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公园成喧闹“露天歌厅” 附近居民不堪其扰

“10元钱三首”,每晚准时开唱,附近居民不堪其扰
夏夜公园竟成喧闹“露天歌厅”
傍晚时分,大治河公园西南角已经响起了震耳欲聋的音乐声。两个露天卡拉OK摊点不知何时已然就位,一位老人正对着话筒放声高歌,声音透过大功率音响传出很远。围观人群中不时爆发出掌声和喝彩声,夏夜的公园变成喧闹的“露天歌厅”。
近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民声直通车”栏目连续接到市民反映,称多个公园内存在无证经营的露天卡拉OK摊点,使用大功率扩音设备产生严重噪音,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还涉嫌违规占用公共空间无证开展经营活动。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这些露天K歌点确实音量惊人,生意相当红火。
每日持续四小时扰民
17时30分前后,闵行区浦江镇闸航公路东侧的大治河公园内,露天卡拉OK摊主骑着电动三轮车抵达,车上满载各式设备,点歌机、显示器、支架、大功率音响和氛围灯球一应俱全。摊主们动作娴熟地卸货、接线、调试设备,不到10分钟,一个配备齐全的“露天歌厅”就已搭建完成。所有这些设备都安装在改装过的电动三轮车或电瓶车上。
“我每天骑电动车专门来唱。”刚唱完歌的张大爷擦着汗,脸上泛着兴奋的红光,“住处离公园有点距离,但就爱这个氛围!公园里有好几处可以唱歌的点位,价格基本是10元钱三首歌,总来唱混熟了,10元钱唱四五首也可以。”记者注意到,像张大爷这样的忠实顾客不在少数。大约18时,吃过晚饭的中老年人陆续到来,有的自带茶杯和折叠凳。他们大多互相认识,见面时会热情地打招呼,交流最近新学了什么歌。
“我每天都来这儿唱几首,退休了没事做,来这里放松放松。”李大爷说,“在公园唱气氛好,大家都很热情,唱得好不好都有人给你鼓掌。”当被问及是否考虑噪声扰民问题时,他略显不好意思地说:“我们也知道有点吵,但公园嘛,本来就是让大家娱乐的地方。而且我们晚上9时多就结束了,应该不影响休息。”
路过的中年女士祝阿姨的态度完全不同,“我是住在对面小区的,说实话真的吵得头疼”。
位于浦江镇春都路都庄路交会处的莲心公园,露天卡拉OK也是噪声投诉的重灾区。与大型公园不同,这个口袋公园面积较小,整体布局紧凑,使得音响设备产生的噪声在整个公园内回荡。更严重的问题是,莲心公园与周边居民楼的直线距离较短,使得歌声能直接传入居民家中。住在临街楼栋的高女士告诉记者:“我在家关着窗都能听得清清楚楚。我向各方反映和投诉过,每次都是消停一阵,没过几天又开始唱了。”
付费K歌摊双重违规
记者在现场使用手机自带的分贝测试软件测试音量,在摊位5米外测出的音量在80分贝左右。根据《上海市声环境功能区划(2019年修订版)》,大治河公园被划定为2类声环境功能区,其昼间环境噪声限值为60分贝(A),夜间为50分贝(A)。在相隔一条马路的居民楼前测量时,噪声依然维持在60分贝左右,持续超出夜间环境噪声标准。
在购物平台上输入“户外K歌设备”“露天KTV音响”等关键词,记者发现这些公园卡拉OK设备很容易购买到。这些商品详情页醒目地标注“大功率”“户外专用”“震撼音效”等卖点。然而,《上海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办法》中明确规定,在公共场所开展娱乐活动时,不得使用带有外置扩音装置的音响器材。而这些在购物平台上热销的露天卡拉OK设备,无论是分体式音响还是一体式K歌机,都明显配备了外置扩音装置,不符合户外使用规定。
同时,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摊主还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视频招揽生意,“大治河公园露天卡拉OK,欢迎光临”。在视频评论区,常有网友询问具体位置和营业时间,甚至有人表示会专门从其他区开车来体验。
事实上,这些摊点的经营行为涉嫌违规。根据《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公园的绿地、广场等区域属于全体市民共享的公共空间,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公共场所设摊经营。记者观察到,这些摊点每晚都准时出现在固定位置,电动三轮车、音响设备和围观人群长期占据公园广场和绿地,俨然将公共空间当作私人经营场所,而且这些摊点均涉嫌无证经营。
一位经常来公园散步的居民无奈地表示:“公共空间变成了‘私人歌厅’,我们这些想来休憩、散步的人反而没了去处。”
管理“碎片化”难题
公园露天KTV治理困境的背后,是城市管理中典型的“碎片化”难题。噪声监管属于环保部门,无证经营归市场监管部门,占道经营是城管部门的职责,而公园日常管理又属绿化市容部门管辖。这种“各管一段”的模式,看似责任明确,实则造成了“都能管、都管不好”的尴尬局面。更棘手的是,这些摊点设备简单、流动性强,执法人员一来就收摊,一走又重新开张,陷入了“猫捉老鼠”的无限循环。最高200元的罚款对摊主来说违法成本太低,一晚上就能赚回来,起不到真正的震慑作用。
面对治理困境,单纯依靠“堵”难以奏效,更需要采取“疏堵结合”的策略。一方面要严格执法,坚决遏制噪声扰民现象;另一方面也要正视老年人的文化娱乐需求,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活动场所。
社区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现有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可以增设卡拉OK设备,并制定合理的使用规则。此外,公园管理方也可以考虑划出特定区域和时段,允许市民进行娱乐活动,但必须严格控制音量,不得使用外置扩音设备。通过技术手段,如安装噪声监测显示屏,实时提醒参与者控制音量。通过疏堵结合的治理模式,在满足中老年人文化娱乐需求与保障居民安静生活环境之间找到平衡点。
(来源:解放日报 见习记者 宋端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