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外摆位摆出上海城市烟火气 外籍消费者青睐

受外籍消费者青睐,为夜生活添活力
街头外摆位摆出城市烟火气
工作日晚上8点,富民路上的一家墨西哥餐酒吧已经坐满了人,其中三分之一以上都是外籍消费者。他们格外喜欢餐厅的外摆位,坐在梧桐树下邀请三五好友吃饭或小酌,很是惬意。
静安区的“巨富长”(巨鹿路、富民路、长乐路),是小红书上“上海夜游地图”必推荐路段,许多营业到凌晨的餐酒吧都聚集在这不长的三条路上,店外连成一片的露天座椅、形形色色的外摆位,是把人聚起来、形成烟火气的关键,也形成了独特的海派夜生活景象。
来自米兰的多纳泰罗和丈夫找到这家墨西哥餐酒吧的方式颇为特别——通过在DeepSeek搜索关键词“Rock bar with good food”(提供美味食物的摇滚酒吧),他们发现了这个去处,“我们现在正坐在路边,但我唯一能听到的声音就是餐馆里人们的交谈声,没有汽车的声音。”
走遍“巨富长”,记者发现,这里的外摆位形态各异。有的店铺有专用的露天区,摆上花坛或遮阳伞,有的店铺增设凳子和矮桌,有的店铺外道路比较狭窄,就见缝插针摆放小巧美观的座椅。而且,不只是餐厅、酒吧,还有花店、奶茶店等,有条件的店都纷纷尝试设置外摆位,既延伸了服务半径,有效展示了商品,还可以创新各种场景促进销售。
这些座椅不仅为商家所用,也成为公共设施的一部分。南京西路街道鼓励商户开启座椅的“社会共享”模式,允许居民、路人劳累的时候坐下来休息,也能激发潜在消费。
外摆位会不会产生夜间扰民的问题?据露墨司咖啡馆老板观察,迅速、及时的管理成为解决矛盾的有效方法,“附近酒吧被投诉,很快就有城管来处理了,一般就是劝解、警告,不会闹得很过分。”
静安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市容科科长陈嘉露认为,外摆位管理首先要有“红线意识”,“比如不能影响行人通行,不能擅自占用绿地、停车泊位和非机动车停放区域,不能破坏行道树,不能影响交通、消防设施等”。但红线的设定不是“禁止”,而是对摆放时间、摆放范围精细化管理,亲民不扰民。
鼓励外摆,是对新经济形态融入城市肌理的一种探索实践,让上海的“夜经济”更美丽、有活力、有温度。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市容管理处处长张浩表示,市绿容局正在制定支持“夜经济”的具体工作方案,今后包括外摆位场景在内的设摊管理重点,将是在确保市容整洁有序前提下的“拓展”与“优化”。
(来源:解放日报 见习记者 周昱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