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中,他们筑牢社区防线

风雨中,他们筑牢社区防线
昨日大风大雨中,社区基层干部几乎24小时未合眼,不断巡查、消除隐患,心里的那根弦丝毫不敢放松。
撤离“一人一策”
7月29日傍晚,在金山滨海地区,石化街道金卫三组的巷弄里,居委会干部小心翼翼地搀扶着80多岁的独居老人钱一才前往转运巴士。由于腿脚不便,子女不在身边,对于撤离,老人有点力不从心。在转移途中,他不停地感谢,“好在居委会来帮忙”。
因为地势低洼、房屋老旧,石化街道东村居民区的金卫三组和海光八组历来是防汛重点部位。这些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居民自建房,每当台风来袭都要来一次集体“迁徙”。
受台风“竹节草”影响,7月29日晚8时左右,上海市发布台风黄色预警,石化街道随即开始居民撤离工作。来自石化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蒙山路派出所、居委会等组成的防汛撤离队入驻金卫三组,挨家挨户劝说居民撤离,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更是格外关照。
“我们会一直值守到你回来,放心吧。”这样的承诺让许多像钱老伯这样的居民安心撤离。
居委会干部顾莉花的巡逻记录本上,已划去30多个勾选框,“方阿婆年事已高,一个人居住,我们特意联系其子女来接回”。这种“一人一策”的撤离方案,源自多年防御台风建立的特殊群体档案库——如今,金卫三组150余名高龄老人、15名慢性病患者都有专属撤离路线图。
石化街道东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邓海斌介绍,此次街道共撤离居民814人,其中大部分投亲靠友,28位居民在街道工作人员引导下,乘坐大巴有序撤离到石化街道安置点。
今年的防汛安置点设在泽达进修学院,现场900平方米,设有安置大厅、医疗站、值班室,可容纳60余人。安置点配备单人床、毛毯、饮水机、空调等。7月29日晚9时,安置点内飘起香气,居民张志伟熟门熟路领取了方便面,“撤离那么多次,条件越来越好,这次还有简易床给我们睡”。一旁,他儿子张建明拍了短视频发布在朋友圈:“第一次撤离,有空调有床还有夜宵,比家里舒服……”
夜色渐深,金卫三组空荡的巷子里,10余名“家园守护者”开始彻夜巡查。应急指挥部那间15平方米的临时办公室里,东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邓海斌盯着监控屏,“去年台风期间,这里出现3处积水,今年我们提前设置水泵。”手边对讲机传来最新通报:814名撤离人员,已全部妥善安置……
“一键通”及时提醒
“您好,请问是李阿姨吗?这里是街道为老服务热线。”7月29日,彭浦新村街道为老服务“一键通”电话准时拨出。“侬好,我听出侬声音了,我蛮好的,谢谢侬关心。”临汾路1515弄居民区82岁孤老李阿姨开心地回应着电话问候。
为应对台风天,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加强对特殊困难老人的关爱服务:借助“老伙伴”计划,关心关爱4589户独居老人、高龄纯老家庭;借助为老服务“一键通”平台,为辖区3215户独居老人、高龄纯老家庭送去问候;居委干部全面排查特殊困难老人的生活状况,实施“每日一问候”关怀机制,通过电话探访或实地走访确认老人安全,并温馨提醒老人台风天尽量减少外出,妥善储备食物及常用药品。
也是7月29日,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金梅园居民区独居的吴阿姨突感不适,狂风暴雨中难以出门就医。危急关头,她按下家中的“一键通”装置发起求助。
智慧平台瞬间触发预警并联动响应,“平台预警—通知家属—应急联动—医院对接”四级联动。“一键通”专员全程通过通话陪伴阿姨,安抚其情绪,同步联系120急救中心上门,医务人员迅速上门并送吴阿姨安全抵达医院检查。
老年助餐送上门
为减少台风对送餐的影响,静安区曹家渡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昨天提前行动:制定台风天送餐方案与应急预案,准备多层防水袋、电动车挡板等“装备”。“我们提前梳理辖区内独居、高龄老人的名单,确保送餐工作无遗漏。”为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昨天9时45分,6位“饿了么”配送小哥开始送餐;10时50分,最后一名骑手完成配送。当天中午289份老年助餐热腾腾地送到居民手中。
骑手冷暖有人管
骑手的冷暖也得到关心:静安寺商圈党群服务站忙着接待骑手进站短暂休息,有人取热水、有人吹干衣服,有人接过新雨披……
方师傅是外卖平台的一名骑手,他说:“像这样的台风天,订单并不会减少,反而因为很多人不便出门,需求会有所上升。”“我们不怕多送,就怕人淋湿了、车出故障了、衣服干不了,一天下来特别难熬。”
“这个休憩站很暖心。能有热水喝,雨披坏了也不怕,这里就可以领,应急完全没问题。”另一位外卖小哥李师傅表示,在风雨交加时能有这样一处歇歇脚,“感觉不是自己一个人在和风雨作战”。
静安寺商圈党群服务站驻站联络员陈振良介绍,日常站点就配有热水、微波炉、充电器、冰箱等常用设施,也常备感冒药、藿香正气水、创可贴等应急药品,有免费取用的雨披、雨伞。
为沿街商户解忧
“幸好居委干部处理及时,不然我们就慌了!”昨天下午1时30分,记者刚走进山阴路132弄8号,一位阿婆就在家门口喊话。
据了解,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老旧房屋多,里弄房屋建筑面积70.23万平方米,占辖区房屋总建筑面积的37.21%。7月30日8时,一夜未合眼的山二居民区书记赵锐带领居委会干部在辖区全面巡查。10时40分,发现山阴路132弄8号有一雨棚掉落,正好卡在高压电线上,十分危险。居委干部了解到该户居民白天家中无人,立刻上报街道防汛防台工作群,群内相关负责人马上派抢修队来现场,抢修人员用20分钟就排除了隐患。
由于台风携暴雨来袭,位于北外滩低洼地带的“小江西”菜店面临严峻考验。店主唐先生望着沉重的冰柜一筹莫展——冰柜装满冷冻食品,四名壮年男子也无法搬动。
惠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常亚男第一时间赶到“小江西”菜店了解情况,提出用沙袋和挡水板构筑防线。北外滩街道社管办从街道防汛物资储备库紧急调拨20个防汛沙袋。在居委会工作人员协助下,迅速将其垒放在店门口,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墙”。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周楠 唐烨 黄勇娣 舒抒)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