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看,楊浦的家園巨變 | 奮力推進楊浦創新發展再出發

2023年07月21日11:20 |
小字號

“‘兩萬戶’真是大變樣了!”

5月的一天,居春英和一眾老鄰居再次步入長白228街坊。記憶中被稱為“長白一村”的破落老宅,如今搖身一變,成為集智慧型淨菜超市、特色餐飲美食、文化藝術培訓、休閑健身運動、長租公寓等多業態於一體的文化商業綜合體。踏著漂亮的木地板,摸著復古的紅漆門,大家胸中感慨萬千。

“從沒想過,老來生活可以這麼愜意,過去的老舊小區成了現在散步休閑的好去處。”居春英驚喜地說。

長白228街坊的蛻變,折射出楊浦的家園巨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這些年,楊浦把人民城市理念作為指導思想,寫入區“十四五”規劃和黨代會報告,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體系,提升百姓生活品質。鳥瞰楊浦濱江,往昔“工業鏽帶”變身“生活秀帶”﹔深入小巷裡弄,城市更新實現“優雅轉身”。這片土地,似乎正在“返老還童”。

宜居:敞開大門破“舊”立新

隻有在長白228街坊生活過的人,才懂得這裡的涅槃重生。

上世紀50年代,為解決上海三百萬產業工人的住房困難,楊浦長白一村作為首批完成的“兩萬戶”就此誕生。小區每棟樓分上下兩層,以一室戶為主要房型,5戶共享廚、衛、浴服務功能。

“廠裡福利分房,把我分到了這裡。第一次來的時候,我一進去,哇!24個平方米,這麼大啊!”曾在此住了六十多年的居春英回憶道,那時的長白一村是新鮮滾燙的“工人新村”,是略顯奢侈的“豪宅”。

然而時光荏苒,“豪宅”也禁不住老去,屋內發霉、走廊潮濕、違建頻現,加之一戶戶家庭成員數量增長,“兩萬戶”帶來的困窘日益凸顯。2016年,歷經居民意願征詢同意率達到100%、居民協商簽約率達到100%、居民搬遷交房率達到100%的“三個100%”考驗,終於,舊改的陽光照進了這裡。

在同濟大學社區規劃師的參與下,這裡在保留原始風貌的基礎上奔赴新生。為了保留老鄰居們的“鄉愁”,改建修舊如舊,以磚、木、玻璃三種純粹的建筑材料,構建建筑物本體,同步保留原有的木門窗、五金把手等元素,呈現出簡單、實用、質朴的設計理念,讓生活在那個年代的居民感受到扑面而來的親切。

今年春天,長白228街坊的草坪綠意盎然,春風吹過嶄新的“工人文化”展示館、健身中心、人才公寓、黨群服務站等公共設施,老房以活力姿態,重新面向公眾開放。每天清晨,星巴克裡咖啡香氣彌漫,中午,熊貓飯堂人氣正旺,而到了傍晚,三三兩兩的人在草坪邊散著步,共度親子時光……這裡是老少咸宜的長白“CBD”,也成為楊浦區構建“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重要一環。

至於曾住在長白一村的人們,早已遷至新居。告別“拎馬桶”,入住衛浴獨立的電梯房,7年過去了,生活正在變得越來越好,而“回‘兩萬戶’看看”,也成了他們充滿懷舊意味的傳統。

城市更新的步伐從未停滯,在舊改浪潮中,長白228街坊絕非個例。黨的十八大以來,楊浦區成為上海中心城區裡舊改面積最大的城區之一,始終把舊改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打造了“陽光征收”的楊浦樣本。在“有溫度、有力度、有高度”的要求下,自上世紀90年代初,楊浦累計拆除二級以下舊裡房屋324萬平方米,為近12.5萬余戶居民改善了居住條件。2021年12月28日,隨著長海369地塊的舊改生效,楊浦全面完成成片二級以下舊裡改造,“舊改大決戰”取得全面勝利。

今年,楊浦區人民政府印發《楊浦區城市更新添亮點行動方案(2023-2025年)》,全面有序推進點亮新域、美好新居、品質新景、煥活新筑、迭代新產、再造新業“六新”行動,提出至2025年,完成楊浦存量舊改征收基地收尾,為全市舊改工作添上重要一筆。

居住是最大的民生,民生連著民心。存量老舊小區的環境改善問題同樣是民生痛點。控江路街道雙花公寓、五角場街道政民路200弄、長海路街道蘭花教師公寓……近年來,楊浦全力推進“美麗家園”建設,讓小區“三駕馬車”齊發力,帶動居民參與,共同提升城區品質。很快,一面面破舊的外牆被粉刷一新,一塊塊坑窪的地面恢復平整,管網暢通、路燈明亮,居民生活邁上新台階。

家住鐵嶺路110弄的居民黃金妹笑著告訴記者,自家小區剛剛完成“美麗家園”改造,“以前一到雨天,頂樓人家天花板濕透、馬路上積水,現在完全不用擔心了,可以安心在家養老了。”

過去一年,楊浦完成了100萬平方米“美麗家園”任務的收尾。在此基礎上,2023年楊浦計劃再完成50萬平方米“美麗家園”建設,並提高建設標准。一紙藍圖,繪就了楊浦家園“宜居”之變。

宜游:步入文旅發展“快車道”

“三步上籃,得分!”“加油!加油!”7月15日,一個夏日的周末,午后的陽光洒落在楊浦大學路上,為正在進行的潮流運動市集熱度加碼。馬路中央變身運動場,籃球體驗、街舞快閃、花樣輪滑表演,精彩活動接二連三。

今年5月20日起,大學路選取250米路段,變身“限時步行街”,於每周末及國定節假日向市民開放。在“520”、端午節、高校畢業季等重要節點,這裡會開展特色活動,吸引游客光臨。

