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大江東︱大專家遠程“搭”脈,小醫院一線守關!上海“智慧”設定“青浦密碼”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姜泓冰
2023年01月28日17:3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上海西郊青浦區,地方遼闊,轄區內沒有市級三甲醫院,公立醫療資源相對薄弱﹔而風景、空氣等環境優越,各類養老院、護理院較多,留守鄉村的居民也是老年人居多。

這樣的青浦,在奧密克戎潮涌般奔襲面前,不但得到市級救治專家組的點贊,有些做法還得到國家指導組的高度認同和建議推廣。

大江東工作室尋蹤而至,探訪“保健康、防重症”,應對發熱門診高峰、急診高峰和重症患者高峰的“青浦密碼”——應對突發疫情、緩解醫療擠兌、護佑人民健康,依靠的是互聯網醫院、智慧醫療設備與持續多年的專家資源下沉、筑牢基層網底的分級診療體系建設……

作為青浦區域醫療中心的中山醫院青浦分院,醫護人員正忙著急診救治

面廣量大,家庭醫生與村醫們扎根在遠郊前沿

臨近春節,青浦區金澤鎮蓮湖村熱鬧起來。地處青西郊野公園,連片的稻田、樹林、湖水、魚塘中間,有逶迆的農家住宅,青瓦白牆,一派天然。

村衛生室就“藏”在農家院中間,與老年人活動室為鄰,右邊是診室,左邊是作為上海市政府2019年實事項目建設的智慧健康驛站,有居民可自測血壓、血糖、心率、氧飽和度的設備,還有藥房、康復治療室……

“大多數患者都是來咨詢和配藥的。”30歲的陳力凡醫生告訴大江東,2022年12月下旬,新冠感染者迅速增加、藥品緊張,他們將藥品分拆,每個發熱病人6粒退燒藥,再配以中藥。留守老人多,陳力凡與陸向紅兩位村醫與金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團隊一起,及時摸清重點人群情況,分級分類標注上紅、黃、綠三色。感染高峰那段日子,“紅色人群”每周電話三次隨訪,必要時還要上門查看。

設在蓮湖村衛生室內的智慧健康驛站,設施先進。姜泓冰攝

2022年12月30日晚,蓮湖村黨支部書記周紅萍通知村醫,一位90歲的抗美援朝老兵抗原陽性,出現意識模糊!老人的家庭醫生王秀蘭副主任醫師獲悉后,判斷老人轉重症可能性很大。根據新冠診治流程,她立刻聯系金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約一個小時后,老人就順利進入上級醫院搶救室。第二天,老人已有所好轉。

蓮湖村有戶籍人口1748人,實際居住840人,大多是老人,子女都工作生活在市中心或青浦城區,周末才回來。金澤鎮鄉村情形都很相近。

“金澤實際居住人口4.6萬,60歲以上老人約1.8萬。因為距離二三線醫院較遠,很多老人生病第一選擇都是來找我們。”金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張麗紅介紹,中心設有2個分中心、一個站點、39間村衛生室。30個家庭醫生團隊的負責人,都是接受過規范培養的全科醫生。感染高峰期,要及早發現分散在村居的易感脆弱人群和重症傾向患者,在發病黃金72小時內得到有效治療,讓重症老人盡快通過分級診療體系轉診上級醫院,正是家庭醫生和村醫工作的重中之重。

金澤社區衛生中心急診輸液、氧療患者依然不少。 姜泓冰攝

眼下,病毒感染和救治高峰已經過去,但金澤社區衛生中心擴容到走廊的急診輸液座位、新辟的氧療區域,仍有些許病患。“每周都會有二三級醫院專家查房,更多還是線上會診和指導,省時高效。”張麗紅說,常規醫療活動逐漸恢復,社區衛生中心和家庭醫生仍承擔新冠重點陽性患者隨訪、社區重點人群隨訪等任務,“工作量大面廣任務重,守護百姓健康,我們會繼續努力!”

專家下沉,“幸好,我選擇了留在這裡!”

離開金澤鎮,高速驅車半個多小時,來到離它最近的上級醫療機構朱家角人民醫院——雖然是二級醫院,但地處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核心地帶,不僅承擔青浦區西片疫情救治樞紐職責,江浙毗鄰百姓生病急救也會來此就醫。

在該院住院部,醫護人員手推著一輛四輪的遠程查房會診車,簡潔輕便車,上方三條可伸縮調整角度的長臂,中間是攝像頭,左右兩張屏幕,一個邀請專家會診,一個調取、顯示患者的病歷資料和影像、檢驗結果。“搭”著這輛小車,上海市、青浦區的疫情救治專家組成員以及其他領域專家,可以應邀迅速出現在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現場,與現場醫生一同床旁討論、提出指導意見。

華山醫院感染科專家在為朱家角人民醫院醫生線上指導

住在內科智慧病區ICU001床的潘奶奶,就受惠於這一床旁的遠程會診系統。“我住市中心,以前看病都是到大醫院。這次是為了照顧陽了的90多歲老母親,我自己也陽了,斷斷續續發燒,熬了一星期,到了元旦前發現過不去了。就近來做了CT,一看,整個就是大白肺,報了呼吸衰竭、紫紺、昏迷,真是凶險啊……”68歲的潘奶奶告訴大江東。

