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守护教育的温度 这场家庭教育主题论坛在沪召开

人民网上海5月15日电 如何利用数智技术赋能家庭教育?一年前,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了家庭教育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以破解当代家庭教育问题与挑战为使命,在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5月14日,在研究院成立一周年之际,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数智赋能·教联共育——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主题论坛在沪召开。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知名专家学者、中小学校管理者等350余人参会。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用科技守护教育的温度。”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提到,当前学校正通过技术创新重构教育关系网络,以智能系统破解大规模、个性化指导难题,以数据连通打破“家、校”信息孤岛,以平台思维整合社会育人资源,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数字时代获得精准化、全周期的成长支持。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教育工会主席张艳萍作了题为《道为术先——关于家庭教育误区的一点思考》的报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李家成在《数字时代老年人与儿童的共学互学:文化意义与教育价值》的报告中提出了隔代共学互学的新模式。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家庭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庞维国在《家庭教育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报告中系统阐释了教养方式、父母游戏性与隔代教养对儿童创造力的影响。
论坛上,参会嘉宾共同见证了“知心慧语”智能陪练系统升级版的发布。该系统经过一年的迭代创新,从1.0版绘制“亲子能力图谱”,首创自适应学习模式;到2.0版增强“智能情境陪练”,实现多模态交互训练;到如今3.0版实现“气质类型匹配”,开创个性化沟通新范式,完成了AI赋能家庭教育的“三级跳”。
“同样的情境,同样的表达,不同年龄、性别和气质类型的孩子的反馈是不一样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闫寒冰指出,“家长们要学会用适切的方法与孩子沟通,‘知心慧语’3.0可以帮助家长更为精准地找到解决沟通难题的密钥。因为情境具有更强的拟真性,家长就更容易将学习到的技能迁移到生活中去。”
论坛现场,研究院面向全国461所“校家社协同育人联盟”学校,正式发布年度家庭教育普适活动——“开好家庭会议,促沟通·育未来”,旨在让专业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每个家庭触手可及的日常实践。
“一次高质量的家庭会议,胜过十次碎片化的说教。”前期曾参与活动试点的上海七宝明强小学家长反馈,“现在孩子遇到问题,会主动说‘这个我们留到家庭会议上讨论’,这种改变让我们很惊喜。”
作为家庭教育研究院的重要公益实践成果,“阳光成长·教育护航——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爱行动”在会上正式启动。项目将重点面向中西部留守儿童比例较高的100所乡村学校,通过专业、科技、生态“三位一体”创新模式开展精准帮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