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潮|CT片子“开放麦”:从影像工具人到清晰担当,我进化了!
大家好,我是一张CT片子。
以前的我,其实也挺能打,但有时候医生想要“8K超清”,我只能交个“720P”版本。面对更小、更复杂的病灶,我常常力不从心。
但现在,我变了。
我是光子计数能谱CT拍出来的片子。我的像素只有0.2毫米,是传统CT像素面积的1/9。医生可以看见耳蜗里细微的结构,捕捉心脏跳动时的血管纹路,连最微小的病灶都无处可藏。我还能分辨出组织里碘、钙、水的成分,让医生像看“彩色地图”一样看身体,为医生提供更直观精准的诊断信息。
更重要的是,我的辐射剂量比过去降低了60%—70%,有些检查甚至能降到90%。你可以少受一点辐射,却得到更多、更清晰的信息。

联影光子计数能谱CT心脏成像
这样的我,来自一家国产企业——联影医疗。不过,我更喜欢大家称呼我“国产医疗装备显眼包”。不久前,我被送进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开启临床测试和医学研究。在这之前,全球只有两家外资企业做出了我。
医生说,他们等我很久了。
瑞金医院放射科主任严福华感叹,我的分辨率已经达到业内领先,能更早、更清楚地发现微小病灶。

瑞金医院放射科主任严福华正在开展联影光子计数能谱CT临床测试。
尤其是心脏。你知道吗?心脏是CT最难拍的器官,它不停跳动,拍出来的图像很容易模糊。过去,医生看心脏片子就像抓拍小朋友,费劲又不一定成功。而我,能“捕捉”心脏跳动的瞬间,把血管、瓣膜和内部结构一一展现。严福华说,在心脏成像方面,我已经达到了行业第一梯队。
你可能想问,我这么厉害,具体能用在哪?
那可不少。比如早期肺结节的识别,我能看清它边缘是不是毛糙、密度是不是不一样;比如判断冠脉钙化风险,我能帮医生分析钙化斑块的位置、体积和成分;在肿瘤治疗中,我还能分析肿瘤同源性,帮医生判断是复发、转移,还是良性增生……
简单来说,能早发现的地方,我更早;该精细一点的地方,我更细;需要判断“到底是什么”的地方,我还能告诉医生“成分分析结果”——这才叫全能。
你也许好奇,我是怎么变成这样的?
我的“底子”变了。传统CT,得先用闪烁体把X射线转成可见光,再转成电信号,无法识别每束X射线中的单个光子。而我,用的是半导体探测器,每个光子的能量都能精准捕获,实现了光电直接转换。
为了让我变得更厉害,他们在架构和算法上做了很多创新,实现了全准直覆盖的超高分辨率成像,即便是心脏这样大范围又高要求的部位,我也能从容应对。
2023年,联影牵头,联合中山医院、瑞金医院等多家单位,承担“十四五”科技部“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重点专项——光子计数能谱CT研发。
这是一次跨越研发、制造、临床的协同攻关。中山医院放射诊断科主任曾蒙苏说,未来光子计数能谱CT有望成为主流CT。针对各类疾病进一步研究的空间非常大。
我的故事,其实才刚刚开始。
从实验室走进医院,从科研项目变成临床工具,我开始见到更多的人:焦虑等待结果的病人、争分夺秒下诊断的医生……未来,我还会去到更多医院,见证更多人的康复和新生,也会继续进化,帮医生看见更深的秘密,帮患者少走更多弯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