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扇門撬動一個街區 楊浦區聚焦“四力”再出發

引進培育一萬家數字經濟企業,打造在線新經濟、智能制造、創意設計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
楊浦聚焦“四力”創新發展再出發
五角場街道,一扇“睦鄰門”,打破新舊兩個小區空間上的“圍牆”和居民之間的“心牆”,解決了同一片街區居民互動往來和資源共享的堵點、痛點,成為以“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為指導的基層治理經典案例。
復旦大學江灣校區隔壁,灣谷科技園區憑借大學校區的知識溢出效應和城市獨特的原生態自然環境,逐步發展成為一個以新一代生態商務總部型辦公和國際科技產業集聚為特色的科技園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創新生態。
昨天,“高質量發展在申城”系列市政府新聞發布會舉行楊浦專場。記者從會上獲悉,楊浦今年將全力打造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最佳實踐地,開展舊改基地收尾攻堅,穩步推進13.4萬平方米舊住房成套改造﹔聚焦增強創新“四力”,推進楊浦創新發展再出發,目標到“十四五”末,全區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5%以上,技術合同累計成交額達到500億元,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年營收突破3000億元,引進培育數字經濟企業總量達到1萬家,集聚和培育數字領軍企業30家以上。
深入實施城市更新“六新”行動
發布會上,楊浦區委書記薛侃介紹,楊浦把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作為楊浦發展的指導思想,當前正積極策劃和建設一批標杆性項目,加快升級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研究、交流、展示的平台和載體,更好宣傳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現楊浦和上海建設人民城市的生動實踐和重大成果。
據悉,楊浦正深入實施“點亮新域、美好新居、品質新景、煥活新筑、迭代新產、再造新業”的城市更新“六新”行動,年內啟動鳳南、東鄲、內江大板房三個城市更新示范項目,全力推動13.4萬平方米、4458戶的舊住房改造。
楊浦還將提升公共服務品質,加快實施新一輪17項民心工程和55項民生實事項目﹔深入推進“15分鐘社區生活圈”建設,全覆蓋打造“生活圈”33個﹔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建立聯勤聯動、“多網合一”的城市運行大安全、大應急體系,開發更多便民惠民應用場景。
布局“1+2+3+4”創新產業體系
創新是引領楊浦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今年上半年,楊浦區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2.7%,增幅位居全市前列﹔以數字經濟為引領的信息技術服務業連續多年保持20%以上增長﹔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位居中心城區首位。
當前,楊浦正聚焦增強創新“四力”推動區域創新動能持續壯大。全過程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力方面,楊浦將與復旦大學共同謀劃建設社會化開放式科技園“復旦未來谷”,並積極爭取復旦AI for Science創新中心等新型研發機構在楊浦布局。
全方位提升創新產業競爭力方面,楊浦將構建以數字經濟為一個核心主導,“智能+”“互聯網+”為兩個重點方向,在線新經濟、智能制造、創意設計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蓬勃發展,科技服務、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綠色低碳四大新興領域前瞻布局的“1+2+3+4”創新型現代化產業體系。
全要素激發創新生態生長力方面,楊浦將支持上海技術交易所做大做強,目前技交所已與超過30家高校院所簽訂成果托管協議,其中支持復旦大學圍繞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長期使用權開展試點改革累計實現技術交易7.04億元﹔推動科創人才工作、出入境、物品通關等方面創新舉措先行先試,升級優化“楊浦人才服務一卡通”功能,加速創新人才集聚發展。
全領域彰顯創新環境吸引力方面,楊浦將一手抓好“軟環境”建設,深入實施區優化營商環境6.0版改革方案,落實好4方面、40項、共160條措施。另一手抓好“硬環境”建設,加快完善城區創新功能布局、建設環高校國際創新社區、塑造創新友好型公共空間,深入推進大學路“科創街區”建設,與高校聯手打造更多“煙火氣+書卷氣、人文景+科技流、時尚風+國際范”的高品質工作生活空間。(記者 胡幸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