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兒童醫院互聯網醫院開診

熟悉的上海專家“屏幕見” 4天開出“雲處方”99張

2020年03月04日14:21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人民網上海3月4日電(軒召強)“您的資料我已詳細閱讀,現在病情反復,基於……”今天上午,面對手機屏幕另一方患者家長的咨詢,正在值班網上接診的上海市兒童醫院內分泌科李嬪主任進行了細致解答。

自2月29日上海市兒童醫院互聯網醫院對外開展線上診療服務以來,短短4天,共接受在線復診咨詢387人次,網上開出處方99張。目前上海市兒童互聯網醫院首期互聯網診療,實現了線上預約挂號、在線專科咨詢、線上復診開方、在線藥師審方、藥品配送物流等主要功能,在目前疫情防控階段,對上海本地以及外地患者不敢、不願、不能多次往復來醫院就診給予了最有力的支持,既減少了來醫院交叉感染的幾率,又不耽誤病情的跟蹤和治療。

首張處方9分鐘開出,次日收到處方藥品

兒童醫院內分泌科是首批開展網絡復診的科室之一,互聯網醫院在線門診對外服務4天,李嬪主任就已經擁有了1000多名“粉絲”,周六、周日全天通過網絡和移動手機在線服務就診患者和家長。值得一提的是兒童醫院互聯網醫院對外服務的第一位患兒家長楊先生——2月29日上午,楊先生在瀏覽新聞時,無意中獲悉了兒童醫院互聯網醫院獲牌對外服務消息,非常開心,原來他的孩子去年11月就曾在兒童醫院內分泌科就診,診斷為“乳房早發育”,經過藥物治療后病情好轉,但眼下已經過了復診時間,因家住舟山,目前又處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間,如果能夠不需要驅車來上海,通過網絡就能實現復診這是多麼利好的消息, 於是29日中午12時11分他便登錄兒童互聯網醫院請求復診,經互聯網醫院信息系統進行患兒復診身份核准,李嬪主任網上接診,查閱患者以往就診資料,確認該名患者符合網上復診的條件,可以網絡開方,繼續服藥治療,於12時20分為該名患兒通過網絡開出了處方,並詳細告知藥品使用用法及注意事項,經過醫院藥學部孫華君主任藥師線上審方以后,當日下午藥物就交由第三方進行物流配送,次日這位家長就收到了跨省而來的藥品。

另一位來自浙江紹興的患兒家長平先生也是前一天網上復診,第二天就收到了藥品。“我覺得互聯網醫院很方便,讓我不出門就拿到了上海醫院開出的藥,又是在疫情期間,真的是非常及時。因為之前一直在李嬪主任這裡看的病,所以也很放心。”平先生說。

上海市民許先生的孩子生長發育遲緩,去年12月在兒童醫院兒保科就診,開有葡萄糖酸鈣、維生素B12、維生素D等藥物,由於疫情的原因,盡管之前開的葡萄糖酸鈣、維生素D等都早已喝完,也不便來院復查。3月2日下午,他通過兒童醫院公眾號找到了兒保科的何琳醫師,通過描述病情、上傳上次診斷記錄,半小時后,何琳就為其開出了電子處方,家長次日到瀘定路院區付費取藥。

網上就醫受追捧,專家輪流在線服務

記者獲悉,互聯網醫院上線4天,內分泌科、腎臟風濕科、皮膚科、兒童保健科和兒內科全部上線,接受患者線上就診,除了內分泌科受家長追捧外,對呼吸科哮喘等患者來說也是福音,醫院呼吸科董曉艷主任告訴記者,3月1日上線一天就有13人咨詢開藥,符合開藥條件2人均開具處方,基本都是哮喘等慢性疾病。同時,腎臟風濕科每天均有20人在線咨詢,每天平均開出5個處方﹔皮膚科每天在線咨詢30人左右,已經開出線上處方14張﹔兒童保健科也開出13個處方。

李嬪主任介紹,兒童家長年輕的特點,兒童互聯網醫院必定會成為家長追捧的場所,會改變家長的就醫行為習慣。李主任也提醒家長,互聯網醫院目前畢竟是新生事物,醫生和家長都需要有一個適應過程,目前家長在線咨詢量越來越大,也需要家長理性等待,醫生會逐一進行回復。同時醫院也呼吁家長要根據疾病選擇對應的科室和醫生就診,不要盲目咨詢,增加醫院和醫生的工作量。此外,目前互聯網醫院以三個月內復診續藥為主,初診病人、疾病診斷不明的還需到醫院線下就診。

