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村运营 沪乡村变“点位更新”为“全域振兴”

将无形资源转化为有形资产,探索破解沪郊乡村资源分散、产业单一困局
整村运营,变“点位更新”为“全域振兴”
游客6.6万人次,销售额284.7万元,这是今年第二届“乡遇东厍”绣球花节的成绩单。青浦练塘东厍村种有近百亩绣球花,以往“养在深闺人未识”。去年开始,村里办了绣球花节,收获奇效:花农出货更顺畅,村里的餐饮、民宿等消费也被带动起来,东厍村的名气更响了。
青浦赵巷崧泽村是崧泽文化诞生地,上海“第一人”“第一房”“第一稻”都在这儿。村里根据挖掘出来的数千年前的陶猪,开发了憨态可掬的“上海第一猪”系列冰箱贴、印章、抱枕、手提袋等文创产品,销路特别好。
一朵花、一头“猪”带火一个村,背后则是盘活乡村资源,将无形资源转化为有形资产,这离不开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整村运营商。绣球花节,是负责运营东厍村的“满山乡遇”团队提出的;“上海第一猪”等文创IP,则是崧泽村运营方——互集文旅集团的主意。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整村运营犹如一把钥匙,探索破解沪郊乡村资源分散、产业单一等困局。一些率先引入整村运营理念的村子,已实现从“点位更新”到“全域振兴”的变革。不过,这种模式在实践中也遇到一些问题,需要政府、村民和运营商共同探索解决之道。
理解“整村”和“运营”
突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思维,使城乡要素高效流动
整村运营,指村庄和第三方企业合作,将村庄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以市场化思维盘活全村闲置资源、激活沉睡资产、重构产业生态。和其他乡村振兴路径相比,这一模式的特点在于“整村”和“运营”。
“整村”,指的是突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思维,以系统思维对乡村各类资源进行全方位整合优化。
东厍村的运营方——“满山乡遇”团队,目前在上海青浦、江苏溧阳都有整村运营项目,在云南、海南的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团队负责人白俊熠告诉记者,整村运营不是简单挑项目:“我们到村里,并不是只拿便于改造、快出效益的优质资源,不求每个单体项目都能赚钱,而是对全村农、林、田、水等各类资源进行‘打包’整合,对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都要进行提升。”
白俊熠强调,这不是故意吃亏,而恰恰是放大乡村的多元收益,避免产生新的不平衡。只有在整村运营模式下,才能对全村资源进行统筹调配,进而实现多场景、长链条的业态营造。
“比如做民宿,如果只打造精品民宿然后收高价,周边没啥可玩,客流不会持久;如果村里配套提升了、环境好了、旅游点位和项目丰富了,民宿就是乡村游的配套空间而非主要目的地。我们可以把民宿价格定得低些,引流的同时确保收益。”白俊熠举例道。
“整村”之“整”,不仅指空间的整体性,也指时间的整体性。以往单个乡村振兴项目的运营,容易出现“一时红火然后陷入沉寂”,而在整村运营模式下,各类资源、项目互相配合支撑,有利于实现长久发展。
白俊熠透露,目前“满山乡遇”已在东厍村投入3000多万元进行村庄改造。“不赚快钱是我们的宗旨,我们不是简单地到村里开几家店然后靠销售额盈利,而是放眼长远,看好整村运营模式能在将来给我们、给村子提供长远回报。”
东厍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迎春也明显感觉到,探索整村运营之后,村里“上项目”变慢了。“产业项目要进村,我们和‘满山乡遇’都会筛选,有些和整体规划、村庄定位不相符的业态,即便能带来客流、带来收益,我们也会拒绝。我们不希望东厍村因为一些项目热闹两三年、项目撤了就又沉寂,因此选项目非常谨慎。”
“整村”之后,更要进行专业化“运营”。崧泽村的整村运营方——互集文旅集团董事长高盼告诉记者,以往不少乡村振兴点位和项目缺乏运营意识和能力:小产业、小项目直接和农户签约,导致村内产业散乱、同质化严重,产生无序竞争;如此一来,产业存活率不高、项目周期短,村庄品牌无法打响,千村一面,“引流”便无从谈起。
