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探尋上海經濟新競爭力系列專訪

汪泓: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陳晨
2022年06月06日18:09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5月29日,上海市政府發布《上海市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全力助企紓困、推動復工復產復市。疫情影響之下,各方主體如何打造經濟競爭力?推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即日起,人民網上海頻道推出“探尋上海經濟新競爭力系列專訪”系列專訪,邀請專家學者及企業家一起來談談如何提振經濟信心、助力上海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

6月1日起,在做好防疫管理的前提下,上海加快企業、園區、樓宇等全面復工復產。上海努力重振會面臨哪些挑戰?疫情影響之下,企業如何打造自身新的競爭力?就此,人民網上海頻道專訪了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管理學教授汪泓。

視頻制作:顧海民

上海何時重振經濟雄風?

隻有全社會動起來,市場才能活起來

“8個方面50條措施,上海這次出台的方案, 既立足當下解決突出問題,又著眼長遠增強發展后勁﹔既兼顧面上各類企業,又重點聚焦中小微企業﹔既全面落實國家政策,又突出應對疫情沖擊的上海特點。我覺得《行動方案》50條很及時,很有針對性,也很具體。”汪泓開門見山地說道。

上海何時能重振經濟雄風?她指出要注意三方面的問題。

第一,政策的落實關鍵要能協調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的關系。在毫不放鬆抓好常態化防控的同時,加快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做到“應復盡復”“應放盡放”,不能層層加碼。要打破原來防控中的核酸、封控的思維慣性和思維定式,使疫情管得住,但同時要在經濟主戰場上大展身手。對上海來說就是要重振信心,必須讓政策落實落地,打通企業的堵點,為企業送去實實在在的助益,打好經濟恢復和重振攻堅戰。

第二,企業人流、現金流、物流要能夠動起來。一是,企業員工要在疫情防控要求下,能夠安全有序地流動起來。二是,物流打不通,產業上下游都面臨困難。企業面臨開開關關的影響,國內多個產業的環節供應鏈運轉都經受了不同程度的沖擊,上下游關聯環節受到挫傷,對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造成較大影響。《行動方案》對交通物流等領域提出了專門的金融舉措,支持交通運輸、物流倉儲業融資。三是,保証企業的資金流,讓企業動起來。隻有將企業的血液輸送進去、流動起來,企業才能活。零門檻辦理,解決企業“卡脖子”的問題。

第三,把加快經濟恢復振興的政策傳遞給社會,打好信息發布、政策解讀和引導疏導的組合拳,要給社會以信心。要把重振經濟、支持企業復工達產政策告訴全社會,統一認識,所有組織、機構和單位都以推動經濟復蘇為共同目標,共同的行動將釋放指數級效能,推動上海經濟盡快復蘇。隻有這樣全社會才能動起來,市場才能活起來。

如何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政府:重點聚焦、靠前服務,企業:加快轉型、有序復產

受疫情影響,不少中小企業生產經營面臨挑戰。當前企業遭遇困難的是擔心疫情防控中開開關關以后造成更大的損失,很多企業已經遭受了項目訂單停滯、法律糾紛、違約成本等帶來的巨額損失。因此,汪泓建議,提升企業競爭力要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政府、園區“雪中送炭”,要為企業做好服務工作,服務政府、責任政府、為民政府的特點要充分體現出來,而不是管卡壓,深入到一線,滿腔熱情地為企業提供精准服務,送服務上門,送政策上門,隻有這樣才能幫助企業重振信心,解決企業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以及影響企業發展的痛點、堵點和難點,給市場主體明確的預期,穩住經濟基本盤。尤其是餐飲、零售、旅游、交通運輸、文體娛樂、住宿、會展等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困難行業,著重出台一批加快修復市場信心的應對之策。

第二,加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形成鏈式協同效應。通過產業鏈的關鍵企業以點帶鏈、以鏈帶面地把整個產業鏈恢復。比如,推動上下游產業形成利益共同體,鼓勵上下游企業相互參股、持股以及簽訂購銷中長期合作協議等,協同應對市場風險,達到成本最小化、資源合理化、技術管理協同化的目標。再比如,在汽車、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先進制造業實現以大企業為龍頭、鏈長,提升產業鏈上下游協作水平,實現產業鏈、供應鏈的盡快恢復。

第三,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重點加快制造業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疫情對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將起到很大促進作用,危中有機,數字化轉型是企業應對外部不確定性的關鍵策略,支持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和升級,加速向數字化、智能化邁進。讓更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通過在產品設計、質量等方面的創新優勢來部分抵消成本上漲影響。

