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伦秀:年少时的摔伤,让我最终成为了医生
从晨光微熹的诊室到灯火通明的手术室,从攻克疑难杂症的科研一线到守护全民健康的科普现场,上海的医学专家们以仁心为壤、以医术为犁,守护生命。人民网上海频道将挖掘诊室内外的故事,展现海上名医的求索与突破,传递医者的专业力量与人文温度。
高考前一次肘关节摔伤的误诊,让少年钦伦秀尝尽延误治疗的苦楚;数十年后,这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已成为我国肝胆外科及肿瘤转移研究领域的领军者。
手术台上年均 300 余台高难度手术,另外还肩负着科研、教学与学科建设,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外科主任、复旦大学肿瘤转移研究所所长钦伦秀从医35年,不论是“生命守护者”,还是“难题破解者”“医学领航人”哪一种角色,钦伦秀教授依然记得当年入学时的那次宣誓“敬佑生命、救死扶伤”。
“希望和责任,我选择希望。”
那年高考前,钦伦秀在体育课跳箱时不慎摔伤肘关节,被误诊为脱臼,延误治疗后经历二次手术,这段经历让他毅然将高考志愿全部改为医学专业,誓要做“一名合格、负责任的好医生”。
如今,面对肝胆肿瘤患者,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青壮年群体,钦伦秀教授从不因手术复杂、风险高而轻易说“不”。

2006年,某著名高校一名在读研究生被当地医院诊为“肝癌晚期”,被推入“绝望深渊”,抱着最后希望找到钦伦秀教授。肿瘤巨大、且位置特殊,“做,风险极大,一旦失败,可能面对家属的不理解;不做,眼睁睁看着恶化,一条年轻的生命可能凋零。”看着患者绝望的眼神,家属无限的期待,“不管了,患者生的希望最要紧!”他决定顶住承担巨大责任的压力,“搏一把”!历经四小时操作,成功切除肿瘤,钦伦秀终于长舒了一口气。2018年患者姐姐特意来电致谢,告知当年“危在旦夕”的患者已结婚生子,组建了幸福家庭。2025年的她已是单位骨干和13岁儿子的母亲。
2009 年,一个小伙刚刚做父亲一个月,“大祸临头”巨大肝癌破裂,当地多家医院建议放弃治疗,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上海。钦教授和团队认为虽然肿瘤巨大、位置极为困难、周围大血管包绕,且已破裂,但如果能够保护好剩余肝脏的供血和胆管,还是有机会拆除这个巨型炸弹的。经过数小时的“走钢丝”“虎口拔牙”,顺利把这个“大家伙”手术切除。2017年年底,小伙子辗转千余公里来到医院,就为了说一声“感谢”,因为当年医患之间的信任,让生命重新绽放。
“技术和学术,是为了更好地救治病人。”
“不断创新的医术,是对患者最大的负责”!近年来,钦伦秀教授在肝胆外科领域取得系统性、开创性成果。

手术台上,钦伦秀教授“专啃硬骨头”。尤其擅长复杂肝胆肿瘤根治性切除、机器人辅助肝胆肿瘤手术、肝门胆管癌根治术、以及体外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等。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普外)学科带头人,在其推动下,华山医院普外科“微创与巨创双轮驱动”成效显著:“微创”已成为华山外科的新名片,肝胆肿瘤微创手术比例超三分之一,结直肠癌微创手术比例达80%以上,胃癌微创手术比例超65%。
肝移植领域,他重建华山医院肝移植团队,2014年至今累计完成肝移植已2273例、儿童肝移植331例,数量、质量和疗效等指标均居全国前列;并带领团队将微创技术用于肝移植,率先开展全腹腔镜活体供肝获取技术,相关经验发表于国际著名刊物Liver Transplantation,成为国内首篇有关儿童肝移植微创供肝获取的文章,技术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被写入《中国活体肝移植供者微创手术技术指南》。
“技术与学术并重,建研究型精准外科”是钦伦秀为华山外科制订的另一发展理念,“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科创新能力和内涵,在强化外科技术的同时,必须提升我们整体的学术研究能力。”
外科技术只能解决肿瘤的一部分问题,术后转移复发率高是影响肿瘤患者生存的主要障碍(肝癌术后5年复发率>60%),也是肿瘤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60%以上患者初诊时已转移,90%以上死于转移),是亟待解决的重大临床与科学问题。面对这一世界难题,钦伦秀教授联合多学科创建国内首个肿瘤转移研究机构——复旦大学肿瘤转移研究所。
他形象地将肿瘤转移研究比作“与狡猾的敌人作战”,每天完成繁重临床工作后,仍坚持与科研团队投入研究。经过多年努力,他带领团队在癌转移理论与机制、预测诊断手段和防治策略等方面做出了系列创新性贡献。期间,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数百篇,连续十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获授权发明专利14项,转化4项,主编专著5本,主译1本,副主编3本,还曾以首席科学家身份承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计划)、国家传染病重大科技专项等多项国家级课题。
“薪火相传,要传承医术更要传承仁心。”
2001年,35岁的钦伦秀成为当时复旦大学最年轻的外科教授。如今,作为复旦大学华山临床医学院外科学教研室主任,他每年承担八年制、五年制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教学。
“严是让我们守住行医底线,暖是让我们记住医者初心。”他的第一位硕士研究生小贾回忆,一次上课时不认真竟被钦老师狠狠批了一顿,当时下不来台。那年中秋,他没能赶回老家过节,一个人留在了上海。谁知一个电话打来,正是前几天对自己毫不客气的钦老师,“来我家里过节吧,一起热闹热闹!”那个中秋,小贾的心里特别温暖。
钦伦秀要求学生努力成为“技术精湛+先进理论功底扎实+临床辩证思维能力高超+研究创新能力出色”的“四维一体”杰出外科医生。35 年来,他共培养博士研究生 51 名、硕士研究生 12 名,多人入选国家和部市级人才培养计划,形成 “薪火相传” 的人才梯队。
2014年担任华山医院普外科主任后,钦伦秀教授根据学科发展趋势重组肝胆、胃肠、甲状腺乳腺、血管和疝与减重五大亚专科,为每位高级职称医生提供“自主选择跑道”的机会,科室“精气神”焕然一新。在他的带领下,科室2016年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验收,连续五年获评“华山医院先进集体”。
此外,钦伦秀教授通过“内托外联”拓展学科影响力。联合感染科等组建“华山医院肝病中心”,打造全国唯一“整链条全系统”肝病诊疗平台;联合静安区主要医院成立“大静安外科联盟”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带领复旦大学肿瘤转移研究所成为复旦“双一流建设”重点资助对象,入选上海“地高建”战略创新团队,引领我国肿瘤转移研究跻身国际前列。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工匠、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 首席科学家……钦伦秀坦言,自己真正放松的时间和陪伴家人的时间很少,时间都花在了患者、科研和带徒弟上。“35年辛苦从医路,心怀一颗仁心为的是不愧对病人、不愧对职业,更为患者的多一份理解!”(韩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