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勇敢“破圈”,向善向美 | 向新同行·走近民營企業

2023年07月17日16:51 |
小字號

5月24日,在上海市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暨第六屆上海市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表彰大會上,楊浦區7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當選“第六屆上海市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在從“工業楊浦”到“創新楊浦”的轉型升級中,民營企業成為楊浦創新發展活力的重要體現,也是楊浦未來經濟發展的希望所在。

從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創新開設楊浦私營經濟園區,到如今全力打造楊浦濱江、大創智、大創谷、環同濟四大功能區,楊浦的民營企業活力越來越強、結構越來越優,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優秀的民營企業家,也誕生了一大批優質的民營企業,繪就了一幅星光璀璨的英才圖譜。

讓我們走近這7位扎根楊浦的民營企業家,回味他們的赤子情懷,領悟他們做大做強企業的工匠精神,同時見証楊浦經濟的蓬勃發展歷程,呈現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之下,走在第一線的民營企業家們對未來高質量發展之路的有效探索。

孫凱君:勇敢“破圈” 向善向美

勇敢打破“舒適圈”

回國助力“夜上海”發展

對於上海羅曼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羅曼”)董事長、總經理孫凱君來說,2010年是她人生中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年。當時,孫凱君已經在國外待了十年有余,除了得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外,她也漸漸習慣了這裡的工作節奏和生活方式。

“但在當時偶然的一次機會中,父親表達出了想讓我回家看看的意願,想到自己確實也很多年沒有回過國,便抱著回來看看父母、親人的心態答應了他。”孫凱君說,正是因為這通電話,為她決定歸國發展埋下了“種子”。

和其他創業者有所不同,孫凱君出生於一個“照明世家”。她的父親孫建鳴在1999年進軍照明領域,在兩代人的不懈努力下,如今的羅曼公司已經成長為“上海民營服務業企業100強”。起初,孫凱君並未想過要繼承父業,所以在新西蘭留學時,她選擇的都是和照明行業毫無關聯的藥理學、理科和商科等專業。但當她時隔多年再次回國后,卻被國內中國高速發展的景象給震撼到了。

孫凱君說,在那一刻,她看到了中國市場的潛力和機遇,特別是在城市更新方面,存在著巨大的需求和機會。“骨子裡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好像瞬間被‘點亮’了,突然希望自己也可以為祖國這片土地做出貢獻。”

勇敢嘗試“新身份”

親力親為發現“美”

於是,她毅然放棄了在國外定居的機會,回到了上海。同時,在父親的幫助下開始接手家族企業。相比之前專業對口的工作來說,孫凱君坦言,這份“新工作”的開始並不是一帆風順。據她回憶,在剛開始涉及這個行業時,她就面臨著很多新知識和新技能掌握的壓力。因為照明技術的發展離不開理論的支撐,孫凱君每天聽的最多的就是“色溫、亮度、光照值”這些專業名詞。

在慢慢摸到些“門路”后,她便開始學習建筑結構、空間關系等更深入的內容。孫凱君告訴記者,“盡管當時這些對我來說簡直就像聽天書,但我始終堅信付出就會有收獲。”后來,她把對專業的理解從“紙上”放到了“腳下”,每天都親自帶著團隊到現場去,感受燈光在不同條件下的變化。

當被問及為何要如此親力親為時,孫凱君笑著說,當時做外灘萬國建筑群照明時,有3位不同國家的設計師,對金色的理解都不同。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一起去現場試燈,看哪種金色大家覺得最舒服、老百姓最喜歡,不要停留在紙面上和電腦的光路模擬上。她告訴記者,如今大家看到的整個金色的外灘,其實是用后台調試了無數次的控制技術調光形成的統一的金色。“所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途徑。‘破圈’最好的方式就是踏踏實實地去干,沒有捷徑。”正是這種精神,讓孫凱君在這數十年裡迅速成長,帶領羅曼公司走向設計和科創的前端。

