使得崇明有許多留守少年,此外還有一些單親、父母離異、家庭低保和心理障礙的孩子。五所寄宿制學校的開設,還給了這些缺失溫馨與愛的孩子們一個完整的童年,給了他們一個健康、快樂的港灣。崇明走出的這一步,打破了原有的就近入學原則,讓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優質公平的教育,而且在寄宿形式上,成功探索小學、初中分段教學、住宿一體化的管理模式,保障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校園安全。

為了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崇明還在做很多有質量的創新和嘗試。如不滿200人的小規模學校按200名學生核定公用經費,所有學校實現了教學與管理的信息化,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實行“五個統一”等。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全區共有3100名小學畢業生進入預備班開啟初中學習,其中80%學生集中在崇明城橋鎮、堡鎮、陳家鎮和長興鎮四個鄉鎮的有關學校。對此,崇明將根據全區人口分布、數量與結構特點,制定符合崇明區域實際的教育資源布局標准。崇明還正在對農村小規模學校的中青年教師進行“全科教師”的培訓,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在這類學校試點“包班制”教學,進一步優化教師配置、降低用人強度、提高教師綜合育人能力。

崇明區教育局局長黃宗逵說,教育是民生之基,“未來,我們還將根據崇明的實際情況,探索更多的創新實踐,讓崇明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讓老百姓能有切實的獲得感”。(記者 龔潔芸)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