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社会| 法治

闲置3年多 上海康新公路站P+R停车库何时启用?

2025年06月09日09:45 |
小字号

建成已有3年多,却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带来资源浪费

康新公路站P+R停车库何时启用

“11号线康新公路站旁的P+R停车库究竟何时启用?”5月16日,浦东新区居民王先生再次致电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询问。王先生称,上述P+R停车库建成已有3年多,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带来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P+R即“公共交通换乘”。近年来,上海加快郊区轨交站点配套“P+R停车场库”建设步伐,以方便市民开车前往轨交站点再换乘轨交线路出行。上海停车App显示,目前上海已开放运营P+R停车场库28个,新增至少500个P+R停车位也被列入2025年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目标。在这一背景下,康新公路站旁的P+R停车库为何迟迟不投入使用?

车位上厚厚一层灰,但闸机亮着灯

记者从11号线康新公路站站台层的南侧窗户往外俯瞰,很难不注意到右侧视野里的一个3层的方形建筑,顶部有树杈图案装饰。建筑没有屋顶,地面上安装了不少路灯,路灯下方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个划设的白色停车方格,但上面空无一车。不难猜测,王先生所说的P+R停车库就是这里。

从地铁站秀浦路南侧自动扶梯下楼,眼前就是上述方形建筑。建筑位于秀浦路、康新公路路口,入口在康新公路上,秀浦路上的是出口,出入口均有不锈钢伸缩门拦着,无法入内。隔着围栏看,建筑的底楼层高较高,整个空间被柱子分割为4个狭长的区域,地上写有“发车位”“蓄车位”等字样,柱子上则挂有“浦东公交”的宣传牌。可见,底层被设计成公交站使用。入口的一块蓝色指示牌更清晰地显示,进入后往左边走,是前往底层的公交车蓄车位、发车位;而往右边走,则是经由一条斜坡,前往位于二层和三层的P+R停车库。

从伸缩门一侧的缝隙,记者得以进入,并沿着斜坡上楼。来到二层,地上厚厚的灰尘显示,这里已许久没有车辆前来停放。灰尘覆盖下,白色的车位线都已模糊难辨。南侧外墙半镂空,打进来的雨水还积在地面上没有干。或许因为雨水的长期浸泡,局部水泥地面已产生龟裂,个别区域还留有修补的痕迹。前往三层的通道里,散落了不少飘进来的落叶。顺着斜坡到达三层后,看到的正是从轨交站台上看到的情景。

建筑底层墙面上的铭牌显示,建筑工程名为“轨交11号线康新公路站公交枢纽”。2015年的新闻报道中提到,这个规划中的公交枢纽包含4条公交线路的首末站、有192个车位的P+R停车库、有72个停车位的非机动车停车场等。后续的新闻报道显示,该公交枢纽2018年启动建设。铭牌上则显示,建筑的竣工日期为2021年10月28日。

记者留意到,尽管没有车辆停放,但出入口处闸机上的LED屏幕都亮着,走马灯般滚动显示着日期。这并不奇怪,康新公路的开市客浦东店2023年3月开店时由于人流密集一度停车困难,为缓解停车难,属地交警支队曾协调康新公路站的这个P+R停车库以及紧邻停车库南侧的空地作为两个备用停车场,提供了1000余个车位。如今车库虽已不再向超市的顾客开放,但这至少说明,P+R停车库在2023年就已具备对外开放的条件。

需补充配套充电桩,预计下半年启用

由于当时的设计中配套了公共充电桩,使得“未来康新公路站或将成为首个上海地铁站点周边配备公共充电桩的交通枢纽”,加上屋顶还配置太阳能电池板为建筑供电,因此,这一枢纽的设计方案当时被评价为“兼具前沿性和时代感”。在功能上,这一公交枢纽更被寄予厚望,建成后将作为完善轨道交通周边公共交通设施的配套,实现综合交通一体化。但由于迟迟未投入使用,11号线康新公路站的换乘目前以电动自行车换乘轨交为主,站点周边电动自行车也停放得极为混乱,公交枢纽的出口几乎被里外三层的电动自行车堵死。

至今仍不能正常投入运营,原因何在?针对王先生的询问,6月初,浦东新区城运中心答复称,公交枢纽的整体项目建设已完成,正积极联系市交通委进行P+R专项验收,“预计今年下半年能投入运营”。王先生告诉记者,他曾多次致电“12345”了解该事宜,得到的答复均是P+R停车库处于验收进程中。他十分疑惑:“怎么一年多了还没验收完?”

记者蹲守现场时,恰好遇到建设单位一名负责人,从他口中,记者得知康新公路站公交枢纽无法启用的另一个原因。据他称,公交枢纽P+R停车库建成后,由于车位数不算多,初期一直未能找到运营方来接手。耽搁了一段时间后,如今运营方已落实好,想启用又遇到“新能源充电桩配置不达标”的难题,达不到验收标准。具体为公交枢纽2017年立项时,当时的法规对于新能源充电桩的配置要求仅为5%,建设单位也只给P+R停车库内5%的车位上预留了电缆。目前,这一要求已升至30%。

改造不仅需要在停车库内重新布设电缆,还要对公交枢纽的供电进行扩容。“目前已经在走报电程序了。手续一旦通过,施工周期大概需要一个月。”上述负责人称,“最快的话,7月能投入使用。”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毛锦伟)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