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專題>>人民教育為人民——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玩在控江”這些年,這所滬上名校都“玩”出了哪些花兒?

2023年04月14日16:35 |
小字號

在上海,有這樣一所高中,她不加課,然而高升學率,人才輩出﹔她不張揚,但是玩轉競賽,成果斐然﹔她不束縛,但是師生和諧,玩學合一。今年,這所學校即將迎來70周年校慶。學校發布七十年校慶一號公告后,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校友紛紛留言追憶當年,其中提及最多的當屬一個詞——玩在控江。是的,這所學校就是控江中學。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控江中學就開始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實驗,因為堅持“倡導自主,追求創新”的辦學理念,有著寬而不散、嚴而不苛的育人環境,近年來逐漸形成了“玩在控江”的美譽。“玩”了這些年,究竟都玩出了哪些花兒?帶著這份好奇,記者走進了控江中學。

5ddd6bcf007b5d94ff3a53121292405.jpg

有一種深造叫“玩學合一”

控江中學校長吳巍是1995年入校任教的老“控江人”, 2021年又從楊浦區教育局副局長的崗位上重返控江,對“玩在控江”的故事如數家珍。他透露,上個月,北京大學招辦的老師來學校對接課程和招生工作,一開口就說非常遺憾貴校的小嚴同學沒有選擇北大。這裡的小嚴同學就是控江中學2019屆畢業生嚴一粟。當年,他在高考后放棄清華北大拋來的橄欖枝,堅定選擇了哈工大的探測制導與控制專業。他說,這完全與他的理想挂鉤,自從收看了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之后,夢想的種子就在他心裡生根。進入控江后,學校不斷為他搭建成長的平台,在學業水平提升和興趣愛好引導上給予了巨大的支撐,所以,成為一名航空航天工作者是他義無反顧的抉擇。

吳巍坦言,嚴一粟的故事就像是一個裡程碑,是對多年來學校學生發展指導工作的一次濃縮展示,讓更多老師認識到學生發展指導工作的意義與價值——做學生追逐青春夢想的助夢者,同時也開啟了學校全面思考不斷深化學生發展指導工作的新紀元。

b4ea9cbb109bed72b3faa02859eddd9.jpg

早在嚴一粟之前,學校還有一位頗具代表性的校友——中國 STEM 教育協作聯盟副主席張逸中。張逸中是控江中學2005屆畢業生,XDE網絡社的首屆成員,他痴迷於計算機硬件研究,動力能力很強,在校期間曾代表中國青少年參加國際科學與工程大賽,全球排名第四,獲得三項美國專利獎。今年2月,他受邀回母校在開學典禮上致辭,他感慨道:“高中時的我,就是想玩得精彩一點,做一些創新的事情。我很高興可以成為學校‘玩在控江’的成功佐証,這歸功於控江的老師們一直以來抱持的開放包容的心態,支持和滿足學生內在的發展需求,也是學校長久堅持‘自主發展教育’理念的成果。”

不只是張逸中,在每一位控江學子的心中,有一種深造叫“玩學合一”。在這裡,學生從入校伊始就思考和重新定位自己的學習與生活,盡情浸潤於五彩斑斕、創智樂享的校園文化中陶冶素養和情懷。學校教導處主任助理郭璇告訴記者,在控江,除了國家規定的課程外,學校一共提供了60多門拓展型課程,70余項研究型課程,50多門大學先修課程,40余門社團課程。依照學生的專業發展願景,模塊化組合成十二個系列的“學生發展導航課程”,包括數學與邏輯、物理與工程、化學與環境、生物與醫學、編程與人工智能(AI)、文學與傳媒、語言與交流、歷史與文博、財經與政法、創意與設計、管樂與藝術、體育與健身等課程模塊。

“哪怕隻有八位同學選修,也會堅持開課”

事實上,控江中學學生發展的指導范式經歷過三次迭代,從倡導自主的學生發展指導1.0 版本,到融入生涯教育的 2.0 版本,再到發揮全員育人功能的 3.0 版本,學校將“自主發展”教育理念作為學生發展指導核心的同時,不斷提煉升華“自主發展”教育理念的內涵。

