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上海大學生祖國東極新聞採風紀實

        這裡是饒河,內地通往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重要門戶,生活著中國北方唯一的漁獵民族,一座魅力無限的邊境小城﹔這裡是撫遠,中國太陽最早升起的地方,祖國領土最東端,有“淡水魚都”之稱。
        在“上海市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項目”的支持下,2017年寒假,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新聞傳播系組織了精英學生記者進行“上海大學生邊疆口岸行”新聞採風活動,把新聞專業實踐課堂,搬到了東北邊陲小城。師生一行6人,先后來到烏蘇裡船歌誕生地——黑龍江省饒河縣,“東方第一市”——黑龍江省撫遠市,通過2周左右的時間,圍繞民族文化傳承、鄉村旅游、東北黑蜂、邊防口岸、紅色文化、自然景觀······等主題,進行了集中採訪。通過學生記者的視角,報道“一帶一路”戰略下邊境口岸城市的新面貌、新氣象,完成了一次大學生版的“遠方的家·邊疆行”——陶建杰
自動刷新:40秒60秒手動 

邊疆行隨想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2017-04-18 11:17)

  (一) 在決定要跟著老陶去東北採風前,我征詢父親的意見,當時他是不同意的,他列出了很多條理由來勸我放棄這個想法,然后收拾行李好好回家過年陪父母。因為這件事我和父親起了爭執,最終他放棄了自己的立場和我說“既然你那麼堅定,那你就去吧”。 現在距離“東北邊疆行”結束已經快兩個月了,回想起自己在東北…[詳細]

烏蘇裡江長又長

(2017-04-18 11:19)

  從東北回來已經兩個多月,如果說邊疆行有什麼后遺症,那大概就是一進屋就想脫掉外套了。可是,南方的屋子像冰窖,脫了外套就冷得慌。當我翻開在東北的一頁頁日記時,仿佛走進了暖氣充盈的房間,坐在燒得火熱的炕上,被溫暖和幸福環繞。 (一)姑娘們 “姑娘們,你們回來啦!凍著了沒?” “姑娘們,來,多吃…[詳細]

北游記

(2017-04-18 11:41)

  (一)寫在前面的零思碎想 “我們聽過無數的道理,卻仍舊過不好這一生”。 我並沒有特別崇拜的作家,但當初在看到《后會無期》裡這一句話的時候,心裡確實被戳中了一下。 我們開始聽道理是什麼時候開始呢?可能是一出生吧。 記事起,媽媽就開始告訴我“不能咬手指甲”的道理,因為裡面都是細菌。然后學…[詳細]

2017年邊疆行小記

(2017-04-18 11:48)

  很多年以后,我都會想起2017年伊始,我們坐在饒河開往撫遠的長途大巴上,望著窗外蒼蒼莽莽的白色原野,雪花靜靜落入麥田的那個下午。 如果不是老陶的“唆使”,我大概一輩子都不會想到要來這祖國的最東邊一覽風光——打開窗戶就能看到隔江的異國,超市裡的貨架上擺著印著俄文的零食,路上的積雪一個冬天不化,裸露…[詳細]

回望那時的飛雪與笑顏

(2017-04-18 11:51)

  (一) 現在是三月末的上海。我待在開著28度空調的臥室裡,邊打著哆嗦邊想念著東北的冷。 東北的冷仿佛和上海不同。 那裡的溫度對於南方人來說低得嚇人,不僅是“零下”還是兩位數的“零下”﹔電子設備們要用“暖寶寶”供著,常承受不住寒冷掉電甚至關機﹔從室外走進室內,團隊中的幾個“四眼”必定鏡片起…[詳細]

烏蘇裡江上的“冬捕人”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2017-04-01 16:07)

  從撫遠縣城出發,一路顛簸,經過了幾個高低起伏的“小土坡”后,終於到達了烏蘇裡江邊。遠遠地就看到,江面上搭著一個極小的房子,等車子靠近了才看得清原來是一個用木頭支起來的塑料帳篷。 找尋“冬捕人” 此行我們的目的是為了尋找在冰封的江面上捕魚的漁民。撫遠地處烏蘇裡江和黑龍江的交匯處,因魚而生,因漁…[詳細]

尋訪赫哲族魚皮畫藝術:漫漫傳承途,遙遙未來路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2017-04-01 16:41)

