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汇公园成上海首座光污染防控及健康照明示范公园

从“亮起来”升级为“亮得健康”
徐家汇公园成上海首座光污染防控及健康照明示范公园
上海目前已有862座公园实现24小时开放,占比超八成。出于通行、安全等因素的考量,这些公园需要夜灯长明,但长时间的人造光源照射控制不好,就会产生光污染。
记者昨天从上海绿化市容部门获悉,上海正在推进一批光污染防控及健康照明示范公园,让24小时开放或延长开放的公园从“亮起来”升级为“亮得健康”。
徐家汇公园是上海首座光污染防控及健康照明示范公园。记者在公园沿湖步道上看到一种灯头像飞碟的步道灯,这15盏“飞碟灯”点亮后,光照被控制在面向地面的一个圆台体范围内,竖截面是一个120º的扇形。
灯光之所以没有往上“跑”,秘诀就在“飞碟”上。上海瑞逸环境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副总监金绮樱告诉记者,灯头下方有一个固定在灯柱上的环状灯具,灯光向上射向“飞碟”后,以被控制的角度折射到地面,这样就避免了不受控制的灯光向周围照射。这种“飞碟灯”采用了一种超白纳米级粉末做涂层,确保灯光的强度在折射后不会大幅衰减。
在兼顾角度和强度的基础上,“飞碟灯”还可以随时间、季节变换亮度和色温。18时亮灯时和次日6时熄灯前,是灯光最亮的两个时间点;21时到次日3时则是灯光最暗的时候,亮度只有最亮时的45%至51%。
徐汇区灯光广告管理所唐皖松介绍,这是为了园内的生态环境考虑。进行景观灯光提升改造前,绿化市容部门联合设计方对徐家汇公园进行了调研,发现83.58%的人在18时至24时前往徐家汇公园,20时后游客明显减少,一直开着“最亮模式”不仅浪费电,还会干扰动植物的休养生息。
色温的变化也是类似的思路。18时开启时的色温为4000开尔文,这是中间色温,主要呈现为白色。随着夜色渐深,色温会慢慢降到3300开尔文以下,主要呈现为暖黄色,给路人带来安定感。拂晓前,色温从2700开尔文飙升至5000开尔文到6000开尔文,这种“清凉型”的中高色温主要呈现为偏蓝色,让灯光更趋近周边环境。
“我们希望优秀的景观灯光也可以成为‘公园+’的一部分,给都市夜归人带来‘疗愈感’。”唐皖松站在徐家汇公园的天桥上,向记者介绍名为“季节彩雾”的景观——以天桥两侧的高大乔木树冠为幕布,16根彩雾音乐雷达灯杆是拥有多种才艺的“演员”。
这些“演员”感应到有一定数量的行人经过后,会根据四季变换,用不同风格的灯光照射在灯杆背部喷出的水雾上,营造出梦幻的“夜空”。现在是夏天,“季节彩雾”切换为“萤火之森”模式,在天桥上的行人仿佛“飘”在蓝紫色森林上层的云雾中,耳畔还伴有夏夜的虫鸣。
徐家汇公园的景观灯光将来还有“弹幕”功能。
记者在公园的跑道上看到十几种照射在路面上的图案,比如一只卡通白猫在橙色的圆洞内探头探脑,下方写有“生活明朗 万物可爱”字样。
“我们发现徐家汇公园是夜跑族的聚集地,希望这些跑道上的图案灯能给夜跑族带来惊喜和幸福感。”金绮樱表示,他们受到网络视频弹幕的启发,将来会定期向公众征集有趣的图案和文字,用更时髦有趣的方式吸引市民游客主动参与公园的建设管理,“这样的公园更有归属感、参与感”。
徐家汇公园景观灯光从“亮起来”升级为“亮得健康”的经验将在更多公园推广。唐皖松透露,绿化市容部门正联合设计单位研究制定相关设计导则,届时推广到一些正在进行景观灯光提升工程的街区,比如气象片区、环交大片区等,让上海公园的夜色更健康更疗愈。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陈玺撼)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