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楊浦這片“雙創”熱土,持續“刷新”中……

2023年09月08日15:53 |
小字號

不斷深化“三區聯動”“三城融合”,打造更為優質的“雙創”生態,是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楊浦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

圖片

一款全自動高速充電機器人將在新能源產業踏上征途,創業服務團隊讓“企業想法”電力“滿格”,在校大學生在創業路上“飛奔”﹔“今年除了招收應屆畢業生,我們還想引進一些海外人才”,多部門走進園區詳細解讀人才政策,需要招賢納士的初創企業享“上門服務”﹔科技發展將對企業產生什麼影響?設計企業、科技企業、數字化企業期待在哪些領域達成合作?園企聯動,持續探索企業可持續發展之路﹔令她沒想到的是,有一天自己的故事在“園門口”被演繹成話劇登上舞台,校區、園區和社區資源溢出、融合,延伸文化服務觸角,滿足園區白領文化需求的同時,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

再次出發、砥礪前行,楊浦這片“雙創”熱土如何持續“刷新”?

“企業想法”電力“滿格”,他們在創業路上“飛奔”

“這幾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速度特別快,但是配套的充電設施沒有跟上去,尤其是大城市CBD的新能源充電市場潛力很大。”當談及為何選擇新能源充電這一創業課題時,曾若影如是說。

曾若影,上海理工大學學生,“嗞嗞充電”項目創始人。日前,在第九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上海賽區,她和團隊獲得國際賽道冠軍爭奪賽金獎。

圖片

“嗞嗞充電”項目的初創團隊,組建於“馬蘭花計劃”楊浦首期GYB(Generate your business idea,產生你的企業想法)培訓班期間,曾若影就是本期培訓班的優秀學員之一。GYB課程中,她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沙盤模擬環節,“它增強了大家經營企業的代入感,老師教授的分析法幫助我們准確分析‘嗞嗞充電’目前在市場中的優劣勢,從而項目計劃書得以進一步完善。”

怎麼讓學員的“企業想法”走進現實?培訓的結束,是楊浦創業服務團隊陪伴式輔導與支持的另一個起點。

圖片

“老師聽說我們還沒注冊公司,第一時間就幫我們去對接。”在培訓班講師、市創業指導專家志願團楊浦分團專家張庭赫的幫助下,很快,曾若影團隊在延吉新村街道完成注冊手續,成功創辦企業。

毫無疑問,免費的辦公環境和試制設備最適合剛起步的大學生創業團隊。中國(上海)創業者公共實訓基地為曾若影開放了實驗試制平台入駐“綠色通道”。“老師們知道我們是學生,資金比較緊張,特地為我們申請了延繳入駐押金,並提供了公益性創業產品的公共測試環境、研發設備和綜合服務,大大降低了我們的創業門檻和成本。”曾若影說。

“嗞嗞充電”團隊已經開發出世界上首款商用全自動高速充電機器人——HAVA機器人,並於7月底完成國內外同步線上產品發布會。與傳統充電樁相比,“嗞嗞充電”機器人具有充電速度快、更安全、自動化程度高、一對多覆蓋范圍廣等優勢。

圖片

楊浦區人社局介紹,今年全力推動創業培訓“馬蘭花計劃”工作落地,持續做好優秀學員的跟蹤服務和創業指導,著力優化楊浦創新創業的軟環境﹔未來,將持續為創新創業賦能,大力發揮“馬蘭花計劃”在創業培訓中的引領作用,盤活創業資源、發掘創業人才、提升創業能力,進一步強化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

曾若影告訴記者,“嗞嗞充電”目前已成功簽約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進博會展示自己的產品,能獲取更多關注度的同時,希望為推動新能源產業以及區域經濟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初創企業需要招賢納士,不出園區即享“上門服務”

從上世紀“設計一條街”到如今國內知名的現代設計產業集聚區,“環同濟”正提檔加速,向千億級產業集群的目標邁進。上海同悉貢濟科技有限公司,是同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的一家初創企業,於今年6月成立,主要從事足球賽事的數據分析,現階段對人才的需求較大。

日前,公司創始人程訓忠在園區內參加了2023年度楊浦區科技人才政策培訓會。“足球數據分析這個領域在國內還剛起步,國內相關人才比較稀缺,因此今年除了招收應屆畢業生,我們還想引進一些海外人才。”程訓忠介紹。

