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沙龙:街区可持续生长的策略与行动

如何进一步促进街区可持续发展和更高效能的街区参与式治理?
近年来,东明路街道统筹街道整体资源,从参与式社区规划领域入手,聚焦探索社区规划师队伍的建设、社区规划提案的全覆盖、社区规划的工作流程与机制,孵化了两个在地的社会组织持续发展。为探索居民区、街区共融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东明路街道以参与式治理为抓手,探索出“1+4+X”街区治理模式。通过建设“红色商圈”、打造“明心·街区融合圈”党建品牌、建设“街区治理工作站”、深化“街事会”议事机制;依托街区发展中心构建“街区共生联盟”等多种方式,促进商户自治、激发街区活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街区共同体。
近日,东明沙龙:街区可持续生长的策略与行动暨浦东新区“人民城市大课堂”在东明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开幕。沙龙以东明实践为主要背景,回顾东明路街道在街区可持续发展中的实践,剖析参与式治理的东明范式,探讨多元力量如何共同推动街区经济发展。众多知名行业专家、实践者与社区居民及参与者们齐聚东明,共同探讨如何盘活街区资源,推动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01东明参访
东明实地参访
参访社区规划与街区更新成果
主题参访由同济大学社区花园与社区营造实验中心副主任尹科娈带队,以实景体验的方式,从深度参与的多元力量介绍中了解更多空间背后的故事,共同讨论未来街区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探访一系列促进社群共同参与重塑家园的代表性点位。
参访路线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2东明沙龙
Part 1. 主题分享及对谈
街区参与式治理与共生发展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沈春雷为沙龙致辞。东明路街道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实施“聚明心”党建工程,编制“宜居东明 人民社区”三年行动计划和五个子规划,推动城市更新和场景营造、数字化转型、安全韧性、法治人文等建设。街道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为契机,聚焦社区经济培育,做大“共建圈”;深化高质量基层治理,做强“共治圈”;双轮驱动协力推进,做实“共享圈”。汇聚众智,让社区经济与治理相互促进,打造参与式治理品牌。
东明路街道党工委委员、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韩云志进行了“东明路街道参与式社会治理行动实践”主题分享,对东明近几年的实践成果进行了汇报。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明确了打造“宜居东明 人民社区”的发展愿景,立足“五个精”,打造“五个社区”,最终实现“五个城”。在街道层面搭建五级治理架构,在居民区层面通过“1+3+N”的方式引入多方力量,在街区层面通过“1+4+X”的方式打造街区治理共同体,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激发多元参与实践。从机制到落实,以参与式社区规划唤醒家园意识。
策展人、童年秘密档案馆发起人、东明社区美术馆项目策划人胡燕子通过公共艺术完成地方叙事,梳理地方文化与身份;通过社区美术馆来激活街区商铺空间,从参与式的艺术行动到常态化的公共空间,以嵌入式的场所来重思日常,重建日常。街区可持续更新需要各方力量的汇聚,需要用创造性的方法来让地方“可见”。大量前期看不见的“土壤改良”工作,才能开出后续看的见的花朵。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社会学副教授、社会工作MSW中心主任孙哲围绕社会工作中的创新角色“社工策展人”,分享社工策展人们以社会问题为核心,通过公共艺术的方式激发群众参与的动力机制,认为在“策展-看展”的过程当中,社区的大门能够有机打开,在地居民在共创过程中能建立街区认同。在新时代的空间中,需要“不断开门,形成串门机制”,从个体走向社区,社区走向街区,街区走向社会,实现艺术街区链接主体。把看展和策展作为公共参与的一种新机制,进而激活社区的社会资本。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上海四叶草堂联合发起人&理事长刘悦来分享了对东明路街道自2020年至今,经多年耕耘建立的基于社区花园的社区参与式发展方法。以灵岩南路农工商超市附近的公共空间为例,强调共融共建共享的重要性。在党建引领下,东明路街道正在将空间更新与社区治理结合起来,持续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创新路径,并在进一步尝试构建多方共益的街区可持续生长策略。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家良对上半场沙龙进行了专家点评,将东明实践概括为了“领导、引导、生长、参与、创造、活力、生态”几个关键词。表示东明在党建支持下,内外资源将社区进行衔接,体现超越空间和功能的情感属性,主体关系融合共创,促进人的主体性回归及“大写的”人的个体成长。
Part 2. 主题分享及对谈
地区可持续生长的策略与行动
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实践者在下半场沙龙中针对地区可持续生长的策略与行动展开深入讨论。
东明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肖春平作“家门口的小生意——东明路街道社区创业探索实践”主题分享。从宏观及微观层面对东明社创背景进行分析,通过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和优化营商环境的结合,进而推进社区创业。东明对社区创业的范畴进行了重新定义,只要是居民通过自己的合法劳动,为社区创造价值,取得合理报酬的,都是东明社创,并基于以上概念提取了“家门口的小生意”作为社区创业的口号。梳理链接资源后,通过摇人、择业、搭场三个步骤推动社区创业。
REAL更新发起人、OUR都市再生规划事业合伙人罗海师以成都玉林片区的有机更新为例,提出在面临着“产权、机制、主体、财务、运营”五大难题的背景下,片区型城市更新的核心在于治理先行与运营统筹。治理实践需要不断校准,以确保多元主体能在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参与中获益,认为运营统筹有利于促进不同空间类型的“供给”与多样化经营主体的“需求”高效合作。
《RQ商业观察室》主编、《城市有意思》发起人、主播锐裘围绕“地方更新与永续经营”的话题,分享将各界联合以形成符合下一时代永续经营方法的方式。她提出“placemaking”的概念,认为需要基于地方的特色,制定并践行具有可持续的运营方式,以实现地方的营造与创生。跳出城市商业更新殊途同归模式,把握“缝隙”中生长出的“向内看”线下社区场域,实现可持续商业融合营造。
上海弘基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三益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创邑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永杰分享了愚园路一体化运营管理商创邑围绕“形态更新、业态调整、文化链接、生态共创”四大更新方式,打造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愚园艺术生活街区的案例。分析了愚园路的更新改造在完善城市功能和提升空间环境品质之余,在可持续性、艺术性地改善城市环境、持续加强居民与社区之间的关系、满足市民游客的生活和精神需求、创造城市消费新热点、激发商业活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基层党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吴涛对下半场沙龙进行了专家点评。认为今天展示的项目工作,就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生动实践,做城市更新,只有读懂人心才能打动人心。在下一步城市更新中,要更好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要带着情怀把社区工作做好。
本次沙龙对东明路街道可持续生长的策略与行动的经验成果进行了回顾总结,多元角色共同探讨东明行动中的心得体会,以其他地区优秀实践经验和学术成果为未来东明的可持续生长提供灵感和启发。相信未来通过街区参与式治理与地区可持续生长的策略,能够有更多的实践者共同为宜居东明添砖加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