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共成长,华东师大教育学子为湖南乡村孩子筑梦

自2015年开始,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师生每年都到老校长刘佛年的母校——湖南醴陵市大林村佛年学校,举办佛年爱心夏令营。至今,已累计服务近800名乡村孩子,也见证了一批批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奉献中的成长与蜕变。
今年7月5日至15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第10年在大林村佛年学校举办的夏令营,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她是佛年学校六年级学生叶静玟,这是她第3次参加佛年爱心夏令营。
“老师,将来我也想去华东师范大学读书,成为一名像您一样的老师。”在本届夏令营梦想启航主题课上,叶静玟这样说。“佛年爱心夏令营每年虽然只有10天左右,可几乎陪伴了我的整个小学生活。如果可以,我也想为夏令营做点什么……”
叶静玟在华东师大教育学部公众号上留言
“夏令营,不只有娃高兴十天。”叶静玟妈妈满是感激地说:“以前暑假愁,我们在外干活,娃没人管。起初还嘀咕,城里老师能教啥?”疑虑在女儿第一次参加夏令营后就消散了。“看她写‘想当老师’,我真的非常感动……我们盼娃出息,夏令营让她心里有了光,知道往哪奔,这比啥都强!”
十年来,一批批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子,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适切的课程设计,温暖真诚的陪伴,助力乡村孩子成长,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家精神,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智慧力量。
第十届佛年夏令营队长范毅超讲授课程
作为第十届佛年爱心夏令营队长,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系2024级硕士生范毅超分享了他的支教故事。大学毕业后,他决心奔赴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参加研究生支教团,到云南武定一中支教一整年。研一即将结束时,他又利用暑假参加佛年夏令营,来到大林村服务奉献。“感谢支教经历,通过支教,我逐渐实现了最初的梦想——成为一扇窗,让孩子们看见世界的瑰丽。”
如今的佛年学校,逐渐从一所设施陈旧、生源流失、师资不足的山区学校,发展成为教育部确定的第四批乡村温馨校园典型案例学校,以及湖南省温馨校园、株洲市最美村小。佛年学校校长宋丽表示:“特别感谢华东师大对佛年学校的帮助,让大山深处的孩子都能接触到更新的教育资源。”
湖南醴陵大林村佛年学校近十年办学成果
第十届佛年爱心夏令营指导教师胡航表示,本届夏令营努力在特色的育人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践行教育家精神,尤其是在刘佛年老校长“求实、求精、求活、求新”教育理念的启发和指导下,研创出实基、精艺、活源、新芽等四大系列课程体系,体现了对“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的发扬和追求。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