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熱絡"起來 鄰裡活動正在上海不少社區開展

鄰裡活動正在上海不少社區開展,更多居民走出家門
讓社區鄰裡關系重新“熱絡”起來
一個周末的傍晚,在申城“超大型社區”上海康城,一場“萬人拔河比賽”舉行,居民們以樓棟為單位,共組建了100多支隊伍到場參賽。
如今,這樣的鄰裡活動正在上海不少社區開展。社區工作者認為,這樣的探索能讓更多居民走出家門參與社區活動,讓鄰裡間逐漸“變冷”的關系重新“熱絡”起來。
一根拔河繩調動起整個小區
上海康城的拔河比賽隊伍,大多數是同一樓棟的鄰居們組隊,也有屬地派出所民警、城管隊員,還有社區裡的商戶、快遞小哥分別組隊。在一根根拔河繩上,偶爾來社區調解糾紛的民警、有一面之緣的快遞小哥,與居民們都有機會互相了解、同台競技。
這場大型活動的策劃、執行,都是由社區合伙人和志願者完成,社區黨委以及各居委會做好支撐和后勤保障。據介紹,從活動籌備組成立到眾籌資金和項目,從報名方式大討論到線上抽簽等小程序的研究運用,上海康城共設立了9個工作小組,並花費3天時間招募了150余名社區志願者加入。
籌備組多為上班族,開會沒時間、沒場地怎麼辦?那就晚上把社區會議室提供出來給居民使用。活動要發動居民參與,大家害羞腼腆怎麼辦?社區裡四個居委會、三所學校齊上陣,樓組長廣泛宣傳,學校也發出倡議,鼓勵學生們在暑假裡完成一項“鄰裡破冰”的社區實踐,認識幾位自家樓棟裡的新朋友。
拔河活動結束后,現場的游戲設施還將對居民開放一段時間,讓大家在茶余飯后多一個散步遛娃的好去處。
一個會客廳成為共享空間樣本
東體育會路玉田路轉角處,有一個“書香曲陽”會客廳。今年5月開放以來,這個會客廳不僅成了居民身邊的文藝打卡地,還成了社區共享空間新樣本。
“書香曲陽”會客廳毗鄰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上外賢達經濟人文學院、上海外國語大學等大院大所以及西南、東體等大型居民區。原先,這裡是民辦新北郊初級中學的倉庫、圖書室,使用率不高。曲陽路街道充分調研了周邊大院大所和居民區需求,決心打造集多功能於一體的高品質社區公共服務空間。
這個會客廳最大的特點在於資源共享。用餐時間段為各類人群提供輕食簡餐,上下學時段為學生和家長提供舒適安全的接送環境,學生上課時段用於特色課程教學,非上課時段用於各類社區公共活動。記者注意到,“書香曲陽”會客廳顯得古朴而不失文藝感,不僅涵蓋“圖書館、美術館、咖啡館、報告廳、活動廳”的“三館兩廳”場景,還集書畫展覽、科普教育、咖啡閱讀、會議活動、音樂沙龍等功能於一體。
一項創意賽為老城廂設計未來
夢花街,全長425米,歷史超過百年,是上海老城廂最有味道的一條街。未來的它會是什麼樣?“走進夢花街,展現在大家眼前的是一個街頭歷史博物館,超大屏幕上講述著夢花街百年變遷的故事,沿街的一排青磚架子上是居民用過的老物件,縫紉機、台式石英鐘等,勾起很多人的回憶。”這是上海大同初中的學生們為夢花街設計的未來圖景。
日前,“我在老城廂‘修’建筑”城市更新創意賽在黃浦區老西門街道落幕。在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等專業機構指導下,八個來自黃浦區的中小學與幼兒園團隊拿出了自己對老城廂的規劃創意作品,並決出了名次。
“我在老城廂‘修’建筑”城市更新創意賽自2021年以來已經舉辦了三年。街道相關負責人說,希望通過比賽,讓老西門街道的學子們親身參與到自己學習、生活、居住的老城廂的舊改工作之中,用他們自己的方式,記錄城市記憶、傳承老城廂歷史,為老西門街道未來的發展出謀劃策。(記者 黃勇娣 周楠 唐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