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用电成本下降,电费黑洞没了

“您好,这是最新的电价政策告知书,请签收确认。”近日,区市场监管局漕泾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上门走访辖区工业园,逐户讲解政策调整细节。针对园区内非电网直供用电、混合用电等复杂场景,现场演示如何计算电费,并推荐个性化计费方案。
据悉,自2025年6月1日起,上海市执行大工业用电的非直供电主体向终端用户收取电费时,最大上浮幅度由10%下调至6%。这是继2021年允许上浮幅度不超过10%后的第二次重大调整。
此次调整不仅压缩加价空间,还细化计费规则:终端用户可选择“基准电价+上浮幅度”或按分时电价计费,且线损、运维费用不得通过电费分摊,需通过物业费、租金等明确途径解决。
对比2021年政策,新政采用“分时电价+上浮封顶”双轨制,既适应峰谷用电差异,又避免非直供电主体随意加价,让电费清单从“糊涂账”变为“明白纸”。
市场监管部门:上门签收护航“阳光电价”
为了确保新政有效落地,漕泾市场监管所采取了以下三项举措:
全覆盖签收:对20余家园区开展全覆盖宣传,要求签收《政策告知书》,明确违规加价的法律责任。
智慧化监管:依托市市场监管局与国家电网共建的小程序监管平台,对辖区内的非直供电主体和终端用户的电费收取上报情况进行后台监管,分析转供主体、用户分布及电费填报情况,实时预防电费填报加价问题。

长效化监督:将从6月起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核查电费台账、公示信息,严查超幅加价、捆绑收费等行为,并建立企业信用分级监管机制,对高风险主体实施定向监测。
企业减负:省下真金白银抢跑新赛道
只有将“纸面红利”转化为“账上实惠”,才能让企业轻装上阵、向“新”而行。新政出台后,漕泾镇某工业企业负责人表示:“经过测算,我们未来一年的电费支出预计将减少近12万元,省下的这笔钱可以用于数字化改造。”
除了直观的电费支出减少,电费透明化还能有效降低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成本门槛,助力企业抢占市场先机。同时,还增强了投资吸引力,数据中心、高端制造等高耗能企业更愿落户标准化园区。此外,分时电价机制还倒逼企业优化用能结构,使用光伏、储能设施等绿色设备,推动低碳发展。
(来源:i金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