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大膽試 大膽闖 自主改(輝煌歷程)

本報記者  李泓冰  謝衛群  季覺蘇
2021年04月18日09:1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①:上海陸家嘴地標性建筑。
  王 初攝(影像中國)
  圖②:上海洋山港集裝箱碼頭。
  本報記者 錢一彬攝
  圖③:上海浦東楊高北路上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海鷗門。
  資料照片

  上海浦東,基隆路9號。2013年9月29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委會挂牌。

  隨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發布。這是中國第一次用負面清單管理外商對華投資,迅速點燃了市場熱情。

  自貿試驗區管委會的企業辦事大廳,投資人和創業者擠得水泄不通。2013年國慶黃金周,浦東工商局注冊科的陳逸霏被緊急抽調,接收企業開辦申請,“忙得抬不了頭,拿到申請材料就往后面房間送,一天下來,材料堆滿屋子,人都走不進去。”

  不到半年,自貿試驗區新增中外企業7700多家,人們看好的是國內首個自貿試驗區的改革紅利。

  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提出明確要求:對照最高標准、查找短板弱項,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進一步彰顯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試驗田的作用,亮明我國向世界全方位開放的鮮明態度。

  彈指7年多,“試驗田”從28.78平方公裡擴展到120.72平方公裡,又添臨港新片區。截至2020年底,上海自貿試驗區累計新設企業6.9萬戶,是前20年同一區域的1.7倍,其中新設外資企業1.2萬戶,更有328項制度創新成果從上海推廣至全國。

  自貿區試驗,“試”出了中國開放新境界。

  對標國際最高標准最好水平,開展自貿區試驗

  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委會主任翁祖亮表示,上海自貿試驗區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對標國際最高標准、最好水平,開展自由貿易試驗,為今后參與雙邊、多邊以及區域合作奠定基礎,為開展國際貿易新格局的相關談判積累經驗,進而為我國參與國際經貿規則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撐。

  自上世紀90年代起,上海就設立了保稅區。“對外開放,上海經驗豐富,率先開展自貿區試驗是最佳選擇。”上海社科院研究員沈玉良說。

  在國家發改委、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海關總署等多部門支持下,上海市針對各項國際貿易規則,組建了18個研究團隊逐條對標,讓自貿試驗區做到與國際最高標准接軌。

  先行先試,涉及國家多個部門,必須爭取改革共識。歷時一年,中國特色的自由貿易試驗區方案出台。

  時任上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副主任簡大年說:“乘著巨輪啟航,擔著使命奮楫,歷史或將寫下:自貿區,中國開放新起點!”

  以開放促改革,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一位委員說,“自貿試驗區為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找到了具體抓手。”

  推出“負面清單”,並根據改革進展不斷完善。最初的負面清單,設立了18個行業門類190條不予准入或有限制的“禁區”,非禁止即准入。此后數次“瘦身”,2020年負面清單僅剩30條。

  改革接踵而來:注冊資本實繳制變認繳制,審批改備案、實施告知承諾,先照后証、証照分離、一業一証……上海社科院研究員徐明祺認為,自貿試驗區以開放促改革,確立了一套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的市場准入方式。

  以前,開一間便利店,辦齊各種行業許可証得奔忙數月。自貿試驗區“一業一証”改革,把一個行業准入的多個審批事項,整合為一張“行業綜合許可証”,審批時限壓減近90%,申請材料壓減近70%。

  2020年11月,國務院批復同意上海浦東新區開展“一業一証”改革試點。

  海關通關改革讓企業更便利。上海自貿試驗區探索實施了近百項創新舉措,如“單一窗口”等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貿易監管制度,促進區內貨物、服務等要素自由流動,建立國際自由貿易區通行的“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區內自由”新模式……口岸整體通關時間壓縮50%以上,每年降低費用超4億元。

  金融改革穩步推進。2014年5月,自貿試驗區分賬核算體系建立,自由貿易賬戶推出,區內主體可以通過自由貿易賬戶開展投融資匯兌等創新業務。2015年10月,人民銀行等部門和上海市發布《進一步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金融開放創新試點 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方案》的“金改40條”,金融制度創新框架基本形成。人民幣跨境使用和外匯管理創新進一步深化,一批面向國際的金融交易平台有序運行。

  截至2020年底,有61家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直接接入自由貿易賬戶監測管理信息系統,開立自由貿易賬戶13.2萬個,獲本外幣境外融資總額折合人民幣2.1萬億元。

  臨港新片區闖新關,擴大開放再升級

  披襟向洋的臨港,距上海市中心70多公裡,每逢節假日,滴水湖畔游人如鯽。

  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將增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新片區”。2019年8月,臨港新片區揭牌。有人這樣評價臨港新片區:“敢闖、敢試、敢改。”

  敢闖——投資自由,全國首個由外資控股的合資理財公司匯華理財設立﹔資金自由,跨境人民幣結算便利化、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等業務相繼落地﹔運輸自由,首艘“中國洋山港”籍船舶完成登記……

  敢試——引進人才,減少審核的條條框框。一系列突破性人才政策,不斷優化人才服務綜合環境。位於臨港新片區的榕融新材料公司,有一批學歷不高卻技術過硬的產業工人,臨港不但為其落戶,更安排入住公租房。

  敢改——臨港審批管理模式“改”向扁平化:市級、區級1170項事權直接下放到臨港一級,許多事項由原管理部門的三級或四級審批壓縮為二級。

  揭牌一年多,臨港新片區在“特殊功能”上做足文章:初步構建開放型政策制度體系,一批首創模式、首發項目、首個業務落地實施﹔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二期封關驗收完成,特殊經濟功能逐步顯現﹔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前沿產業集群,重點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領域,始終保持招商和投資熱度……2020年,臨港新片區簽約重大項目365個,涉及投資額超過2542.38億元,平均每天落地一個重大項目。

  “臨港新片區正作為‘新平台、新窗口’,參與全球高端資源要素配置、產業分工和國際經濟治理,更好地代表國家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上海市委常委、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朱芝鬆說。


  《 人民日報 》( 2021年04月18日 05 版)
(責編:陳晨、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