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文化| 体育

游戏里学古籍修复 《古籍修复师》游戏接受度高

2025年04月14日15:28 |
小字号

“手残党”敢上手——

游戏里学古籍修复

“书有毁裂,郦方纸而补者,率皆挛拳,瘢疮硬厚。瘢疮于书有损。裂薄纸如薤叶以补织,微相入,殆无际会,自非向明举之,略不觉补。”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的这段话,可能是中国文献关于古籍修复的最早记录。

在上图东馆美术文献馆,《齐民要术》正在“古籍新生——《古籍修复师》互动展”中展出。扫一扫展板上的二维码,打开《古籍修复师》游戏,这段话也出现在游戏开机画面上。

“从后台数据看,没想到一天之中几乎每个时段,都有玩家在玩这款游戏。”游戏制作人伊芳菲说。伊芳菲从广州出发,首都图书馆古籍修复师王岚、北大出版社编辑王应从北京出发,前天下午,他们一齐在上图东馆参加“古籍新生——《微相入:妙手修古书》《古籍修复师》新书新游见面会”。

上海图书馆是《古籍修复师》游戏的专业指导单位之一,上图馆藏的十部古籍珍本成为游戏突破关卡后的“彩蛋”。

《微相入:妙手修古书》《古籍修复师》新书新游见面会里有一个环节就是游戏试玩。记者一同体验,游戏设有六个关卡,全部通关要花20分钟以上。从试炼、对症下药、纸寿千年到匠心补天、妙手丹心、朱墨灿然,每完成一个关卡,就能解锁一部古籍珍本。点击“兰台汲古”,可以通过古籍历史、修复历史、书病等级、修复工具、修复技艺等板块学习古籍修复相关知识,打开“古籍书库”,不仅能看到游戏通关解锁的珍本,还有上海馆、广东馆的珍贵馆藏。

“我们参观了上图东馆馆藏精品馆,上海地区的古籍很有特色,比如西文图书、年画,这些特色馆藏在游戏中也有所呈现。”伊芳菲说,开发《古籍修复师》游戏的过程中,年轻的游戏人最大的感触是“这个群体的开放”,“不是秘不示人的技艺,而是最大程度向我们开放、解释,有些环节光看文字资料不容易理解,到现场从各个角度看古籍修复师的操作,听讲解,一下子明白了。比如纸浆补书,我们一开始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到现场看了修补的过程,才理解相当于造纸的逆向操作,神奇的纸浆补书也在游戏里得到还原。”

在上海,从中专、中本贯通到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已经形成培养古籍修复人才的专业路径。“我的师父给大学生上课,我给高中生上课。”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党支部副书记、服务拓展部副主任王晨敏说,最近的课堂教学里,他会放上《古籍修复师》游戏的二维码,“在游戏里学知识,学生们的接受度高”。

记者好奇,如今古籍修复还有南派、北派之分吗?“随着交流越来越频繁,从使用的技艺来说,已经没有太明显的区分,而且古籍修复也建立了统一的国家标准。不过,由于南方和北方的天气条件不一样,古籍修复面对的主要问题不太一样,也就是‘病人’的病因不一样。在北方,书的破损主要集中在干燥导致的脆裂上,而南方面对的主要问题是虫蛀霉变。”王晨敏介绍。

“有些人可能觉得自己是‘手残党’,不敢上手体验,或者是家里没有合适的材料、对象,可以通过玩游戏了解古籍修复。”王岚说,普通人或许不太可能接触到要修复的古籍善本,但珍惜文化、珍惜纸书的心情是相通的。“古籍保护可以是原生性保护——保护原物,可以是再生性保护——通过影印、数字化等方式加以利用,不能忽视的还有传承性保护,不论是互动游戏还是体验讲座,都是带动大众提升古籍保护意识的方式,让古籍真正‘活起来’。”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施晨露)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