在大眾的理解裡,照明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到城市地標建筑的照亮,小到家裡小夜燈的普及,都是為了能給大家帶來更好地夜間感受。作為一名女性企業家,孫凱君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她認為,女企業家的身上都有很多共同的特質,比如執著、不輕易放棄,又或者注重細節,在品質把控上更為嚴格。而且女性天生就對周邊環境比較敏感,對“美”的要求很高,所以公司很多初期的夜景設計方案都是由她來把關定調。

孫凱君說,“我希望能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整個城市的夜環境變得更加舒適宜人,讓人喜歡在這個空間中駐足和活動。”當被問到什麼時候感覺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義時,孫凱君眼中亮起了光,裡面似乎全是市民在燈光下肆意奔跑、嬉笑打鬧的美好畫面。

勇敢迎接“新挑戰”

傳統行業轉型升級不停歇

作為一名喜歡擁抱新事物的企業家,她始終認為“轉型升級”是傳統行業想要取得長久發展的必經之路。在任職總經理后,孫凱君積極融入智慧管理,將公司轉變成全程、全生命周期的項目管理服務者,同時在上海率先推進智慧路燈,並將VR、AR引進景觀照明行業。

此外,她認為公司要平衡照明與能耗,為城市可持續發展尋找綠色環保的生態照明方案。2021年開始,羅曼便以先進技術為依托,充分考慮綜合環境效應,盡可能使用LED等綠色光源,並自行設計研發智能控制系統,分時段、分節點,採取不同模式,同時結合光伏儲能等新能源,真正實現零碳發展。

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也對企業“轉型升級”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記者了解到,早在多年以前,羅曼就設立了“院士專家工作站”,目前羅曼成功獲評上海市專精特新企業、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業。不僅如此,羅曼擁有多項發明專利技術,尤其在智能照明控制技術、遠程控制領域等方面處在國內領先位置。據孫凱君介紹,隨著公司2021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羅曼已完成了從傳統家族企業向治理規范的現代化公眾公司蛻變。

未來,羅曼將繼續堅持“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戰略思路,調整結構、優化布局,促進企業品牌的形象塑造和綜合效益的提高。

勇敢肩負“新使命”

為楊浦發展獻言獻策

2017年,孫凱君在楊浦區政協十四屆二次全體會議上被選為常委。作為楊浦區最年輕的政協常委,她積極參加日常調研工作,為政府建言獻策。為了體現出經濟界別的專業特點和工商聯各民營企業的發展訴求,孫凱君深度聚焦楊浦的科創雙創和經濟發展,並根據區政府工作報告每一年的計劃安排,從優化產業結構、夯實產業基礎、平衡產業布局等方面出發,提出了觀點鮮明、內容系統、措施務實、與時俱進的對策建議。

今年,在參加“提升城區精細化管理水平,推進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常委專題協商會前,她實地走訪了多家區內企業,了解他們的發展情況和聽取相關意見。值得一提的是,因為羅曼照明的辦公地坐落於楊浦濱江,孫凱君還結合自身對於濱江發展的理解,先后在“推進楊浦濱江建設”和“推動楊浦濱江綜合開發管理”常委專題協商會上提出“楊浦濱江建設要利用后發優勢,加強科學規劃”“要進一步實現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吸引更多標杆產業,讓楊浦濱江成為楊浦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等事關濱江長遠發展的意見建議。

對於肩上的責任,孫凱君從未忘記。多年來,她以個人身份從事教育領域的公益事業,讓貧困山區小學的孩子們擁有了更好的學習環境和設施,讓他們有機會來到上海開闊眼界。在孫凱君的幫助下,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心中種下了一顆名為“希望”的種子。

提到未來對於公司的期望,她目光堅定地說,“作為楊浦區土生土長的民營上市公司,我們見証了楊浦的轉型發展,親歷了楊浦從工業楊浦到知識楊浦的轉變,也在這片熱土上我們成為了中國景觀照明細分行業的龍頭。在未來的發展中羅曼股份持續夯實主業經營,提升綜合管理能力,立足新基建、碳中和等宏觀政策帶來的發展機遇,促進城市更新、新能源、數字經濟三大板塊的業務迅速發展。”

(來源:上海楊浦)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