另外,如果没有整村运营商,单个项目的经营方无意愿也无义务站在全村角度进行资产运营。“如果不进行整村运营,一般都由村支书负责招商、选择项目、打造乡村业态,但村支书并非专业的运营人员。”高盼说。整村运营就不一样了,无论国企还是民企介入整村运营,一般都会和村集体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成立整村运营管委会,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和运营方案。“产业方并不只对单个项目的收益负责,而是对全村所有项目的收益和效果负责,一方面为村干部减负,另一方面也能将市场化运营思维导入乡村,实现城乡要素更高效流动。”
将“资源”转化“资产”
要对乡村固有资源有深刻理解,甚至要有“无中生有”的想象力
沪郊乡村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和土地资源,但长期以来,这些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开发,往往处于“沉睡”状态。整村运营的一大功能,就是对乡村资源进行系统梳理评估,将资源转化为可经营、可量化、有收益的资产,把资源存量转化为发展增量。
比如,在奉贤区青村镇李窑村,通过整村运营模式引入中青旅集团旗下“中青芳华”运营平台,流转出百余栋农村宅基地房屋,双方共同把这些“资源存量”打造“芳华李窑”乡村文旅品牌。如今,这百余栋农宅经过系统招商,变成高端民宿、餐饮、休闲娱乐等乡村文旅空间。
2023年,东厍村与满山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引入“满山乡遇”IP,由“满山乡遇”进行总体规划、统一设计,让“老房子”变身为乡村客厅等,承办商务会议等各类活动。
“我们有两种合作模式。一是村民出租农宅,村集体与产业方、村民签署三方租赁合同,租金收益归村民;二是村集体公共建筑租赁给产业方进行改造设计,租金收益归村集体。两年来,我们已完成53个宅基地房屋签约,其中18个已开工建设,包括颇具东厍特色的中医体验馆等各种业态。”陈迎春说。
盘活资源过程中,如何找到乡村特色品牌,是考验整村运营商“功力”的重要环节。这需要对市场风向有敏锐嗅觉,要对乡村固有资源有深刻理解,甚至还需要一点“无中生有”的想象力。
“魔都小亚马逊”岑卜村,是上海较早探索整村运营模式的村庄。以前,岑卜村既没有特色农业,也没有农产品加工业,是个平平无奇的上海西部远郊村。在引入微笑草帽(上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整村运营后,岑卜村决定以“国潮文化村”为特色品牌发展产业。
为什么要在岑卜村发展“国潮”?“盘活乡村资源的同时,我们也要看清乡村周边情况和发展大势。定位‘国潮文化’,相关业态能更好地和年轻人的消费理念结合,尤其是承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华为项目的溢出效应,打造符合高端人才口味的乡村休憩空间。”岑卜村党总支书记倪芳芳告诉记者。
如今,岑卜村通过“微修缮”,将闲置的校舍改造成“一尺花园”咖啡馆,将废旧厂房改造成新中式茶饮空间“一步草堂”,打造非遗文化展厅等,还有不少“新村民”在村内投资兴业,以国潮文化为核心的农文旅综合业态初步形成。
今年6月,互集文旅集团和松江区佘山镇签约,共同在佘山镇新镇村打造“天马星空村”这一品牌项目。“那里有65米口径的天马射电望远镜,我们想将之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实现乡村资源活化与产业升级。”高盼说,结合都市游客“想在夜晚看流星雨”的需求,后续将聚焦“星空”这一特色品牌,重点打造天文科普、户外露营、自然疗愈等特色业态。
盘活资源资产、有了独一无二的品牌,整村运营商才能在乡村大展拳脚。在崧泽村,互集文旅和镇、村合作,已经做了不少单一小业主做不到的事:在腾出的70多栋农宅区域,接入燃气、重新布设水管、扩容电力,打通在单栋宅基地房屋上注册公司而非个体户的通道,公司还将村内原先的草莓大棚改造成林下停车场,为下一步招商做足准备。在东厍村,“满山乡遇”盘下的农宅中,三栋精品民宿、两家西餐厅、一家私房菜馆已正式营业,其他业态也在陆续导入中。
镇、村当“甩手掌柜”?