這是一種創新嘗試,選址大學路卻並不讓人意外。因為這裡本就是創新、年輕、知識、夢想的代名詞。

大學路一手連通創智天地園區,一手牽著復旦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知名高校,兩側遍布居民區,創客白領、教師學生、小區居民等群體集聚,地域優勢渾然天成。網紅餐飲、書店、進口手辦店等星羅棋布,藝術展覽、體育賽事等紛紛落地,商業與潮文化在此千帆競發,蓬勃生長。這裡一向是五角場街道、乃至全楊浦的文化孕育寶地,開設“限時步行街”則助推了這一點。

從五角場彩蛋輻射開去,周邊的五個商場與大學路已逐步成長為上海中心城區消費“熱島”。今年以來,楊浦區商務委認真貫徹落實上海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始終堅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提出促消費四大行動、十大措施,推動商業載體再升級、線上線下消費再融合。聚焦新型消費和服務消費、直播經濟和夜間經濟,積極承接舉辦“雙品網購節”“數字生活節”“體育消費節”“進口嗨購節”等市級活動,以組合拳燃旺煙火氣。

激活城區發展動能,不止在於“買買買”,“游”與“玩”的結合將帶來更多可能性。楊浦坐擁“四個百年”的豐厚資源,是中國近現代工業文明重要發源地、人民城市理念首提地,紅色旅游、工業旅游等鏈條日趨完善。近年來,楊浦正在進一步豐富文旅供給,開設文化場館,開通文旅路線,讓人們通過微旅行、深度體驗等,享受家門口最好的空間資源和優質的文旅服務,感受身邊的詩意與美好。

在文旅行業發展勢頭強勁的當下,今年,楊浦一方面啟動文旅研學,開通文化游線和體驗活動,開放筆墨宮坊等場館景區,鼓勵更多市民走近楊浦濱江、國歌展示館等地,了解楊浦紅色歷史,另一方面,楊浦文物數字管理平台“博覽楊浦”正式上線,相當於在雲端,為年輕人提供了一本楊浦漫游“指導手冊”。

此外,百年工業、百年大學、百年市政的歷史沿革,在楊浦留下了眾多歷史建筑,如5.5公裡長的楊樹浦路兩側,分布著工業時代遺留的65處、100多棟歷史建筑。在推進綜合改造過程中,楊浦致力於應留盡留、以用促留,開展歷史風貌保護利用工作,努力延續城市文脈,留存城市記憶,開拓文旅新路。

歡迎各路市民來到楊浦,也鼓勵楊浦百姓走出去看看。今年6月,楊浦與福建漳州合作,共同舉辦了一場“花樣漳州·上海之約——2023年文旅推介會”,把遙遠的漳州文化展現在楊浦居民的眼前。

不斷創新,綻放璀璨。楊浦挖掘自身歷史文化資源,擁抱文旅產業的閃耀未來,用一筆墨香點出楊浦家園“宜游”之變。

宜養:托起黃金“夕陽紅”

楊浦是一個養老大區。有數據顯示,楊浦老年人口總數及高齡老人數長期位於全市中心城區首位,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打造多元化為老服務體系,讓更多老年家庭滿意,成為楊浦迫在眉睫的任務。

翻開楊浦區區政府實事項目清單,為老服務類常年居於首位,其中新增養老床位、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社區助餐服務場所幾乎是年年固定板塊,年終完成率均破100%。

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就像是一個集成式民生服務平台,或是一個“大客廳”,作為社區老年活動樞紐,向周邊產生輻射效應。走進3月新開的大橋街道第二綜合為老服務中心,1800平方米的空間寬敞明亮,功能區劃分清晰:一樓是睦鄰小廚用餐區,同時設多功能活動區,定期開設理發、推拿、法律輔導、心理咨詢等公益服務﹔二樓是老年活動室,及適老化改造展示區和康復輔助器展示區。

康復輔助器展示區是時下的熱門,小到護膝、拐杖,大到可調節床、輪椅車,貼合老人訴求的居家用品,這裡都能找到。牆上一張租賃價目表,標示出全市統一的租賃單價、補貼后價格和押金費用。如果老年居民有傷后或術后康復需求,都能直接來租賃,在費用上享受一定實惠。

從吃飯到休閑娛樂、日托關懷、器械租賃,越來越多的為老綜合體具有“社區融合”屬性,多元化功能集聚,助力社區打造為老服務“融合圈”,更推動構建“15分鐘社區生活圈”,讓人走出家門15分鐘內,盡享幸福養老。

當前,上海養老仍以“9073”格局為主,3%的老人進入機構養老,7%社區養老,剩余90%老年人仍主要依托居家養老,因此居家養老服務仍是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基礎項。如何密切關注90%的“大多數”?楊浦區民政部門每年開放適老化改造項目申請,以更貼心的價格,更大程度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質。不會發霉的淋浴竹纖板、降低隱患的下水地漏、節省體力的小板凳……工程人員直接上門測量評估、安裝功能性產品,讓老年人居家更方便放心。

此外,楊浦正在推進醫養一體化,讓醫院與養老機構的功能有機結合,醫療康復服務和生活照料融為一體。12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全區養老機構一一結對,每家中心的一名副院長作為分管負責人、一名醫生作為專責家庭醫生,為機構老人提供上門巡診、健康評估等服務。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時代潮流瞬息萬變,人民群眾對過上美好生活的期待卻從未改變。黨的十八大以來,楊浦區社會民生持續向好,改進“老小舊”民生問題,在為老服務、城市更新、助力就業等領域積極回應百姓訴求,以人為本、問計於民,實現服務質量穩步提升。小小家園,用心打造,便能見証驚天巨變。

(來源:上海楊浦)

(責編:董志雯、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