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放垃圾用上了“黑科技”
10月17日,记者来到位于山阳镇的万盛金邸小区,在西区的垃圾房旁看到,居民只需靠近感应区,投放口的门便自动开启。
居民黄阿姨说:“换了感应装置以后,手也不会脏了,而且现在味道也没了,既卫生又方便。”一旁的徐阿姨也欣喜地表示,“改造之前,垃圾的味道比较浓,隔着一段路就能闻到。改造好以后,配有除臭剂和消毒液,为小区居民考虑得非常周到。”
这里的垃圾房曾是小区治理的难点,不仅设施简陋,而且异味明显,导致居民投放意愿低。今年夏天,垃圾房完成精品二类改造后,不仅配备了智能消杀、智慧监管、智能识别等一系列“黑科技”,更实现了“无接触”投放。

此外,小区东区还建设了“一隅东篱”花园和垃圾分类文化墙,营造出浓厚的环保氛围,潜移默化中提升居民的分类意识。社区管理思路也从最初的“定点定时”人力监督,逐步转向激发居民内心自觉,重新把“方便”还给了居民。
“最早期垃圾房的开放时间是早上6点到晚上8点。后来,我们发现居民的需求不一样,所以把开放时间改成了24小时。我们也是想通过调整开放时间,让居民投放垃圾更方便一些。”万盛居民区党支部书记翁益兵表示。
用“方便”激励垃圾分类,还体现在可回收物的收运环节上。小区内的“沪尚回收”服务点将可回收物细分为五类,支持自助投放与上门回收,并最终由上海奥任环境服务有限公司进行专业处理。
今年,该公司启用了“星耀视选”大型智能分拣机,在AI智能扫描功能的助力下,实现了废塑料精准分类和自动入仓。“以前我们都是通过人工分拣,一天大概能分拣一吨的量,现在这台机器前端和后端半个小时就能处理一吨。”上海奥任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再生资源部主管黄春霖介绍道。

据了解,奥任环境每年预计可实现生活垃圾收集、分拣、储存及转运量四万吨,一般工业固废五万吨,废弃电子电器产品五千吨,有害垃圾三千吨。面对庞大的处理体量,奥任环境正加强与科技型企业合作,深化AI应用,推动资源高效转化和可持续利用。“目前我们正和常州星耀机器人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光谱技术进行更高效的塑料物分类,要是这项技术能达成预期效果,分类准确率将提高到99%。”黄春霖满怀期待地表示。
近年来,我区持续巩固生活垃圾分类水平,源头分类工作已实现全覆盖,现涵盖266个居民区、122个村、266个单位、95条街面共计6400余家沿街商铺,常态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深化。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精品小区(村)20个,投放点专项更新133个。同时,打造了35个惠民回收服务点、3座区级示范型可回收物中转站。
(来源:i金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