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上海信托:数智信托为智能互联网提供场景和服务

——访上海信托党委书记、总经理陈兵

2025年07月18日14:57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在人工智能发展的浪潮下,传统互联网业务正在被重塑。当下,促进智能互联网赋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挖掘培育新质生产力,成为全新的时代课题。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突破的“硬实力”,更离不开金融“活水”的“耐心灌溉”。上海信托作为耐心资本的重要载体之一,近年来从创企投资、股权投资、培育耐心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以金融之力赋能科技创新。

上海信托党委书记、总经理陈兵

站在创新前沿,上海信托如何引领产业变革?近日,人民网记者专访上海信托党委书记、总经理陈兵,通过访谈了解上海信托对于智能互联网应用的独到分析,探寻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与新机遇。

记者:过去信托业务似乎更多聚焦在对公领域,上海信托在科技应用方面有哪些转变呢?

陈兵:确实,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信托业务都是以对公的房地产和政府平台融资业务为主。尽管上海信托率行业之先,打造了信托行业第一个核心业务系统和领先行业的互联网信托平台“上信赢通”平台,但与银行、券商、基金相比,以往信托行业的科技应用场景相对单一、技术投入相对偏少,仿佛是前沿金融科技的“绝缘体”。

近年来,随着信托业务“三分类”转型的持续深入,伴随着净值型、服务型业务出现巨大的技术性需求,信托行业不仅不再是前沿金融科技的“绝缘体”,而是成为了尖端科技应用乃至孵化的“超导体”。上海信托在数智系统建设、金融科技股权投资、关键技术孵化等方面,都打造了一系列自身的金融科技“超级产品”和“超级服务”,用“数智信托”为智能互联网的发展提供场景和服务。

智能互联网是继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新的互联网形态,是新一代人工智能与网络深度融合重构的产物。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不断催生互联网新应用、新业态、新产业,开启了产业互联与价值互联的新世界。身处其中,我们必须顺势而为、加快变革。

记者:上海信托如何践行“需求拉动”理念,有何具体举措?

陈兵:从科技发展史看,技术的应用和需求的涌现是互相推动的。技术突破创造新场景、降低服务门槛、改变用户习惯,反过来需求的觉醒会倒逼技术迭代、需求的规模化会加速技术的市场验证和场景落地。为AI而AI只是盲目跟风,建立在真实需求场景之上的科技投入才是有效投入。

近年来,上海信托持续引领行业向资产服务和资产管理转型,业务结构发生历史性变革。目前公司1.2万亿元的受托管理规模中,有近80%是资产管理信托、20%是资产服务信托,其中证券服务专户的规模超过了5000亿元,主动管理的资产管理信托超过了2000亿元,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家庭服务信托等财富管理信托账户的规模超过800亿元。这些业务虽然类型各异,但共同的特点是“合作多边化”“需求多元化”,流程链条长、交易频率高,必须系统先行、才能推动相关业务形成规模效应。为此公司打造了“开放—链接—共生”的数智系统矩阵,包含对客服务的“赢通”平台、外联生态的“上信通”服务平台、资产管理的O45系统等。

下面我以两个系统作为微观案例,介绍技术与需求如何互相影响。

首先是需求撬动技术,打造信托“灯塔工厂”。在展业过程中,公司逐渐清晰了从30万养老信托、到100万家庭服务信托,从600万个人财富管理信托、再到1000万家族信托的全景式“财富管理图谱”。为适应这种“小步快跑”的展业节奏,我们曾用“单一系统”服务“单一业务”的方式进行系统支持,并行开发了信睿、睿赢等多套系统,好处是敏捷反应、快速落地,但缺点是系统之间存在竖井、业务资源无法有效衔接整合,业务规模一直存在瓶颈。为满足这个分层、分类客户经营体系的多元化需求,我们推出了上海信托“财富账户一体化”系统,构建“AI + 模块化 + 信创云”三位一体的数字基座。这是一个“统一平台架构、统一募集分配、统一资产运作、统一存续期管理、统一用户体验”的数智化服务平台,把四类账户全部打通,贯穿账户申请、风险报审、信托成立、产品投资、分配清算等核心流程,为客户提供资产增值、风险隔离、财富传承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在集中作业模式下,公司的财富管理账户业务如同“灯塔工厂”,不断刷新单日成立记录。公司的保险金信托从过去一周成立十几单,爆发式创下单日成立超过200单、单周成立超过600单的记录,并开创了周末业务自动化成立的先河。

