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今晚抬头,金山给你寄来三封“宇宙名片”

2025年07月16日18:18 |
小字号

近日,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顾野王星”,让金山又多了一位“宇宙户籍”居民。顾野王这位“百科全书式”的文化人,在星空贴上了他的标签。今天,我们来介绍与金山有关的三位“宇宙户籍”居民。

第一颗星 顾野王

顾野王,南朝梁陈时期的“六边形战士”,孩童时期就是爆款“神童”,传说他七岁能背《五经》,九岁写出名噪一时的《日赋》,年仅25岁时,完成我国第一部以楷书为主体的古代字典——《玉篇》,在东亚“汉字文化圈”千年传播史中有着巨大贡献。

他与金山渊源颇深,他闲居金山时,编撰了“集汉魏以来地理之大成” 的《舆地志》,原书30卷,是我国古代开舆地志完整体系先河的全国性地理总志。

据传,位于如今亭林镇的“读书堆”就是当年顾野王撰写《舆地志》的地方。顾炎武晚年追随先祖足迹,到此地筑亭培林,并自号“亭林”,坚持研究学问,笔耕不辍,终成大家。

宋代刘嘉谟在《顾公祠》中评价顾野王是“博洽倾当世,江东孔子儒”。顾野王在学术、艺术等多个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为后世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瑰宝。

如今,国际编号为519419的小行星,官方名字是“顾野王星”。仿佛顾野王于更高处俯视这片他曾细细描摹的土地。莘莘学子也不妨在夜里仰望星空,与这位“江东孔子”展开一场时空对话。

第二颗星 高平子

高平子出生在金山张堰镇,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在中国天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82年,也就是高平子逝世12年后,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十八届大会在希腊的帕特雷城召开,将月球正面坐标为6.7S、87.8E,直径为34千米的月面环形山,命名为“高平子环形山”,以表彰他的贡献。

1925年,他主持太阳黑子的观测和研究,为中国天文学留下了太阳黑子的第一批完整影像和资料;1926年,他应邀参加了第一届万国经度联测,国际天文合作活动中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1935年,他只身赴巴黎,参加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五届大会,大会决议接纳中国天文学会为正式会员国,初生的中国天文界,终于正式跻身于国际天文学界之行列。

高平子还是中国当时极负盛名的文学组织——南社的活跃人物,国学和法文功底俱为一流。

曾扛着望远镜的金山少年,观测星空时,是否会想到月球上将留下他的名字。

第三颗星 高锟

1996年,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在浩瀚的宇宙中,一颗国际编号为3463的小行星,以另一位姓高的中国科学家——“高锟”正式命名,“高锟星”成为首个以华人科学家命名的小行星。巧合的是,他是高平子的侄子,张堰高氏一门叔侄,拥有了两张“宇宙身份证”。

有人将高锟称为“光纤之父”,在西方他还享有“宽带教父”和“太比特技术概念之父”的美誉。1964年,高锟首先提出在电话网络中“以光代替电流,以玻璃纤维代替导线”的大胆设想,被人讥讽为“痴人说梦”,但他矢志不移,潜心研究,终成正果。

高速传输的互联网、精彩纷呈的高清数字电视、遍布城乡的移动通信、即发即收的电子邮件……现代生活的便利离不开光纤,也正是光纤将全球连成了“地球村”。高锟在光纤通信领域作出的突破性贡献获得了世界的认可。

2009年,高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获奖之时,恰逢中秋佳节,当世人举头望天之时,眼前一轮明月中,有以“高平子”命名的环形山,而在距离高先生不远处,还有一颗叫“高锟”的小行星默默陪伴。有人说:“两星相互辉映,实为中国科学精神之最好象征。”

三位“宇宙户籍”居民,将汉字、天文、物理等等,写进世界历史。夜幕降临时,记得抬头看看,或许——高平子山正矗立在月亮的正面,高锟星正把宽带信号调成一束温柔的光,顾野王星在描摹绘制新的地图。

(来源:i金山)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