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大江東︱基層抗疫⑬:“不能讓等餐的老人失望”!12元助老餐,到手還熱乎呢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巨雲鵬
2022年12月29日16:4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過去的這周,經歷了各種突發,送餐員一個個‘陽’了,但老年助餐不但不能停,還要嚴把安全關,關關難過,也要過,辦公室的同事們各種接力,助餐車、私家車……感恩有大家,一起守護老年人的每一餐。”上周六,12月24日上午,沈彥倩不無感慨的寫下這樣一條朋友圈。

她所供職的公司瀚立商業,是上海市普陀區真如鎮街道“網紅菜場”高陵集市的運營方。集市裡的社區食堂,承接了街道約500位老人的助老餐送餐服務。

老人在疫情面前的脆弱,不僅僅在病毒,還在習慣日常生活容不得太多變化。奧密克戎的廣泛傳播,打亂了原有的送餐節奏,每“陽”一個送餐員,就損失一批運力,但給老人送餐,卻一頓也耽擱不得。

於是,街道、企業、居委一起動員起來,為的是一個共同的目標:不能讓等餐的老人失望。

保溫箱中的助老餐

12元的助老餐,包括一大葷、一小葷、一素菜,還有米飯,包配送到家,在上海,這樣的價格實惠到罕見。

“真如的老齡化程度很高,60歲以上老人佔比達45.9%”,真如鎮街道服務辦主任余飛說,有時間或是有能力動手,老人們還是會自己燒飯,申請助餐服務的,往往是有困難的。

真如鎮街道社區服務中心主任黃茵是上海市首批金牌“社區養老”顧問,對老年人工作“門清”,“高齡80歲以上、獨居無子女、殘疾人無業、臥床不能夠自理、夫妻雙方都是老年人的純老家庭,這些是我們最關注的一批對象。”

這些也是12元助老餐的主要“客戶”,對於出門不便的他們來說,飯很重要,配送也很重要,既要准時保溫,又要價格便宜。

一般的商業平台送餐價格,一單5到6元,並不在考慮之內。幾方商定,在這個送餐服務的鏈條中,餐費由企業想辦法平衡成本,配送費則由街道直接出資補貼。

改造后的助老送餐車

沈彥倩說,訂餐老人分布在街道不同居民區,平時共7名送餐員,每日根據訂餐情況分別為老人配送到家門口。但上一周,配送員接連出“陽”,減員不斷,最少的時候,隻有一人在崗。

此輪疫情前,街道已經預料到可能出現的配送力量不足情況,對訂餐老年人進行摸底,一批家裡有子女照顧的老人為了少和外界接觸,也暫停了送餐需求,還有些老人因病住院,但需求最低時,還有380多份。

公司裡,“天天坐在電腦前”的工作人員們轉型成為配送員。

來自浙江的年輕人吳長輝,原本負責市場營銷方面的業務,上一周,他騎起改裝過的電動助老送餐車,為老人送餐。

“第一天,20份左右,我早上10點就出發了”,小吳說,每天都做核酸,出發前做抗原,確保自己“安全”。他送的,主要是真光三居民區的老人,老小區,沒有電梯,挨家挨戶送到門口,電話或是按門鈴,必須確保飯送到老年人手中,“送餐的時候發現,人年紀大了反應會慢,按下門鈴之后,可能好幾分鐘才開門。”

沈彥倩開自己的車,負責配送遠一些的小區,100多份,無法挨個配送到老人家門口,就送到居委會,由居委會“接力”,為老人配送到家。

“我們有些老人有糖尿病,必須吃相應的‘糖尿病餐’,不含糖的”,黃茵說,盡管缺人手,為了老人的健康,餐也不能弄錯。街道協調居委會,有的居委工作人員也“陽”了,居委再協調志願者,一道道傳遞,確保餐能沒有疫情風險的情況下送到家門口。

社區服務中心有24小時服務熱線,有老人覺得餐比平時送晚了,會打電話來反映,黃茵說,“我們也做好解釋,講講現在的情況,讓老人理解,也督促盡快改進。”

工作人員給老人送餐上門

這一周,“陽過”的送餐員逐漸返崗,送餐工作逐漸開始回歸常態。最讓大家高興的是,老年人的用餐需求也在逐漸恢復。12月29日這天,送餐份數回升到490份,老人還在正常吃飯,就說明盡管這座城市正受到新冠疫情的嚴重沖擊,但他們仍然平安健康。

吳長輝這周因感染奧密克戎居家休息了,他的同事們仍然繼續每天為老年人送餐。短暫的送餐工作給他留下不少難忘的畫面,“從很多老人的神情可以看到,他們收到一餐是非常高興的,隔著門和我說聲謝謝,突然就很有責任感。”

保溫箱裡的助老餐

余飛的工作平時和“一老一小”打交道多,在他看來,給老人每天送餐,既是一餐飯,也是社會和這些深居簡出的老人的一次互動,“除此之外,我們還安排各個居委,通過電話等方式,對老年人情況每天做一些了解,特別是一些特殊困難老人,做到動態信息的掌握,萬一有什麼情況,我們好及時處置。”

“為老工作在疫情期間變得特別吃重,老人是特別脆弱的一個群體,還會有心理上的恐慌”,黃茵說,能夠保障老人好好的吃一餐飯,對他們來說,可能就是動蕩時期的一種安慰和溫暖。

(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