  當記者來到雪鬆赫哲族工藝品作坊的時候,尤雪鬆的愛人正在縫制一幅蓮荷圖。 熟練地將兩片一寸大小、形狀相同的魚皮上下疊齊,放入棉花后沿著邊緣用線細細縫好,一起一落之間,一片蓮花的花瓣便完成了。 在雪鬆赫哲族工藝品作坊中,陳列著各式各樣的魚皮制物,有魚皮包、魚皮挂飾、作為樣品穿在人偶身上的魚皮衣,…[詳細]

圖片故事 |邊陲小城故事多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2017-04-01 17:02)

  “烏蘇裡江來長又長, 藍藍的江水起波浪, 赫哲人撒開千張網, 船兒滿江魚滿艙……” 上個世紀60年代,民歌演唱家郭頌老師的一曲烏蘇裡江船歌唱遍大江南北,將恬靜閑適的漁民生活田園風光唱進了人們的心裡。2017年伊始,我們來到了這個烏蘇裡船歌誕生的邊陲小城——饒河。 饒河縣隸屬於黑龍…[詳細]

沒有客人的飯店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2017-04-01 17:07)

  2017年1月10日,饒河縣城依舊飄著雪。 下午5點,饒河便已夜幕四合,細碎的雪花映著街燈泛起星星點點的橘色。正是晚飯的飯點,張萬和的飯店卻沒有一個客人,他坐在店裡的餐桌旁抽著煙,一會和妻子嘮嘮嗑,一會看看窗外的雪,一點也不著急。 我們是張萬和飯店今天迎來的第一批“客人”。走進飯店時,煙圈正…[詳細]

“一路向東”,遇到中國最東端的青年旅舍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2017-04-01 17:12)

  很多人知道中國的“北極”在漠河,卻不知道中國的“東極”有個撫遠。 東經133° 40′ 08〞至135° 5′20〞,北緯47° 25′30〞至48° 27′40〞,撫遠市地處黑龍江、烏蘇裡江交匯的三角地帶,與俄羅斯隔黑龍江相望,是中國最東部的縣級行政單位。在這個常住人口12.6萬人的邊境小城裡…[詳細]

“我們要有危機感,還要有自豪感,同時也要有緊迫感。”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2017-04-01 18:31)

  赫哲族是中國北方現存唯一的漁獵民族,歷史上的赫哲人以漁獵為生,早年衣服、被褥、大多是用魚皮峰值的,素有“魚皮部落”之稱。 從原始的捕魚、食魚、穿魚皮服飾到盡頭的養魚、賞魚、畫魚,用魚皮制作各種服飾、工藝禮品,赫哲族魚皮制作技藝在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詳細]

圖片故事 |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2017-04-01 17:26)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有我可愛的故鄉,桃樹倒映在明淨的水面,桃林環抱著秀麗的村庄……”許多人熟知這首由鄔大為老師創作的《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卻不知道它的創作靈感來自於一座中國邊境線上的島嶼------紅色聖地珍寶島。 珍寶島是位於黑龍江支流烏蘇裡江主航道中國一側的島嶼。屬中國黑龍江省虎林市,在…[詳細]

“烏蘇裡江養育了我”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2017-04-01 17:31)

  饒河縣隸屬於黑龍江省雙鴨山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邊陲,烏蘇裡江中下游,與俄羅斯隔江相望,邊境線長達128公裡,具有獨特的都被邊境風情。 王喜文是饒河著名的冰雕、冰滑梯手工藝人,他的職業受東北氣候的影響,冬天在江上鑿洞曲冰,夏天在江上開船做旅游。 不論是冰雕、冰滑梯,還是在江上做旅游生意,他跟烏…[詳細]

專訪|撫遠市旅游局副局長:借“東”造勢打造撫遠旅游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2017-04-01 17:32)

  2016年5月24日中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地處我國東北端中俄邊界的黑瞎子島,慰問了駐守在黑瞎子島上的黑龍江省軍區邊防官兵。2004年10月,中俄雙方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根據協定,中國收回黑瞎子島西半部171平方公裡的領土主權,東半部164平方公裡為俄羅斯聯…[詳細]

用心對待、尊重自己的民族,民族文化就處處都在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2017-04-01 17:41)

  赫哲族是中國東北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起源於東海女真赫哲部落。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同江市、饒河縣、撫遠市。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赫哲族人口數為5354人。使用赫哲語,屬於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滿語支,無文字。早年削木、裂革、結革記事。因長期與漢族交錯雜居,通用漢語。 在赫…[詳細]

