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號線廣蘭路站乘客聚集 末班車后接駁如何解?

深夜2號線廣蘭路站外乘客聚集,“黑車”攬客無序
地鐵末班車后續接駁難題如何解?
“本次列車終點站:廣蘭路站。”夜已深,伴隨著語音播報,田女士從南京西路站乘上地鐵2號線。盡管已經忙碌了一天,但這輛列車的終點站清晰地提示著她,此時要回到位於川沙的家,還需要費一番周折。2010年4月,上海地鐵2號線開通運營東延伸段二期,由於實行大小交路運行模式,部分列車以廣蘭路站為終點站,乘客們需經此站換乘后續列車,前往浦東唐鎮、川沙、浦東機場等8個站點。其實,考慮到節約電能及提升運營效率的需求,地鐵運行採用大小交路本是常事,僅僅是下車換乘也添不了多少麻煩,為何田女士的回家路卻顯得如此艱難?
近日來,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收到了不少市民的求助:2號線東延伸段末班車時間設定為22時30分,乘客從廣蘭路站下車后,后續接駁成了難題,隨著夏令時節氣溫攀升、雨水增多,這一困境日益凸顯。
末班車后客流量仍較大
7月10日22時15分左右,記者經位於浦東新區祖沖之路的4號口進入廣蘭路站站內。其時,開往浦東機場方向的站台上,電子屏清晰顯示后續還有3趟列車,每班間隔時間約5分鐘。據站台執勤人員介紹,每日21時30分,最后一班開滿全程的地鐵由徐涇東站發車,約在22時30分到達廣蘭路站后,行駛完整個東延伸段。后續的2號線列車則均以廣蘭路站為終點站,運行至23時45分。
22時28分,地鐵廣播播報“本次列車為開往浦東機場方向的末班車”,不少乘客急匆匆跑下樓梯乘上地鐵,眼看著屏蔽門漸漸關上,萬女士最終還是遲了一步。她的工作單位距離廣蘭路站不遠,如果能乘坐地鐵,僅需1站就能到達她所居住的唐鎮,“今天只是多加了會班,一路從單位跑過來,還是沒趕上。”萬女士說,自己每天坐上地鐵基本都在22時以后,盡管時間不早,但在車廂內,要前往延伸段站點的乘客總是滿滿當當,“從市中心過來,居住在唐鎮、川沙的人不少,還有很多拿著行李箱的乘客,基本都是去浦東機場趕航班的”。
22時34分,第一列以廣蘭路站為終點站的地鐵到站,全體乘客都須下車。記者在站台看到,下車乘客人頭攢動,出站通道一時間擠滿了人,人流量並不亞於早晚高峰時段。為了乘坐翌日凌晨的飛機,劉先生帶著家人於深夜趕赴機場,不過,對於末班車的情況,他此前並不了解。“都這個點了,還有什麼方法能去機場?”他前往服務台詢問,身旁還有不少焦急的乘客。
這個時點站外情況如何?記者跟隨人流出站時,4號口外的空地上已有不少乘客聚集,相距不遠的2號口外場地較為狹小,出站乘客已開始佔領非機動車道。后續列車接連到站,23時左右,地鐵站外的乘客人數令記者頗感震驚。
接駁“黑車”招徠生意
事實上,比起成片的乘客,更令記者咋舌的是聚集在地鐵口、忙得不可開交的司機們。“去唐鎮、川沙、浦東機場,走嗎?”眼看著記者走出地鐵口,霎時間便有四五位司機圍上來,見記者不予理睬,其中一位年長些的大叔還跟了上來,進一步“推銷”:“拼車便宜,到川沙收40元一位,不打表、一口價,走不走?”順著他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他駕駛的“海博”出租車停靠在路邊,車輛后座上,已坐著兩位乘客。見記者仍是猶豫不決,這位大叔很快便放棄了,轉而開始尋找他的下一單生意。
借比價之由,記者輾轉詢問了多名司機,在此招徠生意的司機們似乎已形成一套定價標准:例如,唐鎮、川沙及浦東機場應是出站乘客的熱門目的地,針對這三處,又有拼車和不拼車兩種選擇。其中,浦東機場距離廣蘭路站最遠,拼車收費90元至100元一人,不拼車的價格則為150元至200元。
“我每天22時15分左右到這裡,做一天的最后一單生意。”最終,記者將目的地設在川沙某小區,選擇了一輛出租車乘坐體驗,原本45元左右的車費,由於記者不願拼車,費用則在90元。這位司機告訴記者,廣蘭路站出站口的情況由來已久,末班車結束后至24時之前,大批乘客急需接駁,“最初主要是一些‘黑車’在這裡,后來出租車司機們也學到了,因為守在這兒總能有生意,可以賺多點兒”。
呼吁延長公交運營時間
記者在現場走訪時發現,廣蘭路站附近其實並不缺乏公交車線路。4號口西側的“祖沖之路廣蘭路”站,設有浦東11路、張江1路及1097路公交線路﹔至廣蘭路西側“廣蘭路祖沖之路”站,則有615路、990路及浦東112路公交線路﹔“廣蘭路紫薇路”站,則能看到1097路、609路及浦東112路公交線路。然而,綜合各站牌情況,大部分公交線路已在21時左右停止營運,且在線路設計上,能覆蓋唐鎮、川沙及浦東機場區域的線路更是少之又少。以上車點距離地鐵站最近的浦東11路公交車為例,其雖能駛向川沙區域,但最后一輛車到站時間為22時16分,對於末班車后的乘客也無法起到接駁的作用。
“線路少、結束早之外,另一大考慮因素是路程時間。”市民姜女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還補充道,從廣蘭路站到她所居住的東方城市綠洲小區,原本隻需乘坐3站地鐵,大約15分鐘,但若是選擇公交車,比如浦東94路、申川專線等,不但此處距離上車點約有1公裡,再加之沿途站點多,全程大概需要1.5個小時。“晚上已經很累了,再花那麼多時間坐車,實在是不劃算。”
在“一口價”和公交車外,每每加班至深夜,網約車是姜女士最為偏好的接駁方式。不過,由於乘客人數多,排隊等待是常事,“隨到隨走是不可能的”。當晚,記者還在現場看到,“黑車”幾乎佔據了最裡側的非機動車道,為准確找到自己的網約車,大量乘客站在馬路中央翹首等待,車、人混行,地鐵站前的祖沖之路一段已水泄不通。面對這樣的情況,像姜女士一樣的“熟手”會選擇步行至祖沖之路與中環路交叉口再打車,“雖然多走一些路,但那裡上車更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擁堵”。
“還是希望能充分考慮乘客需求。”對於末班車結束后的情況,現場大部分乘客都表示,雖然能理解地鐵大小交路運行模式的必要性,但多年來,隨著在2號線東延伸段附近工作、居住人數上升,以及近期節假日出游高峰到來,乘客們迫切呼吁更加人性化、更符合當下情況的公共交通運營安排,延長運營時間。同時整治廣蘭路站外的“黑車”現象,使出行更安全。(記者 唐乙雋 實習生 唐陳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