據校團委書記林婧婧介紹,近年來,學校逐步建立起“一縱一橫”的學生發展指導范式。縱貫線以學生高中三年的生涯發展為軸,將三年的生涯發展主題分別確定為“適應—發展—選擇”﹔而橫貫線將學生發展教育與學校各類課程、活動有機結合,形成“生涯+”為主題的校園生活。“每學期開學時,所有的學生都要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和社團,學校充分尊重同學們的專業選擇,哪怕隻有八位同學選修,也會堅持開課。”

對於那些在入學之初就已經確定目標的同學來說,可以在控江多元化的活動中培養對專業的熱愛,為未來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而那些尚未確定志向的同學,同樣也可以在廣泛的活動中發掘自己的興趣和專長,給未來的自己確定一個方向。

4e13f2abd463eef1682d983818f9305.jpg

控江中學2022屆畢業生梁澄宇從小就立志當一名醫生,但總是苦於沒有機會接觸專業的醫學知識,進入控江以后,她就再也沒有這樣的煩惱。高一時,她選擇了導航課程《分子·醫藥》和社團柳葉醫學社。兩年間,她飼養過小白鼠,了解過手術縫合的基本方法,參觀過復旦大學醫學院的人體科學館,各種醫學類講座也令她對醫學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她還通過小組研究和指導老師授課,培養了探究合作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這些經歷都讓她在高考綜評面試時發揮出色,順利考入復旦大學醫學院,朝著自己的夢想跨出了一大步。

2020屆畢業生佔小丫則是在控江的三年間不斷“試錯”,才逐漸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所在。她回憶道,自己在高一時五天都選了選修課,數理化、古詩詞、機器人、法語、商賽……五花八門,排得滿滿當當。她聽過電子信息專業的不少講座,參加了經濟和法律的職業巡禮,一度還被醫學講座上展示的血淋淋的圖片嚇得不輕,漸漸明晰了自己熱愛文學,擅長抽絲剝繭的邏輯分析,以及想用法律武器去幫助他人的理想,最終被復旦大學法學院錄取。

還有學生在短短二年間從“菜鳥”逆襲成“王者”。高三學生張鏵懌在進入控江中學之前在計算機領域是一張不折不扣的“白紙”。高一時,她被任課教師周永麒的宣講打動,嘗試著報了編程與AI導航課程與社團活動。早在初中時就是“三體”迷的她,在控江中學接觸到密碼學后,發現“三體運動”和“哈希算法”都對初始值非常敏感,便試著將兩者結合起來做起了研究,並為這樣一個偏理論的課題設計了以智能家居為場景的應用方向。2021年,她參與了第四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去年5月更是憑借著“基於三體混沌運動的哈希算法”項目獲得素有“小諾貝爾獎”之稱的2022年第73屆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ISEF)專項獎。

去年12月,2022丘成桐中學科學獎總決賽全部獎項決出,控江中學高三年級學生張瑞琦憑借課題“在球形碗內‘跳舞’的圓環的動力學研究摘得物理獎銀獎,這也是上海在本屆比賽中取得的最好成績。成績的背后,是她無數個日日夜夜與同學“泡”在學校的物理與工程創新實驗室,在方德鑫老師的指導下一遍遍地打磨課題,是她經過層層選拔入選“英才計劃”,提前接受到高校最頂尖的師資指導。張瑞琦說:“結果固然重要,但比結果更重要的是,在科研的道路上所經歷的一切將會成為學生時代最重要的精彩人生體驗。”

張瑞琦的感觸與學校商賽社指導教師向夢凡的觀點不謀而合。向夢凡說:“對這些孩子們來說,最重要的是參與過程。失敗固然痛苦,但更糟糕的是從未去嘗試。在最美好的年紀裡去嘗試去拼搏去跌倒,才能找到自己的真心與熱愛,然后全力以赴。不懈的追求夢想,才能到達想去的地方”。

