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农文旅”融合新路径 沪上高校学子新闻采风锤炼“四力”

人民网上海6月30日电 6月23日至27日,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系和智能传播系55名师生,来到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开展为期五天的“知县”新闻采风活动。本次采风聚焦青阳县“农文旅”融合发展,涉及15个新闻选题,涵盖红色文化、非遗传承、创意旅游、生态农业等多个领域。采风期间,师生团队深入村落、调研企业、探访特色民宿,足迹遍布青阳多个乡镇。通过实地走访,师生们真切感受到青阳依托优良生态环境和深厚文化积淀,因地制宜探索“农文旅”融合新路径,加快乡村振兴的有力实践,学生们的新闻采编能力和融媒体报道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本次新闻采风暨“四力”实践活动,得到池州市委宣传部、青阳县委宣传部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赴青阳县“知县”新闻采风活动合影
“这次采风让我们真正跳出课本,用专业视角触摸到传统文化的脉搏。”这是新闻传播学系2023级本科生汪美欣在采风中的体会。在青阳腔博物馆,汪美欣和她的小组同学一起对话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江进和青年演员柯敏,她们跌宕起伏的传承故事,恰似青阳腔独有的滚调唱腔,令同学们心潮难平。期间,青阳腔的三代传承人还花费两个多小时,为江美欣和索南德钦雍宗两位同学扮上了《百花赠剑》中百花公主和海俊的角色,教她们表演动作和神态。“这场体验不仅让我了解到戏曲演员的不易,更让我懂得每一片凤羽、每一针绣线,都是岁月沉淀的瑰宝,承载着代代相传的匠心。我们何其有幸,能为传统文化留存影像,助力传播。”汪美欣说。
81岁的江进老师亲自为藏族同学索南德钦雍宗(左)进行舞台妆造
“纵使怀着莫大的期待,这次采风的收获还是远远超出预期。我和组员们得以真正接触到生态农场的真实样貌,在拍摄和体验中感受新时代农民做好生态农产品的初心。”2023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生陈易斐的采访对象是当地生态农场负责人吴五九。这位负责人扎根农场十五年如一日、对生态农业的“执念”,让陈易斐印象深刻,“把脚扎进泥土里,我锻炼了自己在复杂环境下拍摄和采访的能力,更感怀于农民埋藏在青阳深处的那份坚守与热望,这也将推动我不断前行。”
陈易斐(左二)在田间采访吴五九
“走访朱备镇将军村时,回乡创业青年‘小山’的故事深深触动了我们。在他朴实的讲述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当代青年选择回乡、筚路蓝缕开创事业的伟大与不易。”2023级新闻学专业本科生刘思嘉采风回来感慨道,“我们穿行于青山绿水之间,用脚步丈量土地,这必定会成为大学生活一段难忘的回忆。”
从留学生视角“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该学院一直在深耕的国际传播叙事创新实践。本次活动中,2023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俄罗斯留学生Alisa第一次来到中国农村。谈及感受,她说:“我们深入到青阳县农村采访农业企业家,这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采访任务,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在这里,我遇到了很多真诚朴实的农民,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作为俄罗斯人,Alisa刚开始有点担心,“因为文化差异,有些话题我不太懂,怕理解不了。但多亏同学们的帮助和老师的指导,我们最终完成了一个完整的新闻报道,我很高兴能成为这个故事的一部分。”
俄罗斯留学生Alisa(右一)与团队在童埠水产种业有限公司采访
值得一提的是,青阳县朱备镇副镇长胡敏章,既是本次采风活动的地方联络人,负责对接龙溪油坊、将军村和好运龙潭等点位,也是2014年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首批夏季新闻采风实践活动的参与者,那时她还是新闻传播学院的一名本科生。她说:“无新闻,不青春。2014年,老师带我们去江西婺源采风;11年后,母院老师带领学弟学妹来到安徽青阳开展‘知县’新闻采风。弹指一挥间,青春的一杯酒,让我梦回大学时期!”
龙溪油坊劳作现场
据了解,自2014年开始,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依托新闻实务课程创新开展“知县”夏季新闻采风,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新闻实践教学,锤炼学生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十几年来,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得到了各方高度评价。该院师生先后奔赴江西婺源、江苏太仓、安徽歙县、浙江丽水等地,将新闻作品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由本科生撰写的新闻、制作的纪实作品相继发表众多主流媒体,做强“实践育人”品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