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邀請有車位、佔用車位、無車位的居民,以及公安、城運、城建等部門一起坐下來討論。“把話筒交給居民,讓大家敞開了講,有啥說啥,化解矛盾的好辦法就來了。”會上,大家暢所欲言,深入討論了社區停車現狀,以及可能的優化停車管理方案。經過一系列協調和努力,最終達成業主車輛收費標准隨車輛數遞增、外來車輛緩沖15分鐘收費、親情車輛延長免費時長等共識,形成《金橋新村四街坊機動車停車管理辦法》。
多年來,兩個小區的多輛機動車將這裡當作停車位,導致居民每天開車回家都像是在進行一場高難度的“小路考”。對於大型消防車和救護車來說,這裡更是進退不能。日子一長,居民們的抱怨聲此起彼伏。面對這一情況,朱必赟和團隊首先帶著問題走訪車主,從源頭探尋問題所在,尋求化解矛盾之法。
如今的居民區建立智能停車系統,62個終端實時監測車位狀態。“一屏觀測”小區車位忙閑情況和具體車位,以幫助物業快速引導車輛至指定車位﹔但智慧治理不止於技術,居民區還通過與區中心醫院黨委共建對接,開辟夜間錯時停車位﹔疏導部分小區車輛停放放於醫院,實現潮汐停車,有效的緩解了排隊居民的停車難問題。
近年來,電瓶車飛線充電、亂停亂放、推車上樓等問題日益突出,由此引發的火災事故觸目驚心,給居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嚴重威脅。在靜安區大寧路街道,轄內老式商品房眾多,電瓶車保有量高。針對屢禁不止的電瓶車違規充電現象,街道會同公安、消防等多個部門,通過聯合整治地下空間、改造非機動車庫、改建地面簡易車棚、安裝智能梯控等措施,大大改善了非機動車的停車與充電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