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社會| 法治

上海一支棒冰7角錢沖上熱搜,平價冷飲哪裡買?

2023年07月27日10:21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原標題:上海一支棒冰7角錢沖上熱搜,平價冷飲去哪裡買?

去年“冷飲刺客”備受關注,今年“上海20年冷飲店賣7角一根老冰棍”沖上熱搜

親民單價背后,平價冷飲會不會只是噱頭

最近,一則“上海20年冷飲店賣7角一根老冰棍”的消息沖上熱搜,對比去年備受關注的“冷飲刺客”,7角錢的單價十分親民。不少市民困惑:7角錢一根的老冰棍出自楊浦區一家冷飲批發店,但在便利店、商超賣場等零售渠道,單價1元以內的冷飲並不多見。平價冷飲會不會只是噱頭?

平價批發店,在上海難找嗎

“其實,上海的冷飲批發店不少,隻不過門面比較普通,大部分在社區裡,消費者特別是年輕的消費者不太熟悉。”冷飲行業從業者李為說。他掏出手機,在大眾點評輸入“冷飲批發”4個字,立刻顯示出一長串名單,“需要注意的是,社區批發店以個體經營戶居多,經營成本、進貨渠道、產品種類、定價方式有差異,消費者可參考評價后再選購”。

從名單來看,這些社區冷飲批發店遍布全市,有的甚至沒有名字,只是直白地挂著“冷飲批發”的店招。在網友的評價中,“價廉物美”是最頻繁的字眼,還有人專門整理了平價冷飲批發店“寶藏地圖”。其中,楊浦區國和路、虹口區祥德路、黃浦區普育西路、徐匯區虹橋路、嘉定區豐登路、鬆江區泗涇夜市等都有批發店入選。記者按圖索驥,來到位於虹橋路虹二小區內的冷飲批發站。批發站大名叫上海昊泳食品經營有限公司,不過小區居民都管它叫“批發店”。店裡有6個冷櫃做零售,還有一個小窗直通-20℃的冷庫。如果有成箱訂單,冷庫工作人員會把冷飲遞出來。

到店不過5分鐘,陸續來了六七撥消費者。“這裡價格實惠。”居民陳阿姨說,“10支起批,批發價是零售價的七折。我們家最喜歡光明冰磚,外面賣5元一塊,這裡隻要3元5角。”

老板景光寶年近古稀,健朗善談,“這家店大概是上海最早的社區冷飲批發店之一,已經開了30多年。開設冷飲批發店的門檻不算高,所以全市數量不少,但競爭激烈,不能隻拼價格,還要拼品牌、品質”。30多年與冷飲打交道,他對各種品牌和品種如數家珍,即便是這些年興起的網紅產品,小店也賣。“總的來說,消費者既喜歡新產品,又喜歡經典產品。”景光寶說,30多年前做冷飲批發,產品選擇很少,隻有光明、金雞幾個老字號,之后多了和路雪等外資品牌,再接著是伊利、蒙牛等國內新品牌,這些年又多了八喜、中街、鐘薛高等。每次新品牌或新產品上市,都有消費者嘗鮮,老產品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最后賣得好的,還是那些性價比高的產品”。

以他的小店為例,光明棒冰一直是銷量冠軍。市場價1.5元至2元的產品,批發價在1元上下,居民喜歡,附近的超市也會找景光寶進貨,“超市會同時選其他品種,但如果沒有光明棒冰,就不一定來我這裡了”。粗粗估算一下,每年夏天,小店能賣掉七八十萬支光明棒冰。與光明棒冰同樣受歡迎的,還有老字號的其他經典產品,包括白雪冰磚、娃娃雪糕、三色杯等。景光寶為此特地設置了一個“光明專櫃”,方便消費者選購。不過,也不是越便宜的產品就越有市場。景光寶發現,自家小店的客戶群非常認品牌,“比如,今年光明和正廣和聯合推出橙汁棒冰,也就是老上海人說的‘橘子水棒冰’,市場上有類似口味的產品,價格可能還比光明正廣和的便宜,但消費者就是‘買賬’老字號”。

30多年摸爬滾打,景光寶覺得核心還是性價比,“價格不一定最低,但產品一定要好”。

30分鐘配送,能填補空缺嗎

從市場供應來看,社區批發店只是一種渠道。對很多消費者來說,商超賣場和便利店是“想買就買”的場所。之前曝光的“冷飲刺客”也與這類渠道有關:有的渠道以高價冷飲居多,有的渠道標價不明顯,消費者隨手拿一根冷飲,結賬時卻發現價格“野豁豁”。

這個現象今年有所改觀。記者走訪多家便利店,發現大多冷飲均明碼實價。去年,某品牌連鎖便利店的冷飲標價牌位於冰櫃一角,字體小且密,消費者識別困難﹔今年,該品牌的冷飲標價顯眼多了,貼在冰櫃面板上,清晰明了。不過,在品種方面,便利店冰櫃裡的中高價產品比例要比社區批發店高得多。粗粗估算,6元以下的品種已屬於低價,佔比隻有20%左右,10元上下的冷飲佔大頭。李為說,“便利店與社區批發店、商超賣場不一樣,租金高,冰櫃容量有限,勢必要提高坪效,會選擇利潤更高的產品。”

