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00后或許很難想象,浦東在開放開發前是什麼樣的情景?浦東新區誕生於什麼樣的歷史環境?讓我們一起聆聽趙啟正講述28年前動人心魄的改革故事。[詳細]
曾經最貧窮的國家,如今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實現跨越之前,中國經濟狀況如何?通過改革開放我們取得了哪些令人驚嘆的成績?青年問改革親歷者,讓我們一起聆聽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教授講述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跨越。[詳細]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大潛說,自己剛剛年逾八旬的人生差不多是以1978年為界,分為前后兩個40年的。在那一年的年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改革開放昭蘇萬物的春風吹來,李大潛成為改革開放后第一批公派出國的訪問學者之一。[詳細]
如何才能有效應對和解決新時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實現 “三部曲”願景目標和戰略規劃?《青年問·改革開放親歷者》,讓我們一起聆聽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長江學者講座教授田國強講述黨的十九大與改革開放40年再思考。[詳細]
1978年6月23日,鄧小平在聽取高校工作匯報時指出:“我贊成留學生的數量增大……這是快見成效、提高中國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要成千成萬地派,不是隻派十個八個……要千方百計加快步伐,路子要越走越寬。”改革開放的號角也開啟了青年學生走向世界的大門。[詳細]
溝通作橋梁,語言即力量。作為新中國成立的第一所外語高校,上海外國語大學迎著改革開放的浪潮不斷求變、歷久彌新,可謂中國外語教與學的變遷縮影。[詳細]
如何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浪潮中勇擔科技發展的弄潮兒?如何在新時代勇當人類科技進步的主力軍?有志於科學研究的青年人應當具備哪些特質?[詳細]
改革開放40年,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逐步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有無數人在改革大潮中不斷追求、實現自己的創業夢,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龐惠民即為其中之一。1987年,龐惠民畢業於華東理工大學,並進入浙江省測試技術研究所從事分析測試和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1999年,擔任所長的龐惠民主動提出對測試所進行整體向企業化改制的建議。[詳細]
1978於中國而言注定是一個意義非凡的時間坐標。1978年3月18日,全國科學大會在北京召開,“科學的春天”潤澤了神州大地,帶來了我國科技的全面復蘇,1978年5月10日,中央黨校刊物《理論動態》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一文,掀開了真理標准大討論的序章,吹響了思想解放的第一聲號角。[詳細]
從1978到2018,可以說中國發展成就之偉大令全世界為之矚目,也令每一個中國人倍感自豪。那在如今的新時代,當我們回望改革開放一步步的發展,能夠有哪些值得思考的經驗和感悟?又會對未來產生哪些啟示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