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23公顷、投资超6千万元!金山这里即将启幕…

近日,从枫泾镇规划办获悉,作为沪派江南营造15个试点之一的金山枫泾新元单元,其首发区的市级土地整治项目将于今年年末正式动工。这个总面积达182.23公顷(2733亩)、投资超6千万元的工程,将以“水包田、田包村、村包田”的独特肌理为笔,在千年圩田上重绘水乡新图景。
当晨雾漫过新元村的溇沼湿地,百年落戗屋的飞檐在晨光中勾勒出黛色轮廓,这条历经“横塘纵浦、联圩治水”千年演进的古村落,正迎来一场酝酿已久的新生。
“新元村的珍贵,在于它是‘活着的圩田标本’。”枫泾镇规划办主任顾程站在新元水环的古桥边,指着眼前交错的河道与农田说,“你看这横塘纵浦织就的水网,把田地、村庄温柔地抱在怀里,这种‘水包田、田包村、村包田’的格局,是祖先用千年智慧写就的生态密码。”
△效果图
据介绍,此次土地整治项目划定的182.23公顷实施区,正是循着这份密码精心框定。“我们不是‘推倒重来’,而是‘锦上添花’。”顾程拿起规划图,指尖划过湿地修复区块,“比如新元村湿地修复项目,要连通溇沼、荷塘、河滩等六种湿地,像串珍珠一样织成复合生态系统。未来这里会有研学驿站,但木板路会架在芦苇丛边,尽量不打扰野鸭栖息。”
“小时候蹲在河埠头洗菜,能看见鲫鱼从石缝里游过。” 在新元村,村委会工作人员沈剑指着岸边斑驳的石阶说,“这次整治要修缮提升沿河的河埠头,增加河道亲水性。以后村里的河埠头会变成水岸市集的摊位,卖村民自己种的菱角、编的竹篮。”
在项目清单上,这样的“新旧共生”的设计随处可见。闲置的农事用房将被改造成非遗文创工坊,年底就能闻到土布染坊的蓝草香,而那所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百年小学,将变身圩田研学中心,孩子们可以在展堂里触摸圩田模型,再跑到户外跟着老农学插秧。
“不是把老东西封起来当标本,是让它们继续‘过日子’。”沈剑笑着说,“村里的老手艺人早就等着了,以后在落戗屋里教年轻人做土布,在湿地边带城里孩子认水生植物,这才是遗产‘活’起来的样子。”
据项目推进项目部透露,此次土地整治并非“孤军奋战”。目前已有11个条线资金项目计划整合入驻,涉及资金超6千万元,涵盖新元市集、乡邻驿站等各类项目。“市级资金像‘种子’,区镇配套资金是‘沃土’,还有社会资本进来‘搭戏台’。” 顾程解释道,“比如田间道路提升,路面将得到修缮,还要在路边种上油菜花,春天开车进来,就像钻进金色隧道。”
站在长浜湿地的高处远眺,夕阳正为即将修复的河道镀上金边。年底动工的号角吹响后,这片千年圩田将在“低干预”的营造中,慢慢舒展新的容颜。或许到明年春天,当游客踩着新铺的青石板走过水岸市集,会听见卖花声混着河水潺潺,一如千年前那个寻常的江南清晨。
(来源:i金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