但有精明的消費者發現,可以通過即時電商選購平價冷飲。“最近,我們每10個訂單中,有8個訂單涉及冷飲、冷凍飲料等冰品。”美團買菜小木橋路站點站長周喜帶著記者走進站點的冷凍區。為了應對不斷攀升的冰品需求,站點從內到外按照溫度高低,辟出冷藏庫、冷凍庫。最內部的冷凍庫溫度-20℃,各品牌冷飲碼得整整齊齊,“我們的倉儲空間比較寬裕,能提供的產品種類要比便利店多得多,自然也有平價冷飲”。在這個站點提供的冷飲中,有好幾個品牌的棒冰,最便宜的單價1.5元,如果遇上促銷,單價不到1元。根據站點服務半徑,消費者網上下單后,通常半小時內可以收到冷飲。

不過,與便利店相比,即時配送不支持單支售賣,得按箱買。“好在目前冷飲的包裝不大,一箱也就五六支,消費者接受度很高。最近已接到好幾個單次購買三四箱的訂單了。”站點理貨員說,從訂單地址看,除了居民家中,還有不少來自周邊寫字樓,“到了下午茶時間,就會有訂單,應該是白領們買回去分享”。

記者調查發現,“即時配送冷飲”儼然成為生鮮電商和外賣跑腿平台的標配,叮咚買菜、盒馬、美團、餓了麼、京東到家等都已入局,並且都為冷飲設計了特殊包裝,包括保溫袋、冰膜等。京東到家還協同商家對上線的冷飲產品調整陳列方式,在門店設置冷餐交接區,減少短時配送對冷飲的影響。叮咚買菜的一名騎手告訴記者,這些舉措對配送冷飲很有效,“我們收到的配送訂單上會特別標注冷凍品。如果消費者表示不能及時收貨,我們會帶回站點,晚些時間二次派送。到目前為止,沒有接到過消費者反饋冷飲化了”。

需求多元化,企業如何創新

多樣化的渠道讓平價冷飲更頻繁地出現在消費者身邊。不過從源頭看,平價冷飲的供應與生產企業緊密相關。

“光明棒冰類產品隻有微利,很多企業不願做,他們堅持在做。”景光寶覺得,生產企業的責任心很重要。“前幾年,棒冰出現過供不應求的局面,但今年供應比較充足,老百姓開心,我也開心。”他直言,對於市場上的新品,經銷商和消費者都很歡迎,但嘗鮮的勁頭過后,留下來的往往是那些高性價比的產品。“光明的大白兔雪糕上市好幾年了,仍舊賣得好﹔去年上市的優倍鮮奶雪糕,因為真材實料,今年很早就有消費者點名要﹔伊利的苦咖啡、蒙牛的綠色心情、八喜的杯裝冰淇淋,以前都是新品,現在每年雖有調整,但都變成了經典。這些產品的價格要比傳統棒冰高一些,可消費者還是喜歡。”景光寶說。

事實上,很多企業已有所行動。“在我們平台銷售的冷飲中,今年多了自有品牌,因為深入生產線為消費者定制產品,可以實現平台與消費者雙贏。”叮咚買菜冷飲商品開發專家郭振宇透露,在平台所售冷飲中,今年上線的自有品牌“洛瓔冰社”表現突出,月環比增幅接近18倍,復購率很高,“一方面是推出自己的平價產品,包括綠豆棒冰和紅豆棒冰﹔另一方面是迎合新的消費需求,用椰汁、海鹽等消費者喜歡的口味參與競爭。由於是自己的供應鏈,所以在定價、供應量上都更有保証”。

一度主打高價冷飲的鐘薛高今年也推出了3.5元一支的Sa’Saa系列,有紅豆、綠豆、牛奶、可可4種口味。相關人士說,雖是經典口味,但還是從原料著手,體現品牌的個性化特點,包括使用真黃油、純可可脂、添加12%以上的紅豆或綠豆等,“市場比較認可新品,從4月開放訂單以來,這個系列的產品訂貨量已超過2萬支”。

其實,平價產品的走俏並不是說高價產品沒有機會。獨立數據監測機構任拓情報通統計顯示,去年3月至今年3月,線上主流平台銷售額較高的品牌包括鐘薛高(1.41億元)、夢龍(1.18億元)、哈根達斯(1.09億元),3個品牌的產品單價都不低。CBNData的不完全統計數據也顯示,2023年各品牌共發布70余款冷飲新品,其中51%新品單價在10元以上,46%新品的單價在3元至10元之間。

“冷飲市場的需求很多元,不同渠道、不同群體的消費習慣不一樣,品牌要做的是投其所好,精准定位。”李為分析,鐘薛高雖有很多產品超過10元,但憑借原料、口味等特色,在線上渠道的銷售一直不錯,其高定價也包含了物流成本和營銷成本﹔而3.5元的新品,比較適合線下市場,有利於提升品牌形象,“總之,市場空間沒有變小,需求更加多元,消費者越發理性,生產企業在推產品時必須考慮到這些”。

冷飲市場的競爭從未停息,隻不過決定權始終在消費者手上。(記者 任翀 實習生 張欣逸)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