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以理论武装 促实干担当(干部状态新观察·读书日特别报道)

2025年04月23日08:4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不可坐论,理不能空谈。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目的全在于运用。”

  学风中见作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是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体现。

  基层是理论指导实践的主战场,是推进实践创新的主阵地。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不同领域的党员干部,关注他们读书、学习、培训情况,展现他们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担当作为。

  ——编  者

  

  街区党支部书记学习《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

  抓住了问题也就抓住了具体

  本报记者  王崟欣

  在上海市松江区九亭镇高科技街区,几乎每家沿街店铺都有一张开店明白卡。明白卡发起人顾文彬,是街区党支部书记。

  “明白卡,实际是一张党群连心卡。”顾文彬说。2024年,上海市为服务好沿街商铺、“小个专”和新就业群体等,成立街区党支部,并配备专职街区党支部书记。“新兴领域群体党建工作如何开展?”刚到任时,顾文彬有些摸不着头脑。发愁之际,松江区委组织部开展了一场专门面向全区街区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培训既有党建理论知识,也有实务操作,很有针对性。”顾文彬说,培训让他打开了工作思路——转换视角,从服务细节做起,从一件件具体的事抓起。

  结合培训中提出的工作方法,顾文彬联系商户、征集问题。走访中,餐饮店经营者李大姐向他反映,一个月前,她盘下店铺,打算做餐饮。手续办完后,却因排烟问题遭到了小区业主的投诉。在街区党支部多方协调下,李大姐对排烟管进行了改造,店铺经营走上正轨。

  抓服务细节,找群众需求。在顾文彬的倡议下,一张开店明白卡就此诞生。街区党支部对“小个专”商户在开店前要进行一次集中指导,避免后续的不必要损失。

  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最近,顾文彬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他在学习《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时,受到启发:“书中有两句让我印象深刻,‘抓住了问题也就抓住了具体’,这句话讲的是作风建设重在抓细节;‘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调查研究’,这句话讲的是调查研究不能搞形式主义,要抓实。”

  顾文彬最近打算再对800多家商户一一调研走访。“大家有什么问题,能立马想到找我帮忙,这就是我的目标。”顾文彬说。

  

  村党支部书记学习《论“三农”工作》——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本报记者  张文豪

  刮了一夜大风,74岁的河南濮阳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惦记蔬菜长势,一大早赶到了村农业种植基地。玻璃温室内,一排排无土栽培的西红柿已长到三米来高,村民站在电动升降梯上疏花疏果。“遇到坏天气,没受影响吧?”李连成问。

  村民郭美艳指了指头顶的遮阳网和补光灯:“温室有200多个传感器,可以自动关闭天窗,还有补光灯模拟日照,一切运行正常。”

  30多年前,李连成凭借种植大棚蔬菜先富了起来。1991年担任村支书后,他带领大家发展蔬菜大棚种植,走上脱贫致富路。

  今年全国两会,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李连成向大家推荐了村里特产——西红柿。回村后,他召集村两委干部,开了一场宣讲会,总书记《论“三农”工作》是学习重点。“‘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书里的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李连成说,“书里还提到,‘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咱们村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等方式,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把智慧农业坚持做下去。”

  不久后,一场西红柿种植培训会让村农业种植基地成了“课堂”。在李连成召集下,西辛庄和周边乡镇的50余名种植户围坐一起,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大家通过理论学习与实地操作,系统掌握了物联网监测、水肥智能管控等现代农业技术。“智慧农业不是淘汰农民,而是让咱们成为‘新农匠’。”在育苗工厂,李连成蹲下身轻抚嫁接苗的接口。李连成说,村里发展急盼人才和技术,他想把现代农业种植技术整理成操作手册,让更多村民用得上。

  

  镇人大主席学习《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向能者求教  向智者问策

  本报记者  宋朝军

  在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云田镇老街,车辆畅行无阻,路旁的云杉、红叶李、连翘长势不错。镇人大主席李懋却说,一年多前,这条老街还是大家的“心病”。

  老街原为省道,后来,省道改道,老街就变成了村道。时间久了,坑坑洼洼、尘土飞扬。大家想修路,但缺牵头人。

  去年春天,定西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实施“122民主实事工程”,对全市119个乡镇人大和3个人大街道工委提出要求:每年持续办好1件结合实际、贴近群众的民主实事。全市举办培训班,市、县、乡各级人大把原原本本学习总书记《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作为重要任务。

