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秩序正恢复 金运路地铁站非机动车整治持续推进

2025年04月14日15:05 |
小字号

金运路地铁站非机动车整治持续推进

通勤“梗阻点”正在恢复秩序

曾被吐槽“人行道总是走着走着就没了”的金运路地铁站,如今已有了肉眼可见的变化——现场人员增加、单车清运提速、空间重新划分。多方协同之下,一个曾经典型的城市通勤“梗阻点”正在恢复秩序。

整治初有成效

4月9日,早高峰期间,金运路地铁站的各个出入口均有身穿制服的人员在巡查。1号口、2号口各安排了2人值守,3号口、4号口各1人,而人流最密集的8号口则有3名引导员。执勤人员一边协助清理违停车辆,一边引导骑行者将车辆推行至指定区域。

空间再分配是此次整治的重点之一。为解决共享单车占据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压占人行道的问题,执法部门和三家共享单车平台一起,在2号口划设了一个约120平方米的集中收运点,另外1号口也有一块约36平方米的停放区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区域主要承担早高峰收运压力,午后转为投放调度,尽量做到“快来快走”,不让车辆在出入口堆积。

据执法人员介绍,目前在现场已施行“共享单车三色分区管理”,即美团、哈啰、青桔三类单车各自集中停放,便于运维公司统一清运,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方便市民投放。

“我们在8个地铁出入口共安排了9名人员,按照‘定人、定岗、定责’的方式进行管理。”江桥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党支部委员张成龙表示,“我们全力争取共享单车清运在每天上午10点半前完成,潮汐管理已基本形成机制”。

为缓解早晚高峰压力,执法队还对土壤裸露区域进行硬化改造,新增非机动车停车场地,在部分区域设立了硬隔离、警戒线、电子围栏等,从源头引导停车行为。

整治并不仅限于硬件层面,也包括管理方式的调整。过去“等车停下后再劝”的做法逐渐让位于“靠前主动提醒”。岗亭内还配备了专业挪车工具,在劝导不及或违停过多时,执法队员可以迅速进行应急处理。

不过,现场仍不乏挑战。高峰时段在个别点位仍有车辆“就近即停”。执法人员坦言,规范秩序并非一蹴而就,“点上有人”之后,如何“面上有序”,仍需时间来进行磨合。

依赖横向协作

非机动车治理是一个涉及多个部门、多方参与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在像金运路这样人流密集、交通复杂的地铁站口,单靠某一方的努力往往难以彻底解决问题。

比如当前的治理实践中,属地城管负责日常管理和秩序维持,交通、绿化、市政等部门则分别掌握施工调整、空间腾挪等资源;共享单车公司又拥有调度与运营权限,而轨交站方也承担一定的站口管理职责。这些职能之间一旦协调不畅,容易出现执行上的断点。

从江桥镇的整治过程中可以看到,当前治理已不再局限于“谁负责谁处理”的单一逻辑,而是越来越依赖横向协作——街镇统筹资源,职能部门介入支持,企业落实责任,基层队员在一线灵活调度,每一环节都需精细衔接。

在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结构性矛盾依旧显著。当前的停车混乱,部分是原有配套设施不足引发的连锁反应。“金运路站原有7个停车棚,嘉闵线施工后被占用了2.5个,直接少了1600多个停车位。”

某种程度上,这是“设计滞后”带来的压力。基层一线人员呼吁——重大交通项目在前期规划阶段就应将出行配套、潮汐需求、空间预留等因素一并考虑,实现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避免“轨道地下建成,留下地面难题”。

(来源:解放日报 报记者 王一凡)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