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上海探索推出派出所、司法所、律師事務所“三所聯動”機制

匯聚各方資源 助力基層治理(基層治理新實踐)

本報記者 巨雲鵬
2023年08月21日08:3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城市社區人口密集、訴求多元,為了優化基層治理,上海探索推出派出所、司法所、律師事務所“三所聯動”機制,整合公安干警、調解員、律師三方力量,傾聽群眾訴求、提供法律服務,努力讓矛盾糾紛化解於萌芽狀態。

  

  “隔壁樓棟又報警了,說一樓居民直接躺地上阻止施工。”

  聽到消息,樓組長徐明懷放下手頭的事情,趕忙奔往現場。

  他居住的水電小區,位於上海市虹口區,建於20世紀80年代,小區常住5100多人中,60歲以上老人佔比近半。對高樓層居民來說,加裝電梯成了剛需。但小區自2021年啟動加梯以來,涉及的樓棟居民矛盾糾紛不斷,加梯惠民工程一度遇阻。如何有效化解矛盾糾紛,有效推動基層治理,成為擺在各方面前一道亟待破解的難題。

  加裝電梯因何受阻?

  前期征求意見時,大家意見一致,但施工后有些居民提出新訴求

  說起小區裡頭幾部電梯加裝時的情形,水電居民區黨總支書記仇相琴連連擺手:“幾乎每一部電梯加裝時,都有居民因糾紛報警。”

  前期征詢意見時,按照民法典等法律法規規定,同意的業主佔比達到法定比例方能開工。“不是達到同意比例就沒問題了,矛盾沖突往往出現在施工階段。”仇相琴告訴記者,有一棟樓一樓的居民認為噪聲干擾自家生活,堵住挖掘機,不讓進場開工﹔另一棟樓,有居民認為電梯會影響自家採光,躺在地上阻擋施工﹔還有一棟樓一樓住戶是老兩口,沖動之下,干脆坐著輪椅擋在施工隊面前。

  “阻止施工的行為,直接造成這部分居民與有加梯需求居民之間的矛盾。”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涼城新村派出所民警方芳說,民警到場隻能勸解疏導,防止矛盾激化,“但如果不能從根源上解決,這樣的情況還會再三發生。”

  眼看動工的幾棟樓都不“平靜”,徐明懷一度也沒那麼積極了:“如果因為加裝電梯鬧得鄰裡之間不和睦,值不值?”水電小區有加梯需求的29棟樓,到2022年3月,僅成功加裝兩部電梯。如何有效化解居民矛盾,成為推進加梯惠民工程的關鍵。

  虹口區總面積23.48平方公裡,常住人口近74萬,是上海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區之一。數據顯示,2020—2022年,虹口區糾紛警情年均2.4萬余起,佔總警情約1/5。包括加裝電梯引發的矛盾在內,社區裡的婚姻家庭、鄰裡關系、物業服務,社區外的勞務薪酬、消費租賃、工程鄰避等矛盾糾紛已經漸漸成為派出所民警最常面對的情況。

  “矛盾糾紛是警情的起點,是社區治安的‘晴雨表’,一些小矛盾如果不化解,就有可能激化升級。”虹口區副區長、虹口公安分局局長柳國青說,隨著居民法治意識的增強,要創新群眾工作方法,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問題。

  2022年3月,《虹口區全面推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運行機制的實施意見(試行)》印發,探索派出所、司法所、律師事務所“三所聯動”,使公安干警、調解員、律師三方形成合力,有法說法,有情說情,有理說理,力求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不同訴求如何解決?