  “‘要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书中宝贵的方法论,每次学都有新感悟。”李懋和大家商量,“我们应该学以致用,多听群众的真实想法,改进我们的具体做法。”

  1个月里,李懋和同事挨家挨户走访,收集沿街190多家商户、300多户居民的意见建议,动员大家一起参与。从去年4月开始,6个月的工期里,镇人大主席团成员们和群众一起干。6名群众和6名人大代表共同组成协调小组,反复做工作,为身体不便的老人上门服务。“每袋水泥、每方混凝土花了多少钱,公示栏里写得清清楚楚。”李懋说,“群众全程参与,大家干得踏实。”

  李懋指着一个花园说:“这原本是残垣断壁,路修完后,在现场的学习分享中,修建花园的想法被提出来。”现在,在这条1公里多的路上,有4处这样的小花园。

  “再过几个月,这里会一路生花。”说着,李懋抓起一小把太阳花籽,轻轻往花坛里撒去。

  

  纪检监察干部读《纪律的温度》——

  纪律是管束,也是尽心为民的承诺

  本报记者  姜晓丹

  “每日一学:中央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改进作风的第一步……”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纪委监委第三纪检监察室副主任区光豪的手机短信提示音响起,这是南沙区纪委办公室编发的学习短信。在学思践悟中,区光豪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

  晚上7点,区光豪来到留置点会议室。每周二是留置点临时党支部固定的学习时间,会后区光豪和同事们分享最近阅读的书籍。

  “之前同事推荐的《纪律的温度》(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廉政小故事情节生动,提醒我们在监督执纪过程中,要坚持宽严相济,辩证地分析问题。”在区光豪看来,每次交流学习,都是一次思想碰撞的过程。

  讨论后,区光豪又和同事一同观看了最新一期的南沙纪检干部培训班录像。授课的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派驻纪检组组长,课程内容有理论有实践,区光豪听得津津有味。

  每次组里来了新人,区光豪都会找机会与年轻人谈心谈话,用身边或者学习中的典型案例,教育引导年轻干部坚守工作原则、端正工作态度。“通过这样的谈心谈话,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纪检监察工作的特殊性、严肃性,工作中我一定加强党纪法规的学习,从严要求自己,严格按制度和程序办事。”一名新入职的纪检监察干部表示。

  “纪律不只是管束,也是我们尽心为民的承诺。”这句话是区光豪在《纪律的温度》这本书中看到的,他也常常以此提醒身边人,“学习不仅在业务上,同样适用于干部作风建设,每一次读书、交流、培训,都是在给我们长鸣警钟,让我们筑牢思想防线。”

  

  社区党委书记读《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社会工作是一种真心实意的服务

  本报记者  胡婧怡

  前不久,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双山街道新兴社区在小区绿化带种植了一批小树苗,可没过几天,最外侧的一排树苗就被拔了。补种时,树苗刚放进土坑,住在旁边212栋楼一层的王大娘就出来阻拦:“你们就是不想让我们种菜!”

  年轻的社区干部向社区党委书记李丹丹求助。“老旧小区改造成果刚巩固,‘小开荒’这个口子不能开。”立场明确后,李丹丹找来新兴社区梦之圆志愿服务队的矛盾调解小分队现场调解——

  “种绿植是为了美化家园,这是多数居民的心愿。”“菜可以随时买到,好的小区环境来之不易。”“缺什么菜,我帮你带一点。”

  一个刚露苗头的矛盾,就在萌芽状态消解了。

  “基层治理很复杂,社区干部要通过不断学习,提升为民解忧、为民服务的本领。”李丹丹说。

  翻开《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教材(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其中“社会工作是一种真心实意的服务”“只有在牢固地为他人服务的价值观的指导下,社会工作者才会自觉地、持久地开展工作”等表述让李丹丹感受很深。

  李丹丹常常拿着板凳下片区、进网格,把大政方针、惠民政策搬到楼洞口、广场边,让群众在唠家常中了解大道理。

  “要想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心中必须有一桶水,对于社区工作者来说,读书学习永远在路上。”李丹丹说。社区职工书屋藏书已经扩充到近万册,成为职工、居民学习充电的文化阵地。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23日 10 版)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