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修小補”回歸,讓社區“煙火氣”更濃

“儂家裡有啥小修小補的東西,盡管拿來給我們……”近日,在撫順路上的四平路街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門口,四平路街道首個“雷鋒志願服務亭”正式開張“營業”。
“雷鋒志願服務亭”由四平路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和黨群服務中心聯合打造,旨在打造“15分鐘新時代文明實踐圈”,滿足居民“微小事”服務需求。
家門口的“小確幸”
“雷鋒志願服務亭”僅有5平方米大小,方寸之間,卻是“五臟俱全”,配有空調、桌椅和儲物空間,在布置上格外用心。它是由已閑置的核酸檢測亭改造成為現在的服務亭。
手拿一塊老式懷表,頭戴一隻單筒眼鏡,今年已67歲的周忠民正在干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老行當:鐘表維修。年輕時,他是上海手表廠職工,從小學徒一路跟著師傅成長為“老法師”,滴滴答答走著的時針、“摩肩擦踵”的齒輪,是他的舊相識。退休后,他加入了四平路街道的“五心聯盟”便民服務隊,走街串巷為鄰裡服務。
坐在周忠民身邊的王繼東,同樣是這支便民服務隊的一員。維修小型家電,是她的拿手絕活。除了日常上門維修外,在每年的學雷鋒紀念日,她也會和隊員們一起參與街道主辦的便民服務市集,給更多居民帶去便利。
志願者們與居民之間早已建立了良好的信任關系,而如今,這些“能人巧匠”直接設點駐扎,對周邊居民來說,更是喜事一樁。“現在家裡有什麼壞了,直接能看准時間、找准地點,來找志願者們維修,心裡很踏實,也感覺很暖心。”路過的居民徐阿姨看到這處服務亭,驚喜地說。
當前,“雷鋒志願服務亭”每周一、周三、周五的上午9點至11點對外開放,服務內容各不相同,其中,每周一修傘、每周三修鞋,周五服務內容不定。
將“需求清單”轉化“滿意清單”
一直以來,讓“小修小補”重回社區、固定設點,是居民們的共同呼聲。“雷鋒志願服務亭”的出現,把居民的“需求清單”轉化為“15分鐘新時代文明實踐圈”的“滿意清單”的重要舉措,也讓有限空間在功能上得到無限延展。
四平路街道正致力於打造“15分鐘新時代文明實踐圈”,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以志願服務配送為載體,用“繡花”的功夫、精細化的思維,為轄區內居民提供便民志願服務、公益活動宣傳等服務。
此外,作為文明實踐的宣傳新陣地,雷鋒亭也招募廣大熱心公益的居民們積極參與到志願服務中來,從“人人為我”轉變為“我為人人”,共同營造社區團結和諧、互助友愛的良好氛圍,不斷提升基層社區治理溫度和實效,共同締造美好幸福家園。
近年來,四平路街道積極推動志願服務廣泛化、常態化,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系列志願服務活動。從聯手共進的“五心聯盟”,到共建共治的“環同濟”青年志願者服務隊,再到轄區23個居民區的各個志願者隊伍的一呼百應﹔從為老年人免費理發、免費拍婚紗照,到“學雷鋒我先行”、環境衛生行動,“志願之風”在四平路街道大街小巷裡生根發芽,不斷續寫志願精神,綻放著璀璨的時代光芒。
未來,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和黨群服務中心新陣地,雷鋒志願服務亭將繼續完善服務內容,拓展服務領域,打造一個志願服務“高地”。
(來源:上海楊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