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垃圾分類第二天,上海是認真的!
條例實施第二天投放,上海市民表現出強大的求生欲。不少年輕人,站在垃圾桶邊實時查詢垃圾分類信息﹔有小區居委會,在網上團購垃圾玩具,對小區孩子免費集中培訓……[詳細]
垃圾分類第三天, 公共場所的濕垃圾怎麼扔?
根據《條例》, 公共場所設置可回收、干垃圾兩類垃圾桶。公共場所的干垃圾桶,應該扔餐巾紙、一次性餐具等。可回收物箱則是廢玻璃、廢塑料等的去處……[詳細]
垃圾分類第四天,上海高校新技能get!
還未強制推行時,有學生就哀嘆“吃飯十分鐘,分類兩小時”,真正強制推行了,發現其實也沒有那麼難。他們說,習慣都是養成的,看著分清爽的垃圾還蠻有成就感……[詳細]
垃圾分類第五天,上海人民是高手!
每個小區,都有志願者為垃圾分類“保駕護航”,指導市民正確投放,《條例》經過幾天的發酵,不少社區斗智斗勇,不僅創造出垃圾分類工具,還創新了新制度新方法……[詳細]
上海濕垃圾變廢為寶“化身”優質農業肥
國內外正在運行的濕垃圾生化處理設施有三類,分別為好氧發酵設施、濕法厭氧發酵設施和干式厭氧發酵設施。究竟哪一種更適合上海呢?……[詳細]
上海垃圾分類的這些難點怎麼破?
有些居民區因為一些“老習慣”存在頗多難點。比如有著“垃圾管道井”的老式高層,居民以前把垃圾從每個樓層的井口順著管道扔下樓,現在需要走下樓定時定點投放……[詳細]
垃圾分類催生新業務 你願付費“垃圾代扔”嗎?
面對龐大的市場需求,垃圾分類不僅提升了分類垃圾桶的整體銷量,還催生出很多新興職業:垃圾分類檢查員、代收垃圾網約工等。毫無疑問,垃圾分類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引發了新的行業變革。……[詳細]
垃圾分類“新時尚”,人大代表在行動!
今年5月,浦東新區人大常委會向全區市、區、鎮三級人大代表發出倡議,認真學習,爭當垃圾分類的宣傳員,充分發揮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的優勢,傾聽群眾呼聲……[詳細]
垃圾分類 上海在“摸著石頭過河”中前進
垃圾分類工作關系到每一個人,推行起來勢必不會一帆風順。作為全國“第一個吃螃蟹”的城市,上海遇到問題也在所難免,倘若沒有上海的“摸著石頭過河”,其他各地就難以總結到寶貴經驗。……[詳細]
垃圾分類習慣“初養成” 滿月后潛力如何激發?
從“恐慌不安要我分”到“淡定自若我要分”,整整一個月,上海市民分類意識大轉彎,由不解、抵觸到詢問、配合,越分越順,垃圾分類熱潮席卷全城。……[詳細]
垃圾分類,高手在民間!
扔濕垃圾需要破袋,垃圾廂房旁沒有洗手池怎麼辦?在浦東周家渡的東明家園小區,沒有破土動工,隻用了200塊錢就輕鬆解決了這一難題。……[詳細]
不服來戰!上海垃圾分類排名,崇明憑啥奪冠
近日,有張垃圾分類“成績單”在魔都朋友圈刷了屏。全市16個區,崇明區名列第一﹔全市200余個街道鄉鎮,崇明包攬前九名!……[詳細]
垃圾分類實施過百日:居民普遍參與,效果超預期
10月10日,“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新政”實施過百日,當日交出的一份成績單令人欣喜:三季度,居住區垃圾分類達標率快速提高,已由去年年底的15%提升至80%,居民普遍參與垃圾分類……[詳細]
農村垃圾如何精細分 來看看上海“崇明模式”!
兩張“成績單”,整體上有了長足進步,不變的是,16個區中,崇明區穩坐冠軍寶座,遙遙領先。而且,崇明的各個鄉鎮,也都穩居前列。他們是怎麼做到的?……[詳細]
上海垃圾分類成效顯著 “生活革命”尚需久久為功
《條例》實施至今推行效果怎麼樣?是“草草結束”還是“進行到底”?先看兩個數字:上海濕垃圾的日均分出量9200噸、全市垃圾分類達標率提升至90%。……[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