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從“全球卓越的產業集群孵化器”邁向“城市新興產業運營商”丨科技園區巡禮⑥

2023年06月20日17:06 |
小字號

當前,上海已形成科創中心基本框架體系,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持續提升。在楊浦,科技園區散發創新活力,激發創業動力,成為科創企業的成長搖籃、發展沃土。即日起,楊浦區科委聯合楊浦區融媒體中心、人民網上海頻道,推出“人民城市·楊浦實踐之科技園區巡禮”系列報道,帶你傾聽科創企業與“家”的故事。

2014年5月的某一天,站在創業起跑線上的杜焱,懷著緊張的心情走進上海楊浦科技創業中心(以下簡稱“楊創”)國定路335號基地。在2號樓的入口處,杜焱抬首望見“仰視創業者”的大幅標語后,頓時倍感親切,信心大增。

“仰視創業者”是楊創獨特的價值主張,以資本為紐帶,以服務為核心,集成孵化資源、創新服務體系,從企業的各個發展階段實際需求出發,為企業從弱小到強大一路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短短九年多時間裡,從扛著一台二手攝像機跟拍一天500元,到如今公司年訂單金額幾千萬﹔從一個懷揣著5000元孤身闖蕩上海灘的電視台攝像師,到成長為掌管公司業務覆蓋商業活動策劃、商業視頻攝制、商業直播服務、片場租賃服務四大核心版塊的成功企業家……杜焱的創業故事聽起來像個“神話”。

白手創業,楊創一路鼎力相助。類似杜焱這樣的創業故事,一直在楊創持續發生著。自1997年成立以來,楊創始終將培育科技企業和企業家作為使命,積極參與區域創新創業環境的打造。目前楊創旗下已設有12家科技園區、34家職能子公司,百萬平米科技園區,數千余家企業資源,形成較完整的集團化管理體系。

在上一個十年間,楊創開創全面立體化的“植入質量因子的孵化全鏈條”楊浦模式。其中包括建立上海技術交易所籌建技術要素市場,建立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承接技術轉移服務體系建設,建立高校技術市場作為成果端的引流通道及服務機構,形成了孵化載體經營板塊承接成果落地后的產業集群孵化工作。

上海楊浦科技創業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謝吉華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下一個十年,楊創的戰略目標是從“全球卓越的產業集群孵化器”邁向“城市新興產業運營商”。

從前亦師亦友

未來是並肩作戰的“合伙人”

故事的起點還是要回到2014年5月,剛從電視台辭職“下海”的攝像師杜焱從朋友處了解到了一個好機會:楊創正在開展“TOP領袖LEADER營攝制服務項目”的面試,通過面試即可獲得一間半年免租期的辦公室。

當時的杜焱隻身闖蕩大上海,渴望著能有一個落腳之處,哪怕只是一間不到10平方米的小小辦公室。好運氣好口才,加上過硬的拍攝水平,杜焱和老同學組成的二人創業小組通過面試,成為楊創2014年創意產品試制平台第26期項目評審入駐團隊的優秀團隊。於是,上海三火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進入了楊創的創業苗圃,就此踏上新征途。

楊創的創業苗圃位於國定東路200號中國(上海)創業者公共實訓基地4號樓,集創業前輔導、創業實訓、創業孵化、創業文化、創業資源等軟環境建設和創業場地、創業設施等硬件條件為一體,為有志於創業的青年創業者提供全方位的專業化孵化服務。

“進入創業苗圃給了我創業的勇氣和信心。”杜焱回想起在公司蹣跚起步的階段,楊創的老師經常給予自己一對一的指導建議,他十分享受這段“亦師亦友”的創業時光。

除了信心和一對一的指導,有一間體面的辦公室、有大品牌楊創做背書,這些都為三火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訂單。就在半年免租期即將到期之前,三火拿下了一張200萬元的訂單。

“訂單越來越多,兩年換了5間辦公室。”2016年,杜焱在楊創“豪橫”地租下了一間499平方米的辦公室。其實當時的杜焱手頭並不寬鬆,但是他堅信,更大的辦公場地不僅能夠展示公司有接大訂單的實力,也能獲得更多的客戶信任。

在杜焱不停“打怪升級”“鳥槍換大炮”的過程中,楊創一路給予指導和關愛。三火壯大起來之后,在創業苗圃運用自己公司在傳媒行業技術優勢及視頻攝制領域的經驗,精心打造了行業領先、功能齊全、硬件過硬、操作簡單、服務配套的創意新媒體試制中心,和楊創共同運營。

上海三火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杜焱告訴記者,“園區的企業歡迎免費共享這個新媒體試制中心平台,同時我們一些多余的業務可以分給園區的初創企業,讓他們也能快速成長。”

被科技園孵化的企業壯大后,通過反哺滋養和孕育更多的小小幼苗。這是一個充滿溫情的“反哺”故事,同時開創了一個形成良性循環的“孵化+投資”專業模式。園區和企業、大小企業之間開放共享、融通創新、協同發展,共同成為並肩作戰的“合伙人”。

用“共享”的形式

盤活國有老舊資產

作為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致力於推動產學研成果轉化的“老”科創人,謝吉華有著多重身份,他不僅是楊創的總經理,還身兼上海技術交易所董事長,更是上海市人大代表。從創辦楊創的第一天開始,他的腦海中就一直思索著一個長期命題:如何助推“工業楊浦”轉向“知識楊浦”“創新楊浦”?

如何在曾經的“工業鏽帶”上描摹出人民城市的幸福畫卷,謝吉華首先想到的是對楊浦區老舊的工業廠房進行升級改造再利用。1997年8月,參照美國硅谷經驗,上海市科委委托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投資2100萬元買下瀕臨倒閉的上海天明糖果二廠,並投入600萬元資金將老廠房改建成楊浦孵化基地。曾經的天明糖果二廠廠房,就是如今的楊創國定路335號基地1號樓。

26年間,廢棄的老廠房化作無數創業者的搖籃。在謝吉華的規劃中,楊創的起點始於老廠房改造,而楊創的未來也將更深入地投入楊浦區的城市更新。“今年我們會完成REITs的發行,之后我們就具備了科技金融的能力。”他告訴記者,希望能夠通過証券化方式把地方政府、大學科研院所、國有企業、資本和科技園孵化器等各方的資源都放到同一個基金下面發揮最大的效益,用“共享”的形式,盤活國有老舊資產。

在謝吉華眼中,具備科技金融能力之后的楊創,已經踏上了新一輪創業的征途。頭發已然花白的他躊躇滿志,籌備在楊浦開創一個全新的模式,那就是通過“共享”實現協同共生,協同創新,讓楊創成為“城市新興產業運營商”。“我們正探索通過公募REITs的發行,打通資產証券化通道,建立大學科技園全生命周期發展模式與投融資機制,立足產業發展形成技術要素與資本要素的閉環結合。以科創載體為媒介,大幅提升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的效能、提高資本效率。構筑全鏈條,多層次金融資金池子,以資本為紐帶聯動知識管理、資產管理、資本管理的有機結合,更好地服務於產業集群孵化建設。”

(來源:上海楊浦)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