圖片

這場培訓會共吸引近40家企業參與。現場,區科委、區就促(人才)中心、市科協教展中心的相關負責人圍繞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人才引進、人才安居、科技工作者職稱申報等相關政策進行了詳細解讀。

“學習之后收獲很大,對海外人才的引進政策、人才公寓的政策等都有了進一步了解,這對企業留住應屆畢業生很有幫助。”程訓忠說。

園企聯動“數設融合”,創新探索企業可持續發展路徑

“為實現設計行業綠色減排、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標,AECOM搭建了低碳簡單系統和自動化設計工坊平台系統,從規劃初期幫助企業設計靈活的碳減排路徑,節約設計師精力、解放創造力”……這是AECOM中國區副總裁謝啟德,在2023思翔院長論壇·產業峰會暨大創智產業高峰論壇上的分享。

從增量走向存量,過去所依賴的發展路徑與成功要素已不適用,多變的外部環境和復雜的社會需求,要求企業用長期視角看待發展問題。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尋求可持續發展的路徑,以期實現長久價值的打造。

圖片

日前,190位來自工程設計、數字、科技領域的企業家、專家齊聚楊浦,探討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挑戰與破局。本次論壇主題為“可持續增長的路徑——持續刷新”。

“在動態、多邊、行業交融的市場和商業環境下,企業需要積極構建‘四鏈’:價值鏈、產業鏈、供應鏈和技術鏈,推動企業‘五化’發展,即資本化、集成化、立體化、數字化、生態化,通過推動政策鏈、資金鏈、市場鏈、運營鏈、供應鏈、技術鏈和生態鏈並舉,精准服務供應鏈需求端,促進供應品質的提升……”設計企業代表之一——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邱衍慶分享了關於保持自驅力拓展供應鏈的思考。

隨著數字化和智能技術在千行百業落地開花,能否實現數字化變革,成為衡量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准。

圖片

科技發展將對企業產生什麼影響?未來數字產品開發主要應用於哪些場景?設計企業、科技企業、數字化企業期待在哪些領域達成合作?

5年來,“思翔院長論壇·產業峰會暨大創智產業高峰論壇”攜手大創智創新發展示范區,致力於共同搭建設計與科技對接交流平台,推動生態融合。今年的產業峰會上,大創智園區的科技企業、數字化企業,與設計企業共話“數設融合”的創新發展。

“數據隻有流轉起來才有價值。”大創智企業上海脈策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張逸平分享了企業為市民免費開放城市數據庫的一些嘗試:“比如有的市民根據我們的搜索達峰指標去申請手術,有效錯開了高峰期。”

“本次產業峰會是企業與大創智園區聯動推進設計產業發展的重大舉措之一。”區科委副主任沙旭表示,希望來自全國各地各行業的領先企業代表貢獻真知灼見,為現代產業發展帶來更多新的探索和啟迪,同時期待更多企業選擇楊浦、融入楊浦,成為楊浦創新發展的最佳“合伙人”,在這片“雙創”熱土上彼此成就。

“一人一故事”,她在“園門口”獲得“人生如戲”的全新體驗

申女士是一名園區白領,平時工作繁忙。令她沒想到的是,有一天自己的故事在“園門口”被演繹成話劇,登上了舞台。

“一人一故事”,是一種即興劇場表演形式,聆聽觀眾分享的故事后,演員們進行重新演繹,作為禮物回饋給分享者。近日,YOUNG劇場的“一人一故事”劇場演出在灣谷驛站舉行,這是新江灣城街道與區文旅局聯手推出的高品質公共文化服務項目,為園區“量身定制”。

圖片

動人之處熱淚盈眶,詼諧之處則相視一笑,灣谷科技園白領對這種新穎的藝術體驗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即興演出具有很強的互動性,過去的故事在重新演繹中產生了時空穿越的感覺。觀看的同時,我也意識到自己的認知與演員們演繹之間的差異,這告訴我們人生具有無限可能。”申女士說。

近年來,新江灣城街道致力於打造健康快車“三進”(進校區、園區、社區)和公共文化進園區等品牌,推動校區、園區和社區資源的溢出和融合。未來,街道將與區文旅局共同完善公共文化進園區的工作機制,進一步滿足園區白領對多元文化的需求,激發創新活力。

圖片

(來源:上海楊浦)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