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大江東︱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上海謀篇布局劃重點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曹玲娟 巨雲鵬
2023年07月03日08:46 |
小字號

大江東.jpg?x-oss-process=style/w10

仲夏,上海空氣熾熱。

6月28日,上海媒體刊登十二屆上海市委三次全會7月4日召開的消息,全會將審議並通過《中共上海市委關於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深化高水平改革開放 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第二天,興業路上,中共一大紀念館宣誓大廳。中共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領誓,與有關方面負責同志一起重溫入黨誓詞,宣示堅定信念。

身處黨的誕生地、初心始發地、偉大建黨精神孕育地,如何把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賦予的重大戰略、交辦的重大任務、提出的重要要求,持之以恆地細化為“施工圖”、高質量地轉化為“實景圖”?銘記“讓初心薪火相傳,把使命勇擔在肩”,這座超大城市謀篇布局,明確主線、勾畫重點,在新征程上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上海新篇章

圖片1.jpg?x-oss-process=style/w10

璀璨黃浦江。資料圖片

奮進奮斗,從不停歇。

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和國際經貿格局深刻重塑,上海這座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最生動實踐寫照的城市,把握機遇、應對挑戰,錨定目標、突破攻堅,牢牢掌握發展主動權,要做改革的闖將、創新的先鋒、現代化建設的排頭兵。

強基,城市核心功能從“有沒有”到“強不強”

五輛“5g+l4”自動駕駛智能重型卡車在東海大橋專用車道上列隊行駛,當中的三輛空無一人——這是上海洋山港推進集疏運體系智能化再造的一個場景。

今年2月2日,在洋山港四期這一全球最大的單體全自動化碼頭調研時,陳吉寧說,要著眼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目標任務,緊密結合臨港新片區制度創新,加快提升高端航運服務能級,更好配置全球航運資源,努力打造全球港口新標杆,展現大國大港新氣象。

從黃浦江到東海、太平洋,陣陣波濤,見証上海一步步打造出大國大港。

2022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4730萬標箱,連續13年列全球首位。在2022年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排名中,上海以82.79的總得分位居第三,並進一步縮小與新加坡和倫敦的差距。在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布的全球港口班輪服務連通性指數中,上海港連續11年排名第一。

自動化碼頭晝夜不輟,成為這座城市的活力象征。上海,地處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多年來集聚著高濃度、高密度的各類要素資源,構筑出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創等城市核心功能,支撐著這座2500萬人口的超大城市在國際合作競爭格局中奮勇前行。當前,上海“五個中心”建設已取得重大突破,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

6月8日,已是第十四屆的陸家嘴論壇開幕,會場周邊,分布著上海三個重要的金融集聚區:外灘萬國建筑群熠熠生輝、陸家嘴金融城摩天大樓鱗次櫛比、虹口北外灘崢嶸初現……2022年,上海証券市場首發募資額全球第一,現貨黃金交易量、原油期貨市場規模均居世界前三,全市金融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19.3%,金融從業人員超過47萬人。

圖片2.jpg?x-oss-process=style/w10

上海城市圖景。資料圖片

生動城市圖景,曾經歷太多滄海。如何保持旺盛活力、不竭動力,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對上海提出強化“四大功能”的要求:強化全球資源配置功能,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功能,強化開放樞紐門戶功能

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上海深化高水平改革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上海,需要持續增量提質,夯牢城市基石——強化“四大功能”作為主題主線和戰略聚焦,上海正推動城市核心功能從“有沒有”到“強不強”躍升突破

用陳吉寧的話說,上海“眼界應該超越今天”,不能把發展停留於總量或規模的質量尺度上,不能停留於總是對別人的學習模仿和跟跑上,不能停留於核心技術和關鍵能力對他人的過度依賴上。不論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還是國際航運中心、貿易中心的發展,都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的眼界應該更高一點”。

比如,金融中心的融資效率、融資成本、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境外投資者參與度,貿易中心的服務貿易、數字貿易、離岸貿易等新型國際貿易規模,航運中心的國際中轉比例、高端航運服務業佔比等,較之世界頂尖水平,上海仍有相當的追趕空間。

比如,上海需要抓住全球經濟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機遇,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亦需抓住國際經貿規則變革機遇,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等制度型開放,提高參與國際規則構建的整體能力。

這將成為“眼界更高一點”的實踐注解。

溯源,緊密結合“從0看到10”與“從10看到0

5月28日,國產大飛機C919首個商業航班——中國東航MU9191從上海起飛,安全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機體制造、動力裝置、機載系統、零部件、原材料……以上海為龍頭,陝西、四川、江西、遼寧、江蘇等22個省市200多家企業、近20萬人參與了大型客機項目研制和生產,大飛機拉動大產業鏈起飛。

6月6日,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2號船塢,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出塢。作為目前全球最復雜的單體機電產品,郵輪零部件數量多達2500萬個,相當於大飛機C919的5倍。郵輪線纜長度超過4300公裡,約等於上海到拉薩的距離。

圖片3.jpg?x-oss-process=style/w10

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資料圖片

大國重工,我國造船業國際市場份額已連續13年位居全球第一。如今,中國成為繼德國、法國、意大利、芬蘭之后全球第五個有能力建造大型郵輪的國家。這背后指向的是產業鏈躍升——要知道,曾經我國在整個郵輪經濟鏈條當中,隻佔“消費”一個環節。