師生共生共長,鼓勵嘗試、包容犯錯

難能可貴的是,數十年來,在歷任校長的堅守下,控江一直在著力發揮全員育人的功能,並在實踐中逐漸明晰教師應對學生發展指導的勝任力。一方面,邀請大學教授、專家等開設系列講座,滿足教師在學生高中三年發展指導過程中的專業知識需求。另一方面還組織核心教師走出去參加各類學生發展培訓,並結合學校教師培養的分層分類計劃,設置青年教師基本功訓練,勝任教師的經驗推廣和骨干教師的特色鍛造三個層次的研修任務,同時積極喚醒教師的學生發展指導意願,促進教師的專業自覺與自我成長。

吳巍常常問自己,怎樣的教育才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怎樣的環境才能造就愛生樂業的教師,從而讓每個人都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長?他找到的答案是師生共生共長的幸福力量、敢於嘗試、允許犯錯的包容力量以及學校育人文化認同的磁場力量。

控江的博雅論壇是學生發展課程系列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周由兩位同學擔任主講,選題從“當人類遇上AlphaGo”“生活中隱藏的直覺和悖論”到“‘超級辯士’還是‘傾危之士’”,五花八門、包羅萬象。全校有三分之一的老師擔任過學生博雅論壇的指導老師,全程參與和指導,並如同“大學教授”般地點評學生的“論文答辯”。學校還鼓勵教師開發全新的導航課程並成為首席教師,與學生共同試錯、共同選擇,以專業引領學生的未來發展。

近年來,學校又把“玩在控江”提煉成為“玩學合一”的育人方式。正如2020屆畢業生吳小芥所說,正是學校開設的各類選修課程、課余活動和各學科教師的悉心教導促進了自己的“蛻變”,使他從被動灌輸轉向主動學習。在他看來,控江“玩學合一”的意義,那便是敢於嘗試,並不斷在探究和玩中尋找“學”的意義,拓展“學”的視野。

當年活躍在學校模擬聯合國社團的校友孫琳升入了復旦大學國際政治專業,大學畢業后又進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巴黎總部工作,而當年的控江管樂隊第一屆隊員陳勉取得了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細胞生物學碩士學位,但她還有著另外的身份——作曲家、管風琴家以及鋼琴家……

是的,“玩學合一”早已在每一個控江人身上打下深深的烙印。正是在師生共生共長,鼓勵嘗試、包容犯錯的共同作用下,控江中學形成了內含生命力的、有生氣的、有潛力的獨特場域,激發出教師學生發展指導勝任力的巨大能量,成為孩子們的助夢人。

校人力資源室主任、學部主任董姣說,學校鼓勵“玩學合一”,不是盲目地鼓勵學生脫離學業在特長的道路上走下去,而是試圖讓他們找到自己感興趣、能夠體現自我價值的領域,再把從中獲得的自信心、學習方法等反哺到日常課業當中。盡管如此,當興趣遇到升學時,仍然會有矛盾重重。林婧婧提到了學校一位酷愛歷史的男生,在高三填報志願時堅決不肯填家長為他選擇的理工科專業,但在僵持了一段時間后他還是妥協了。這些案例也在不斷地促使學校進行反思和改進,我們還可以為學生們做點什麼?后來,學校在生涯教育課程規劃時把家長也納入進來,“很多事情沒有對錯,但我們希望讓學生和家長都能看到事情的A面和B面,再做出最理性的選擇”。

0ce2be14216f997257f186c45f27b3c.jpg

經過多年的耕耘,控江已構建起“初中-高中-大學”一體化培養的縱向貫通育人生態。令董姣最為自豪的一點是,學校為學生們在最美好的年華保留了一片自由的空間和選擇的權利。“正因如此,從我們控江走出去的孩子,對未來會更加的清晰,步伐會格外的堅定,即使未來沒有把興趣當成職業,但這段光陰留下來的美好或將伴隨他們一生。” 董姣如是說。

“控江、控江,蔓蔓日茂恰少年,莘莘學子成棟梁”。熟悉的校歌再次響起,這也是學校對學子們美好的祝願。今年,控江中學即將走過70載秀美年華,數以萬計的畢業生“玩”著“玩”著就長大了,他們像“花兒”一樣散落在天涯。但母校賦予他們“筑夢”“逐夢”的勇氣和力量、“善學慧玩”的本領,保有他們對世界的好奇和探索,都令他們受益一生,同時也為上海乃至全國打造了“玩學合一”的創新教育示范樣本。

(來源:上海教育 程媛媛)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