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健康科普】霜华润发·寒露护根——淞南镇脱发专科中医养发秘笈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寒露节气,露凝而寒,气肃而清。此时天地之气渐收,阴寒渐盛,正是养阴润燥、护养秀发的良机。护发当从饮食、运动、情志、经络等多方调养,方能固本培元,乌发长存。
一、饮食调养 润燥养阴,健脾生发


换季之时,肺阴易伤,气血不足,则毛发失养。饮食应以润燥滋阴、健脾补肾为主:
推荐食材:黑芝麻、黑豆、核桃:补肾填精,乌发生辉,不适宜脾虚湿热、痰湿、阴虚火旺者。山药、莲子、芡实:健脾益气,生化气血以养发,不适宜脾胃虚寒、消化不良、便秘者。梨、柿、百合:润肺清燥,防止秋干伤发。不适宜脾虚便糖者。
饮食提示:少辛辣煎炸,慎过度油腻,以免脾胃受伤,湿热生痰阻滞毛囊。
“霜叶红于二月花”,食养得当,方能使秋寒不伤,秀发如常青之林。
二、运动养生 收敛阳气,畅达气血

寒露气候渐凉,运动宜“温和缓慢,以养阳气”。
推荐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运动,帮助舒筋活络,促进头皮血液循环。
避免大汗淋漓,以免阳气外泄;运动后注意保暖,防寒气侵袭头部。
动则气血流畅,头发得养;静则神安气和,发根牢固。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适度运动,既御寒气,又养精神,发乃得养。
三、情志调护 心安神宁,护发之本
中医称“肝藏血,发为血之余”。若情志不舒,则肝郁气滞,血不养发。
1、宜平心静气
多赏菊花之清雅,饮菊花茶、玫瑰花茶以舒肝解郁。
2、宜怡情养性
读书静心,插花品茗,皆可安神定志。
3、宜规律作息
避熬夜劳心,养肾精以护发本。
“心远地自偏”,心境安然,则气血调和,发亦随之而荣。
四、穴位按摩 活血通络,固根生发
日常自我保健,可温手指腹,轻揉头部与要穴:
百会穴

(头顶正中):升阳举陷,固护发根。
风池穴

(颈后发际):祛风散寒,疏通经络。
肾俞穴

(腰部第二腰椎旁):补肾强腰,益精养发。
足三里

(膝下三寸):健脾益气,化生气血,濡养毛根。
每日按揉1-2分钟,以酸胀感为度,久而久之,可润泽发根。“头如蓬松风欲舞,指若兰轻意自安。”按摩之际,正是调气养神之时。
五、经络梳头法 循经导络,润发防脱
头为诸阳之会,督脉、膀胱经、胆经、三焦经等多条经脉循行于头面。按经络循行梳头,可行气活血、濡养毛根,尤其适合寒露换季脱发时调护。

督脉
由前额印堂起,经头顶正中至后枕,正中直梳,以通督脉,升阳固脱。
膀胱经
自前额眉棱骨上方,沿头顶两侧行至枕后发际,左右对称梳理,以祛风散寒,通络养发。
胆经
自太阳穴起,经耳上鬓角至头顶两侧,再延至枕部,弧形梳理,有助于疏肝解郁,养血生发。
三焦经
从眉梢起,经太阳穴,沿耳后至颈项,顺线梳理,可畅通气机,利于毛发得养。
选用圆钝的牛角梳或木梳,早晚各一次,每次梳理约5-10分钟。力度轻柔均匀,以头皮微有温热感为宜。
“朝梳百下,去风明目;暮梳百下,安神养发。”常行经络梳头,能使发根牢固,鬓发润泽如玉。
寒露既至,天地肃杀,然养生有道,则能寒露不觉秋发凋。饮食以润,运动以和,情志以宁,穴位以通,经络以梳,五法并施,方可使秀发根深叶茂,常保乌润。
六、毛发防秋燥,洗护有门道
时值秋季,燥邪当令,空气干燥,头皮得不到充分的滋养,也会导致毛发干枯、掉落,出现静电、打结等现象。我们要如何应对呢?
1、洗头要认真,方法要正确。根据头皮出油情况调整洗头频率,油性可每日洗,干性可2-3天一次,保持头皮清爽洁净。洗头时要边揉搓边按摩,像是不宜清洁的后脑勺也要面面俱到。
2、吹发时优先自然风干,若用吹风机,应保持20厘米距离,温度30-40℃,先吹干发根再吹发丝,然后顺着头发的生长方向吹,吹至微湿即可,避免高温损伤毛小皮,减少断发。
3、洗发后可使用正规的护发精油或护发素,为头发添上一层“保护罩”,帮助毛鳞片闭合,锁住养分,使秀发得到深层滋养,保持亮泽强韧。
中心中医特色

宝山区淞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白癜风、脱发专病门诊从百年家族传承到落户淞南,半个世纪筚路蓝缕、薪火相传,已发展为知名的中医特色专科。专科聚焦白癜风、斑秃、雄激素性脱发、特应性皮炎等优势病种,依托八个院内制剂,融合梅花针、针灸、中药熏蒸等多项中医适宜技术,形成个性化诊疗方案,疗效确切,深受患者信赖。近年来,科室先后承担30余项科研项目,发表SCI及核心论文30余篇,获批7项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年均服务人次超10万,吸引全国乃至海外患者慕名而来。


(来源:宝山卫生健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