全球產業鏈正加速重構。要向上突破,依賴內需動力強悍,更需要核心技術的不斷攀升。正所謂,創新是“第一動力”,產業壁壘的突破,離不開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激發澎湃動力。

上海深化“五個中心”建設強化“四大功能”,就是要堅持科技創新牽引,緊盯行業前沿,把握發展機遇,加快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培育競爭新優勢,佔據價值鏈高端

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目前,上海已布局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共17個,覆蓋光子科學、生命科學、海洋科學、能源科學等領域,數量約佔全國的1/4。2022年全國十大科技進展中,上海科學家和團隊參與或主導完成了四項。

浦東,改革開放的熱土。浦東之東,有張江科學城。這裡聚集2.3萬余家企業,其中高新技術企業1800余家。在這裡,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綜合能力最強的光子大科學設施群已現雛形。在這裡,中小企業也能用上大科學裝置。有企業沒有一間自建實驗室、沒有一條產品生產線,最終在張江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

不止“從0到1”。上海瞄准的科技創新,是要完成從基礎研究到創新加速,即“從0到10”的全過程。上海期待,通過全鏈條創新,培育出下一個“核爆點”。不止一個張江。在上海,有太多園區生機涌動。如楊浦“大創智”,面積僅8.2平方公裡,卻有超過4500家企業在此生長。“上下樓就是上下游”,創新生態如“熱帶雨林”。

當然,創新之城,還要有更多企業善於“從10看到0”,發現源頭基礎研究、技術突破的價值,進而在事關未來的前沿領域主動布局。

上海需要一大批引領科技產業前沿、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創新型企業。城市決策者清醒認識到,要緊扣城市產業定位和未來前沿領域,強化高質量科技供給,加快創新協同攻堅,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去全球市場搏擊風浪、勇立潮頭

把握市場邏輯,就是把“從0看到10”與“從10看到0”緊密結合起來,真正實現創新鏈與產業鏈、價值鏈的耦合。

破壁,五個“定語”背后的國家使命

2023年,上海迎來多位全球企業高管密集造訪。

時隔三年之后,馬斯克5月31日再度造訪上海。廣受關注的訪華行程尾聲,他告訴陳吉寧,自己對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取得的成功“感到振奮”。

紛繁復雜的國際大環境下,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項目背后凝聚的多方努力和定力,堪稱開放合作的典范。

在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時,陳吉寧曾特別提請與會者思考一個看似司空見慣的細節:上海的“五個中心”,每一個都帶有“國際”或“全球”二字。他說,“這個定語,不僅僅是上海城市的戰略定位,也蘊含著我們這個城市肩負著國家使命要求。”

圖片4.jpg?x-oss-process=style/w10

黃浦江畔世界會客廳。資料圖片

上海,開放之城,代表國家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檢驗著城市的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當今,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歷史性變革,如何因時而動?

大變局下,上海前瞻謀劃,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要通過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對內、對外開放兩個“扇面”形成獨具優勢的戰略通道,以協同聯動提升發展動力和效能

上升為國家戰略五周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步入新階段。6月6日,又一次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以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在安徽合肥舉行。會上明確,新征程上的長三角,要展開更深層次的制度創新和協同探索,在事關現代化的關鍵領域取得實質性成果。

江南好,不止好風景。以上海為龍頭,各類要素正在長三角乃至更大的范圍內加速流動,並在這一過程中破圈、重組、進化。

世界銀行曾發布年度發展報告稱,封閉和割裂,將是重大危機帶來的后續風險。他們開出的藥方便是通過集聚效應和打破藩籬,來推動“一體化”。如今,相較五年前,長三角地區GDP過萬億元的城市從6個增加到8個,數量在全國超過1/3,同時,GDP萬億元“后備軍”城市增至3個,一種更富有想象力的空間格局正在形成。

和長三角一體化一樣,所有的改革探索一定程度上都需要打破條條框框、藩籬壁壘。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交給上海的一系列重大任務——上海自貿試驗區、進博會、臨港新片區、科創板、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浦東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樁樁件件,無不如此。

破壁者,重任在肩。

2023年是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10周年。10年間從“1”到“21”,作為中國首個自貿試驗區,上海自貿區樣本復制全國各地功能不一的自貿區,形成了以點成面的發展格局,生動演繹著“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隻會越開越大”。

在外部環境仍充滿挑戰變數時,上海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大力推動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兔年新春第一個工作日,上海即召開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建設大會,出台優化營商環境“6.0版”行動方案,再度強調營商環境之於這座城市的特殊重要意義。

改革,永遠在壓力下突圍,永遠行百裡者半九十。陳吉寧表示,在擴大開放上,上海要學習國際通行規則,但不能滿足於僅僅做國際規則的跟隨者、應用者,而必須不斷提升戰略思維和戰略運作能力,以更加開闊的視野謀劃推進改革開放,始終保持對國際競爭和合作態勢、國際規則演變、國際市場變化的敏銳性,提高國際規則建構能力

這座城市一路走來,凝聚著太多的光榮與夢想。在新征程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上海,正朝著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堅定前行。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