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新品种、新模式 沪郊十亩番茄年赚几十万元

沪郊十亩番茄年赚几十万元
“这个大棚里种植的番茄,是新品种‘金湘玉’,品质和产量大幅提升。它每株可分出四蔓,共结出24串番茄,亩产量翻一番,达6000斤左右。如果以田头批发价每斤5元来算,亩产值可达3万元,如果以眼下每斤15元的零售价来算,亩产值更是高达9万元……”
近日,在金山区廊下镇,金山区番茄研发中心里的一个个新品种和高效栽培模式,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农科专家和长三角种植大户前来参观考察。“一粒种子4毛钱,1亩地种2000—2500株,种上10亩,上市期最长可达10个月,一年就可赚几十万元……”不少种植户一边跟着专家仔细观摩,一边窃窃私语算起了账。
在现场,技术人员通过现场讲解、操作演示等方式,详细介绍了本市蔬菜产业体系内各项技术的实际效果。比如微生物菌剂改良土壤技术,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以虫治虫绿色防控技术,有效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当天,金山区举行蔬菜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创建现场会暨“百里菜园”建设成果交流会,汇聚了国内蔬菜领域众多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探讨蔬菜产业绿色高产高效发展新路径。
在实地观摩前,与会人员首先参加了一场蔬菜品种品鉴活动。此次品鉴的蔬菜品种均为本市蔬菜产业体系内专家选育的优良品种,涵盖番茄、西瓜、茄子、辣椒、青菜、玉米等200余个。大家通过品尝,从外观、口感、风味等多个维度对蔬菜品种进行评价,为后续品种选育与推广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
据悉,这些新品种大部分已在金山区进行试种并推广,其中番茄新品种就达到了上百个。
当天,与会人员除了前往金山区番茄研发中心,还来到上海思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了实地观摩。据介绍,作为金山区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示范基地,该合作社在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下,引进体系内优质设施茄果类新品种107个,其中番茄品种61个;绿叶菜新品种36个。这些品种经过严格筛选,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为提升蔬菜产量与品质奠定基础。
实地观摩结束后,与会人员举行了座谈交流会。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上海综合试验站站长、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研究员吴雪霞介绍,金山区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于2024年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2024年,双方共同举办了上海“夏淡”绿叶菜现场会,其中金山区摸索的“稻菜轮作”模式堪称全市典范:去年共种植1000亩稻(沪旱16)—菜(散叶生菜、结球生菜、青菜)轮作示范田,一年可以种植1茬节水抗旱稻、2—3茬绿叶菜,既保障粮食生产,又有效保供绿叶菜生产,并且节水、节本、增产、增效,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黄勇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