第四,重點聚焦中小微企業。中小微企業量大面廣、遍布各行各業,是吸納就業的主力軍,也是經濟活力和城市“煙火氣”所在。在疫情沖擊下,中小微企業遭受的困難更大,部分小微企業甚至面臨生存壓力。《行動方案》在融資紓困、社保緩繳、房租減免等方面,向中小微企業重點傾斜。

疫情反復影響下,未來上海經濟發展會有何變化?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疫情反復影響之下,各方如何助力提振上海經濟發展的信心,經濟發展會有何變化?汪泓認為,重拾信心需要做到幾個方面。

第一,我們現在恢復經濟是在很大的一個背景下,上海是全國經濟的中心,又是長三角的龍頭,是全國經濟的重要樞紐和亞太地區的一個重要樞紐,如果上海堵死,就造成了整個產業鏈、供應鏈的中斷。所以要恢復振興上海經濟,必須是一個系統的恢復,而不是都是堵點,毛細血管都堵塞的,所以所有的政府部門、所有的市場平台都要統一思想,要從戰略全局的高度來看,要能夠系統集成指揮。我們既要打贏大上海保衛戰,又要打好經濟恢復和重振攻堅戰,隻有這樣,一個戰役一個戰役去打,才能重振上海的雄風!

第二,要發揮消費推動經濟增長的“壓艙石”作用,穩增長,促消費,抓重大消費活動,擴大總體消費需求。同時要加快培育新型消費,發展信息消費、數字消費、綠色消費,鼓勵定制、體驗、智能、時尚消費等新模式新業態發展,促進消費市場的繁榮。

第三,要發揮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關鍵性作用,增強企業的投資信心。聚焦重點領域,更大力度擴投資、抓重大項目建設,促進新基建、城中村及老舊小區改造等民生領域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開辟更加廣闊的投資平台和投資空間。

第四,要想方設法穩定和擴大就業,多渠道挖掘就業潛力,要著力幫助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等重點群體就業。全面提升公共就業服務質量,助力企業更快復工復產。(注:《行動方案》提出對招錄在本市登記失業3個月及以上人員或招錄本市2022屆高校畢業生的用人單位,上海市會按照每人2000元的標准,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提振企業家信心,讓企業“活起來”,關鍵在“落實”。政策要落地,領導干部要投身一線,幫助企業解決堵點,因地制宜地提出解決方案。

第五,多措並舉“穩外資、穩外貿”。要千方百計穩住外資市場信心。要穩住外資對中國市場的信心,當下信心比黃金還要重要。要進一步推動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全面落實中央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部署,需要進一步提升金融開放樞紐門戶地位,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對標國際最高標准、最好水平,以更開放、更包容的政策供給支持外資、外貿發展。

如何把人才吸引到上海?

“有事干,有盼頭,有未來”

人才是企業發展最重要的資源。此輪疫情之后,如何把人才吸引到上海?

汪泓認為,第一,對於國際人才的吸引難度很大,隻有我們把防疫的環境做好了,隻有我們把經濟恢復起來了,隻有我們尊重了人民的意見,能夠將人民獻計獻策的意見充分地採納和尊重了,隻有人們重拾信心了,才能夠把海外的人才引進來,才能夠把優秀的人才留得住。吸引人才要讓他有事干、有盼頭,這才能夠迸發出他對這個城市的熱情追求和發展動力。才能保衛住大上海五大中心!

第二,不要怕人才流失。當下這個特殊時期是一個巨浪打過來每個人自然的避險反應,我們相信隻要經濟穩定下來了,上海的傳統繁榮回來了,新的機會出現了,各種人才自然會進來,不一定是走掉的那些人,還會吸引很多新的人才來滬。

此外,汪泓建議,必須搶抓時間窗口,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把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全力跑出經濟恢復和振興的加速度,讓我們盡快回歸到疫情常態化防控下的如常生活。

第一,要讓大家對大政方針有全面的了解,這是信心和行動的基礎,現在許多企業和居民還有些擔心,怕折騰怕反復,心不定、志難堅、行無力。疫情可能會反復,但復工復產復市,經濟發展的信心千萬不能有反復。

第二,政府各級干部積極帶頭走訪企業,態度明確,打破慣性找出路,找到關鍵打硬仗,現在最能激發群眾信心的是市場,一定要率先活躍起來。

第三,媒體要講好基層一線抗疫故事,要宣傳推廣群眾中有擔當、能干事、負責任、沖鋒在前的優秀人物事跡,尤其要報道鄰裡之間小群體到大社區的那些源自普通百姓攻堅克難的動人故事。 

(責編:陳晨、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