主治醫師張飛負責潘奶奶的治療,畢竟已過“72小時黃金”時期,雖一入院就按診療規范使用了抗病毒、激素治療和氧療,但潘奶奶有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病情持續加重。1月4日晚,她的血氧飽和度下降到了70,張醫生“有點心慌”,通過醫聯體遠程會診平台,邀請市級專家組成員、中山醫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指導救治。胡教授遠程指點調整呼吸機指數、加大激素劑量,合並抗凝治療和腸內營養支持等,讓潘奶奶脫離危險,並制定了治療方案。

張文宏醫生在朱家角人民醫院查房

幾天后,潘奶奶的氧飽和度再次“上躥下跳”。張飛醫生又緊急在遠程平台上向上海市救治感染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發出會診申請,也得到迅速回應。看過病情資料,通過視頻觀察病人狀態,張教授幫助他們對治療方案作了新的調整。1天后,潘奶奶的炎症區有了明顯吸收,復查CT顯示“大白肺”減輕,她也從依賴高流量吸氣減為面罩吸氧、鼻導管吸氧。

1月12日,張文宏醫生再度到青浦區基層醫療機構和養老院、護理院等現場巡查、指導工作,在朱家角人民醫院見到潘奶奶,仔細詢問病情,囑咐日后休養的注意事項,潘奶奶豎著大姆指說,“朋友都說,我能活回來,醫生了不起!”

“當時新冠救治高峰期,大醫院資源緊張,幸好選擇留在這裡,有大專家指導,這裡的醫護人員也特別盡責,讓我轉危為安。”潘奶奶很感激。

朱家角人民醫院醫生在救治患者

“你們二級醫院做出了三甲醫院的救治水平!”張文宏醫生的現場點贊和交流指導,危重症搶救的成功案例,讓張飛很受鼓舞。“專家大咖通過遠程視頻,就像在床旁現場指點、提供治療思路,教我們具體方案,緊急情況下,就會從一片混沌、慌亂到慢慢知道怎麼做,能明顯感覺到自己的成長!”

“中山醫院青浦分院呼吸科專家每天都參與我們的診療、查房,每周二上午,中山醫院專家准時通過遠程平台查房、會診和帶教,匯聚在遠程平台上的三甲醫院各科專家都會接受我們的遠程會診預約……”朱家角人民醫院副院長李亞芳告訴大江東。一次次遠程和現場指導、會診活動,受益的是張飛這樣的年輕醫生,更是患者,讓遠郊一二級醫院充分發揮分級診療前沿陣地優勢,有效緩解上級醫療機構就診高峰,助力上海平穩抗下救治高峰期。

小醫院大智慧,互聯網+醫療作用彰顯

“我們是‘大頭小身體’,”李亞芳風趣地形容她所在的朱家角人民醫院。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核心地帶,它有一塊響當當的牌子:長三角(上海)智慧互聯網醫院。

上海新冠救治中,“互聯網+醫療”展示了強大功能,依托長三角智慧互聯網醫院平台建立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新型分級診療體系作用顯著。向下,長三角(上海)智慧互聯網醫院的雲診室可以直通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青浦區內4家公立醫院﹔向上,對接進駐的市級三甲醫院如中山醫院、華山醫院、復旦婦產科醫院、復旦五官科醫院、上海皮膚病醫院等,平台匯聚了多點執業注冊醫生、臨床藥師1200多名。大上海保衛戰期間,他們與健康雲一起合作的“我要配藥”功能模塊,為全市市民提供慢病長處方、一鍵續方、復診配藥、健康咨詢等醫療服務,“我要配藥”專區累計預約量超過1100萬人次,一鍵續方預約量達80萬人次,復診配藥預約量近25萬人次﹔開具處方逾57萬張,支付處方總金額達1.46億元。“這些業務,線下都是依托我們朱家角人民醫院完成的。應該說,青浦的長三角智慧互聯網醫院為全市百姓醫療服務貢獻了力量!”李亞芳說。

遠程診療平台與輕便診療車,讓上級醫院專家們得以即時參與基層醫院的現場救治

專家下沉、包干指導和遠程會診機制,將養老院、護理院也納入其中。青浦區共有護理院16家,開放床位3456張,收住老人3224人,平均年齡85歲左右。

青浦區衛健委副主任沈利群告訴大江東,針對護理院重點人群,一是建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巡查機制和區級專家組包干對接機構,協調解決診療問題﹔二是積極協調優先保障小分子藥及搶救藥品,確保治療、搶救不延誤﹔三是建立轉診綠色通道﹔四是強化業務培訓,提升診療能力﹔五是中西醫+康復治療效果明顯。

措施得力,全區護理院診療工作總體平穩有序,住院老人死亡率全市最低。

青浦銀輝護理院的診療工作群,每天都有脆弱老人的情況上報

為有效緩解公立醫院壓力,達到“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的工作目標,青浦將區內高質量民辦醫療機構如上海德達醫院、冬雷腦科醫院、上海醫大醫院、禾浜康復醫院等納入區域分級診療體系和網格化管理體系,幾家醫院在“新十條”發布后第一時間收治陽性病人——這一做法得到國家指導組的高度認同和建議推廣。

上海各醫院收治急救病人。 除署名外,本文圖片均由青浦區衛健委及受訪方提供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