其次是技术点亮需求,开启“信任消费时代”。预付资金管理是优化营商和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公司积极推动预付资金服务信托写入上海市预付资金管理相关文件。这类业务的特点是多并发、小额高频、分配结算自动触发。公司以单用途预付卡业务为突破口,对接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协同监管服务平台和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创设了上海首单预付资金服务信托,从支付、消费、退款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管,实现了行业首批预付卡服务信托商户全周期动态监管,为上海市行政类综合监管提供了全新的金融服务类型,荣获2023年度上海金融科技优秀应用场景。

在持续的数智引领战略推动下,公司的数智引擎释放了强大动能。仅过去一年,我们运营、核算的信托项目就超过1万个,同比增幅超过70%,完成证券交易11万笔,同比增幅超过200%;今年的日均交易峰值更是超过了700笔,推动公司相关业务从规模效应、迈向了速度效应,并荣获信托行业首个工信部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认证。

记者:“生态合作”方面,上海信托如何开展?

陈兵:信托行业除了自身是金融科技的重要应用场景外,还是金融科技的重要投资者和服务方。从国际经验看,金融中心建设和科创中心建设往往是联动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双中心”建设,需要构建科技与金融的正向循环。

上海信托长期聚焦科创股权信托领域,积极融入公司大股东浦发银行的“科技金融赛道”,搭建领先行业的私募股权投资平台,利用“投贷联动”协同优势,为先导产业、关键技术、未来科技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为新质生产力培育耐心资本。

我们是上海市重大科创基金的重要参与者,上海的三大先导产业基金、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新型资产管理服务平台中,都有我们的身影。公司推动浦发科创直投基金的设立,并自主创设上信科创产业投资基金,为上海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贡献市场化、专业化的力量,科创金融规模接近400亿元。我们的投资足迹遍布金融科技的基础设施、关键硬件、应用软件等各个层面,投资了AI计算芯片的领先者沐曦、华为手机的摄像头视觉芯片供应商锐思智芯、小米手机的视频音频芯片供应商普林芯驰、智能数据库企业柏睿数据、AI反欺诈企业氪信科技等领军企业,在浦发银行“科技伙伴银行”的整体框架下,成功打造出“科创信托生态圈”。

记者:关于“长期主义”,上海信托在这方面有哪些举措和思考?

陈兵:信托不仅是物质性的财富管理制度安排,更是超越时间和周期、耐心长久,有情怀、有温度的精神传承机制。推动金融科技进步的原动力是企业家精神,是前浪推后浪的、一茬一茬的创业者、企业家和科学家们。利用信托的架构安排,我们既可以服务“前浪”的企业持续经营、推出员工持股计划、为创二代开展财富传承,也可以服务“后浪”的创业者、创一代进行个人与企业财产的隔离、免除后顾之忧。近期我们还推出了知识产权服务信托,打通产、学、研,为风险定价、为无形资产估值,不断缩短“技术-需求-商业化”的转化周期。

记者:您对智能互联网时代金融行业的发展有怎样的展望呢?

陈兵:智能互联网正在重塑金融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我相信,只要秉持需求拉动、生态合作、长期主义的理念,持续地为未来能力投资,就一定能将“智能互联”转化为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实效。

上海信托可以为在座的各家金融机构、科技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服务,让我们共同携手,加快构建“技术-业务-治理”三位一体的数智能力,推动金融业从“规模经济”转向“速度经济”,从“经验驱动”转向“算法驱动”。(人民网记者 葛俊俊 董志雯)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