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驿”想不到的温暖!漕河泾小哥驿站成骑手“快乐老家”

人民网记者 龚莎
2025年07月15日16:57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烈日灼灼的盛夏,外卖骑手王泽鑫抹了把额头的汗珠,推开漕河泾街道小哥驿站大门。空调冷气扑面而来,驱散了身上的燥热,饮水机旁几位同行正低声交流着送餐线路的“正确打开方式”,旁边的冰柜里码放着消暑的瓶装水。

自2024年12月10日运营以来,这座位于徐汇万科中心、占地81平方米的驿站,如今已成为周边骑手们不可或缺的“避风港”,不仅提供了固定的用餐、喝水、休息的物理空间,更逐渐成为凝聚新就业群体、提升社会认同与幸福感的精神家园。

“下午时间段算‘空窗期’,没单子我们就在这溜达溜达,跟同事聊会天。”王泽鑫是一名有两年“工龄”的骑手,他告诉记者,“以前没地方休息,特别大热天,连个遮阳纳凉的地方都没有,只能找个树荫或者商场门口蹭蹭冷气,现在毒日头也不怕了。”

一开始,崭新的驿站于王泽鑫而言还有些“距离感”,“装修这么好的地方,我们一般都不敢进,直到他们喊我进去休息,我才知道这是专门为我们建的。”骑手驿站开业的第一天,王泽鑫第一次感受到“终于是别人找我,而不是我找别人了”。

骑手驿站内,冬天有热水,夏天有空调,容小哥小憩稍作休整。漕河泾街道供图

“我们党建服务中心在沿街的地方,设置了一块服务空间,但距离居民区较近,不在平台算力范围内,所以小哥是不会进来休息等单的。”漕河泾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主任林晖注意到,每天中午和晚间,在附近进出的小哥能达到两三百人,确定是骑手的必经之路之后,决定将小哥驿站落地于此。

“驿站自成立之初,就承载着党建引领下关怀新就业群体的使命。”林晖介绍,街道党工委联合市场监管、工会、妇联等多元主体共同建设,党群中心每日专人轮值,确保服务不中断。

在骑手驿站,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服务的关怀:箱里常备应急药品,换电柜绿灯闪烁解决续航焦虑,雨衣手套免费取用抵御恶劣天气……

小哥驿站为骑手准备了生日蛋糕。漕河泾街道供图

主空间特别设置的“小哥会客厅”,定期举办政策宣讲和技能培训,成为骑手们思想交流的新阵地。短短数月,已有十几名骑手递交入党申请书,3名党员骑手主动亮身份、担责任,成为服务同行、反哺社区的先锋。

驿站的温度不仅来自外部支持,更源于“小哥服务小哥”的内生机制。“通过与站点周边奥乐齐等商户合作,驿站邀请驻点骑手担任志愿者。这些‘同行引导员’熟悉骑手工作节奏与痛点,服务更具同理心与效率,让驿站管理真正扎根于新就业群体内部。”驿站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自我服务模式不仅提升了运营效能,更在无形中培育了骑手的价值感与主人翁意识。

当驿站被认同为“我们的地方”,骑手们便从服务的受益者,自发转变为社区服务的贡献者。

除夕夜,他们化身平安志愿者守护万家灯火;社区清洁日,他们积极参与扮靓家园。驿站提供的免费体检、公益理发等关怀,如春风化雨暖人心。

从最初日均十几人到如今稳定过百人,驿站“流量”的稳步攀升正一点点印证了自身存在的价值。骑手们在此短暂休憩,如电池在换电柜中重新蓄满能量,再次汇入城市奔涌的脉搏,而驿站如一方小小磁石,将奔波的个体凝聚为城市治理共同体中有温度的单元。

“不过,驿站的发展也面临成本压力与服务升级等挑战。未来需更精准调研需求,探索公益与可持续的平衡点,并进一步争取政策支持。”林晖坦言,目前驿站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还相对较高,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服务内容和质量还有待提升,以满足小哥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当党建的根系深植于新就业群体的土壤,当关怀具象为看得见、用得上的服务,当骑手被尊重为城市共建者,方寸驿站便能释放巨大能量,让社会认同与职业幸福感在奔波的骑手心中生根发芽。

驿站微光,足以照亮人心。它证明了城市温度在于能否为每一个平凡的奔跑者,提供一方歇脚蓄力的港湾,一座被看见、被尊重的精神灯塔。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