她用伊瑪堪留住一段有聲有色的文化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2017-04-01 17:41)

  “表演不一定要大舞台,隻要需要,我就能跳能唱。” “行,就給你們跳一段!” 盡管穿著不適合舞蹈的帶跟舞台鞋,身邊也沒有舞台道具,但看著遠道而來對赫哲族文化充滿好奇和探尋的大學生團隊,葛玉霞還是爽快地脫下了外套,甩動著手臂,自己給自己打著拍子就開始跳了了起來。 干脆利落的動作、靈動的…[詳細]

“我感覺我活得也挺快樂的”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2017-04-01 17:45)

  撫遠市是我國東北特種魚類最全,產量最多的地區,共有魚類21科105種,是“中國淡水魚都”。其中鱘鰉魚、大馬哈魚和“三花五羅”最為著名,有“中國鱘鰉魚之鄉”、“中國大馬哈魚之鄉”之稱。 近年來,撫遠市堅定不移地走“以養代捕,捕養結合”的漁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之路,撫遠漁業的可持續發展與連年開展增值放流…[詳細]

維和平,防暴恐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2017-04-01 17:49)

  格林威爾當地時間2013年10月31日中午,中國維和警察防暴隊工兵分隊政委張文勇和同事一起下了飛機,到達營地,吃了在這裡的第一頓午餐。 利比裡亞悶熱潮濕的天氣讓來自東北的防暴隊員們很不適應,一頓簡餐下來,張文勇已是滿身的汗。吃完不到5分鐘,汗還來不及消,第一個緊急任務就來了。張文勇和同事們飛快地…[詳細]

我是一個兵,來自95后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2017-04-01 17:55)

  “我……有點想家。” 2016年9月, 雙鴨山市邊防支隊饒河邊防大隊招收了一批來自五湖四海的95后新兵。 來自黑龍江的張恩來第一批到達了新兵團,抵達后上交了智能手機,匆匆忙忙收拾好寢室,忙碌了一天的他就躺在了宿舍的床上。 21點整,部隊寢室燈准時熄滅了。 那是張恩來在部隊度過的第一個…[詳細]

在那太陽最早升起的地方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2017-04-01 18:02)

  得天獨厚: 華夏東極的一顆明珠 “特別盼望大家能一起看日出。”回想起十七歲時的旅游夢想,浙江衛視主持人華少在錄制節目時說道。 為了完美地實現這個夢想,2017年1月《我們十七歲》節目組攜郭富城、林志穎、孫楊、華少、范明、韓東君一路向東來到了中國的最東方迎接第一縷陽光。 80分鐘的真人…[詳細]

甜“蜜”背后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2017-04-01 16:01)

  東北黑蜂,集世界四大蜂種的優點,以耐低溫、抗病性強、繁殖快、採集能力強等優點而馳名中外。饒河是北國邊境的黑蜂蜜鄉,在這裡設有東北黑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乃至亞洲唯一的專門為單一蜂種設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世紀初,養蜂先人鄒兆雲從烏蘇裡江的對岸——俄國,用馬馱回15桶黑蜂,帶這個物種來到…[詳細]

打造烏蘇裡江邊的“東方紅”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2017-04-01 16:19)

  饒河,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是烏蘇裡江畔第一大城市,素有“鑲嵌在烏蘇裡江畔的璀璨明珠”之美譽。一首《烏蘇裡江船歌》唱出了饒河的自然風光,也唱出了這裡的風土人情。這裡傳承了黑土文化的悠遠神韻,也展現了青山碧水的旖旎風光。 2017年1月,綜藝節目《我們十七歲》在饒河錄制了新年特輯,大年初一在浙江電視…[詳細]

最甜的工作,但也是最苦的工作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2017-04-01 16:25)

  饒河,是北國邊境的黑蜂蜜鄉。這裡山高林大,土壤肥沃,環境優質,為黑蜂提供了優質的蜜源。因此這裡被設為國家級黑蜂自然保護區,是亞洲唯一的國家級蜂種保護區。 已年近杖朝之年的唐臨玉老人是一位黑蜂養殖專家。16歲開始接觸東北黑蜂,20歲時開始自己養蜂,黑蜂已經伴他走過了57個年頭,在養蜂屆,大家都親切…[詳細]

首頁    第 1 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