“运营商干政府的事情”是对整村运营模式的误解
整村运营,是把乡村振兴的全部事项都交给“第三方公司”吗?镇、村当“甩手掌柜”吗?并不是,这其中涉及较复杂的责任分配和利益共享机制。
白俊熠告诉记者,“运营商干政府的事情”是对整村运营模式的误解。诚然,村庄改造、分拆招商、项目设计、品牌运营等,这些都可由运营商来做,但乡村闲置资源梳理、村民动员服务、运营效果评估乃至政策倾斜支持等,依然需要村“两委”、镇政府乃至更高层级的政府部门来推动落实。“通俗来说,市场化的部分可以由我们来做,其他部分我们无法代劳。”
“社会资本租赁宅基地后,要经营什么业态、装修什么风貌,都要经过整村运营管委会审核备案。近年来,各种‘新村民’涌入岑卜村后,村干部的走访、调研、协调、服务压力比以前更大了。”倪芳芳这样说。
整村运营的目标,一方面是运营方最终要实现盈利,另一方面也要确保村集体和村民获得收益。要做到这点,构建多方共赢的利益分配机制至关重要。
目前,沪郊乡村的整村运营模式是:村集体提供土地等资源,企业负责投资运营,村民可参与劳动、土地入股或出租闲置房屋,这既保证了企业的盈利空间,又增加了村集体和农民的收入。
陈迎春给记者算了一笔东厍村的“账”。对于运营方盘活的村里各类资源,村集体可通过租赁合同拿一笔租金;企业入驻,还有一笔税金落地;根据框架协议,运营方按照经营收入,每年还有2%至5%的分红给村集体。对于村民而言,整村运营后,农宅租金显著提升,从原先一年1万元增至3万元左右,未来还有每隔三年的租金递增机制,递增比率以5%、7%、9%依次累加。“按照这套机制,村民出租闲置农宅的意愿都比较强,项目运作也得到了村民的大力配合。”
如果利益分配不合理、制度设计不够细、各方连接不紧密,整村运营便容易出现问题。
沪郊某村,整村运营商和村里签约后,只在最开始的一段时间改造了部分闲置空间、承办了几场活动,后来便不了了之,相关改造成果也没有得到保留。“根据框架协议,运营商对全村各类资源有优先合作权,村里负责房屋等闲置资源梳理盘活,运营商负责招商推介。但后来运营商几乎不介入,招商推介基本由村干部或村民自发完成。”这名村书记告诉记者,其他乡村在探索整村运营时,应在协议中尽量细化、量化合作细节,比如每年要举办多少活动、活动规模如何、每年的招商目标是什么……
记者了解到,目前沪郊整村运营大致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重资产”模式,即运营商花真金白银在村里投资进行村庄改造;另一种是“轻资产”模式,即运营商主要负责品牌设计、项目运营、承租房屋后再招商转租等,主要靠租金价差盈利。高盼告诉记者,根据运营方的性质不同、资金规模不同以及村庄特点不同,两种模式各有适用场景,但不管何种模式,运营商深度参与乡村振兴,才是运营成功的必要条件。“如若不然,运营方不会关注乡村振兴的社会效益,村民也始终视运营方为‘外来人’,参与度不会高。”
在崧泽村,互集文旅除了负责招商,还将盘活的乡村资源的四分之一作为自营业态来打理。运营商深度介入后,一来能产生收益,二来也能给餐饮、咖啡、休闲娱乐等产业板块树立标杆,便于整村运营管委会在招商时进行管控。“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打造昙花一现的‘网红村’,而是希望导入的产业能和村庄有机融合,实现村庄、村民、运营方三方共赢。”高盼说。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茅冠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