線上線下融合,多種慢性疾病可在網上復診

記者獲悉,兒童互聯網醫院經過幾天運行,臨床科室安排醫生輪流在線服務,網絡平台各環節經過磨合,運作逐步流暢。於廣軍院長介紹,互聯網醫院運行初步達到了設計的效果,目前支持性早熟、甲狀腺疾病、慢性腎小球、腎小管疾病、哮喘、濕疹、荨麻疹等病種的線上復診,還能進行線上線下融合,線下診療,線上隨訪,已經開展肺炎出院、高危兒隨訪等服務,不久互聯網醫院還能實現線上開具檢查單,線下先檢查后就診的一體化服務,實現診前、診中、診后全流程服務模式,有效分流患者,降低了就醫成本,提高了服務可及性。

於院長介紹,目前在醫保局的大力支持下,醫院跟醫保接口對接也在積極推進中,不久就能實現醫保患者脫卡支付的願望,更好地為本地兒童患者提供更加便捷優質的服務。兒童醫院將積極持續發揮互聯網診療服務的優勢作用,輻射全國各地復診患者的基本醫療服務需求,全力阻斷疫情傳播。

相關鏈接:上海市兒童醫院互聯網醫院

記者獲悉,上海市兒童醫院互聯網醫院一期服務在線復診診療,同時也能支持長三角遠程聯合門診和病房視頻探視,通過互聯網+的模式,“零距離”為患者提供各種便捷、優質和人文服務。

熟悉的上海專家“屏幕見”

為解決一些專科患兒因來滬受限就醫復診出現困難的情況,上海市兒童醫院“多個平台、多種形式”為長三角地區兒童醫療聯盟成員單位及湖北、內蒙等地廣泛合作與共建單位開展遠程聯合門診。

“遠程聯合門診”區別於傳統的“遠程會診”,是一種密切聯系當地醫院,固定出診專家排班,在當地醫院專科醫生的陪診下,為當地門診預約專科病人提供醫療服務的一種互聯網診療模式。兒童醫院集合了內分泌科、血液科、腎臟科、呼吸科、骨科、新生兒科等多個學科主任參與了浙江嘉善縣第一人民醫院、浙江杭州富陽區婦幼保健院、浙江桐鄉婦幼保健院、江蘇常州市兒童醫院、江蘇建湖縣人民醫院、湖北陽新縣婦幼保健院、安徽阜陽市婦女兒童醫院、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婦幼保健院等10家醫院的遠程聯合門診。疫情發生之前,兒童醫院專家會定期到這些醫院開展幫扶。疫情發生之后,雖然面對面幫扶工作暫停,但是病人的需求是一直都有的。借助遠程聯合門診的機制,定期的“上海專家門診”由線下診療改為線上聯合門診,當地的父老鄉親能在屏幕對面再次看到熟悉的上海專家。

截至3月3日,9個專科12位專家共為45例外省市患兒提供遠程門診服務。

遠程探視讓ICU實現“I See You”

3月2日上午,在上海市兒童醫院兒科重症監護室裡,因患腺病毒性肺炎已經兩次使用ECMO(人工膜肺)的小患者可可爸爸對小可可進行了“遠程探視”,即使身在外地,爸爸也能看到可可在病房的恢復情況。這是互聯網醫院的另一大功能,目前,上海市兒童醫院在PICU(兒科重症監護室)引入遠程視頻探視系統已經試運行,借助該系統家長不需要來醫院,就可以與醫護人員直接通過視頻進行溝通交流,也可以與病床上的患兒進行互動,讓ICU真正實現“I See You”。

醫院決定開發視頻探望系統的初衷,就是希望通過“互聯網+”模式,讓家長可以與醫護人員通過視頻進行溝通交流患兒的治療計劃和目前孩子健康恢復狀況,同時家長也能通過視頻與患兒進行簡單互動,緩解家長對孩子的思念之情和等待的焦慮情緒。目前視頻探視系統已經先行在醫院PICU病房進行了試運行,經過技術改進和流程優化之后,還將在新生兒科等無陪病房運行。待相關技術和流程成熟以后,今后家長可在兒童醫院微信公眾號的“就醫服務”功能中預約這項服務,實現家長足不出戶就能與醫生溝通、實現與住院孩子的“親密”互動。

(責編:實習生、金煜純)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