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子来金山后发出感慨:“金山太美了!”

“金山真的是我去过的最美的地方之一!在那里我感到无比开心:人们友好热情,自然风光迷人,而且科技、自然与中国古老传统在此完美融合。”“念念不忘!超级美丽的金山。”来自埃及的上外研一留学生MAI(晓玫)连续发了两条九宫格图文朋友圈,感叹此次金山行。
7月2日至4日,在团区委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团委的联合组织下,由中国大学生以及来自埃及、摩洛哥、越南、俄罗斯、韩国、蒙古国、尼日利亚等7个国家的留学生组成的中外学子团来到金山,进行社会实践周活动,开启了一场“走乡村振兴之路,看产业升级之变,品非遗雅韵之美,聆听中国式现代化的金山故事”的社会实践活动。
看金山如画
感受乡村与现代的和谐共生
中外学子首站探访了上海漕泾数字游民国际村,乘船游览了漕泾郊野公园水上线路,他们在这里既感受到了江南水乡风光,也触摸到了数字游民的新兴工作生活方式和社区形态。“第一次走进中国乡村,就被这里的整洁与美丽深深震撼。蓝天白云下的水库村,既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又保留着淳朴的田园风光,完全颠覆了我对中国农村的想象。”来自韩国的BYEN JIWEON(卞祉媛)表示。
在枫泾古镇,中外学子沿着蜿蜒的青石板路穿行,一栋栋老宅、老建筑在保持古色古香的原始肌理的同时,内里正不断蜕变焕新,变成网红打卡地,为千年古镇注入烟火新活力。来到丁聪美术馆,中外学子通过百余件展品感悟了艺术大师“以笔为剑”的创作人生,其作品中蕴含的乐观精神与人文关怀引发青年共鸣。
“在金山,我看到的乡村不只有田园,还有创新、传承与青春的交融。”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冉玉荣感叹道。
体验金山非遗
品鉴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除了参观游览,中外学子还化身“非遗体验官”,进行本土传统美术、美食等方面的文化体验。在中国农民画村,金山农民画非遗传承人带领大家体验农民画涂色。大家将感受到的浓郁乡土风情和对中国乡村生活的理解与想象倾注于画纸之上。“这几天的行程里,我特别喜欢农民画涂色的活动。”来自俄罗斯的GOGULAN VALERIIA(飞鸿)兴奋地说。金山农民画鲜艳明快、质朴夸张的艺术风格及其背后深厚的江南农耕文化底蕴深受大家的喜爱。
在吕巷的“小白龙信俗”活动中,吃白龙糕、舞龙是不可或缺的重头戏。中外青年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从备料开始亲手揉捏蒸制,全程亲手制作白龙糕。当糯米清香弥漫,糕点逐渐成型,传统文化的韵味在青年之间体现。舞龙环节,众人合力擎起龙身腾挪翻飞,亲身体验民俗的活力与凝聚力。
共议文化生活
架起国际青年友谊桥梁
此外,中外学子与数字游民们还开展了一场关于文化创新和数字生活的深度对话。大家分享各自国家的风土人情、数字化生活,以及来到中国以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有趣的互动体验消弭了语言的藩篱。“虽然大家都来自不同的国家,但能从和他们的对话中感受到他们的真诚与热情。”中国学子吴梦婷说道。
当天晚上,中外学子在由农房改造的“青春驿站”门庭前围坐一圈,在黑夜中亮起手机灯,唱起了《甜蜜蜜》《世界赠予我的》等中国流行歌,还互相学跳东北秧歌和埃及舞蹈。这一刻,不同肤色、不同国家的年轻人,在金山的乡村产生了情感共鸣。“刚熟悉就要分别,真希望活动时间能再长一些!” 临走前,BYEN JIWEON(卞祉媛)表达了对此次实践活动的不舍。
据悉,自4月底金山区启动上海湾区“鑫引力”青年人才集聚计划以来,已吸引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多所高校学子来到金山,感受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的城市活力。“鑫引力”计划不仅面向中国学生,更是面向全世界来华学子、来访青年,成为展示中国式现代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窗口。
“选择金山作为本次中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周的目的地,正是看中了金山是全国首批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可考察的主题内容十分广泛,既有非遗文脉的韵律,也有乡村振兴和现代产业的律动。”上海外国语大学团委副书记韩骏表示,“本次社会实践周以‘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双线交织,为中外学子打造了一堂行走的无国界文化课程。”
(来源:i金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