  推出“三所聯動”機制,多方參與矛盾糾紛調處,引導居民理性表達意見建議

  從去年開始,再接到水電小區因加裝電梯產生的矛盾糾紛警情,方芳會把當事人請到小區裡的“虹馨·三所聯動”調解室裡。和她一起與居民見面的,除了人民調解員仇相琴,還有上海思濟律師事務所律師周健炯。

  “一件事情是不是佔理,不是比誰的嗓門大,而是看合不合規、合不合法。”和阻止施工的居民坐在一起,周健炯向他們普及起民法典和上海市相關法規的詳細條款,“既然這棟樓加梯的整個程序都合法合規,那麼阻礙施工隊進場,在法律上肯定不佔理。哪怕鬧到法院,也不會得到支持。”

  聽完釋法說理,不少居民心裡有了一本賬。

  “如果對電梯加裝有什麼具體訴求和想法,可以說出來。”接著周健炯的話,仇相琴向居民征集意見和建議。

  這時,很多人不再一味反對,而是順勢提出了自己的訴求:有的怕電梯旁的透明玻璃影響隱私,有的認為電梯噪聲影響休息,有的覺得加裝電梯后從信箱裡取信件不方便……“居民願意理性表達意見了,矛盾糾紛的化解就有了基礎。”方芳說。

  有了“三所聯動”機制,電梯公司、業委會、居民自治小組不斷參與進來,組成“加梯專班”﹔先后舉辦6場加裝電梯宣傳會和征詢會,為居民集中解讀加裝電梯政策、惠民條款,提供技術咨詢等服務﹔先后走訪有意見的居民600余戶,收集匯總每棟樓電梯加裝的難點,制定“一梯一方案”,全力解決居民訴求。關注隱私的,安上磨砂玻璃﹔害怕噪聲的,裝上雙層玻璃﹔電梯公司還免費為加裝電梯的樓棟修建了無障礙通道……

  從去年開始,徐明懷明顯感覺到,小區居民打110的情況變少了,加裝電梯速度變快了。居民們說,有什麼矛盾,找“三所聯動”處理,擺得平。“眼看小區不再因為加裝電梯吵鬧報警,我們也有了底氣。”徐明懷和其他居民代表等,一戶一戶走訪。

  如今,水電小區29個樓棟居民全部完成意見征詢,已有7個樓棟完成電梯加裝,10個樓棟正在施工,12個樓棟正開展專家評審。未來所有電梯加裝后,將惠及居民1800余人。

  “加裝電梯屬於典型的相鄰權糾紛,涉及千家萬戶切身利益。與之類似的,還有裝修、漏水、違建等情況,較為復雜。”有了“三所聯動”機制后,周健炯與居民打交道越來越多了,“我們在矛盾調處中進行普法,引導居民理性表達意見,合法表達訴求,從而妥善化解矛盾。”

  如何引導“遇事找法”?

  堅持法治思維,開通線上法律咨詢平台,送法到群眾身邊

  “很多矛盾糾紛激化,不是群眾故意要鬧,而是法律服務離他們太遠,大家不知道去哪裡找‘說法’,加之訴訟等手段成本高、時間長,部分人就放棄走法律途徑了。”柳國青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糾紛,還是要堅持法治思維,努力把法送到群眾身邊。

  在深化“三所聯動”機制過程中,虹口區堅持由區委統籌、區委政法委主導,從黨委層面最大限度調動各級組織。目前,全區已建成9個派出所矛盾糾紛調處室、8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198個居委會法律服務室,並簽約11家律師事務所。230名社區民警、113名律師和310名社區干部調解員有機整合,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群體助推、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三所聯動”機制在全區形成。在涉及大額賠付款的民事糾紛中,建立了訴調對接綠色通道,提升矛盾化解成功后的執行效率。

  為方便群眾主動“遇事找法”,虹口區開發了“三所聯動”小程序,設置“法律援助”“調解預約”“線索舉報”等欄目,有法律問題咨詢,律師會在24小時內回復﹔有需要調解的矛盾糾紛,可以在線預約。自今年4月上線以來,平台每月都能收到340多個線上的矛盾糾紛調解預約、200多個線上法律咨詢。

  虹口區“三所聯動”機制還探索將解紛工作延伸至社區圍牆外,目前已深入全區10個商圈、3家醫院、4處工地、31所學校。今年上半年,虹口區糾紛類警情環比去年下半年下降40.2%。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21日 10 版)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