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路部分路面变形导致行车颠簸 剐蹭事故多发

元江路部分路面变形导致行车颠簸,剐蹭事故多发
小修小补不治本,市民盼大修
元江路是一条总长11.5公里、东西向横贯闵行区的区级公路,也是一条重车密集的工业运输走廊,部分路段的上一次大修时间还是2009年。近日,多位市民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民声直通车”反映,元江路部分路面变形导致行车颠簸,易发生剐蹭事故。尽管路政养护单位经常对路面进行修补,但无法根本解决路基脆弱的问题,希望尽快启动大修。
部分坑洼路面犹如波浪
市民侯先生两年前搬来闵行区颛桥镇,上下班必经的一条马路就是元江路。一年到头,来自周边物流园区、工业区以及建筑工地的大型运输车辆往来不绝。
从去年夏天开始,他的车头下方护板突然出现许多剐蹭痕迹,这才留意起路况。经过观察,他发现元江路经莲花南路到沪金高速跨桥,剐蹭的概率很高。有时能听到一旁的车辆遭遇剐蹭发出的“刺啦”声。“道路因为高温软化,被大车压得变形拱起。尤其是雨天或下班时视线不佳,来不及避让。”他看到,道路养护单位会进行修缮,切掉一块再填平,但这样的临时措施维持时间并不长。
3月24日、25日连日升温,记者从元江路虹梅南路路口一路往西观察。这条双向六车道的路上,重型货车、挂车和私家车密集交织,运载汽车、建筑原料和构件的货车比例很高。一些车从虹梅高架路俯冲下来,车速很快,扬起沙尘。路面补丁随处可见,但由东往西侧的路况比另一侧出现更明显的碎裂、下沉迹象。在靠近一处农庄的路段,大小车辆经过时明显会“蹦跶”两下。这里出现了三个不同深浅的色块,车道分割线也已消失,可见已经过多次修补。
运送建筑材料的司机张师傅提到,莲花南路路口附近的颠簸更厉害,持续多年。市民王先生也提到,从虹梅高架路下来的一段路面路况变差,车辆紧急变道避让时,极易发生事故。在斑马线前的一段路面,记者注意到深浅不一的车辙印,但观察车辆的颠簸规律才发现,深浅对比的不止颜色,更有高低落差。拱起的路面夹杂着石粒,呈灰白色,而下沉处路面被反复碾压,砂石较少呈深色。
下沉更严重的情况出现在元江路经沪金高速跨桥后的俯冲路段,即都会路至都市路路段。此段元江路限速40公里每小时,禁止20吨以上的车辆行驶。由于下桥后到红绿灯的缓冲路段较短,大车、重车的急刹来得更猛烈。左转等待区域与直行车道红灯的等待时间约60秒,地基承受的重压更持久。由此造成地面起伏不平,犹如波浪一般。记者乘车以38公里的时速通过时也有明显的倾斜和颠簸感。都市路与元江路路口是居住区和工业区的交汇处,机非通道交织,如要翻新,面临的交通管理压力不小。
最快今年4月启动大修
侯先生去年曾接到闵行区交通委的回复,表示元江路翻新需要分几段施工,其中经莲花南路的部分路段由地产开发商负责代建,启动大修的时间可能较晚,整体竣工时间会有所推迟。但会先对开发商代建之外的其他道路进行修复,当年年底开始施工。然而直到过了年,侯先生没有看见动工的迹象。
记者查询发现,早在2019年年底虹梅南路—都市路路段的大修工程研究就开始了,但由于轨交15号线元江路上盖开发、代建方案变动等原因有所推迟。目前,元江路(都市路—都会路)和(莲花南路—虹梅南路)大修方案均在2024年9月批复。涉及开发商代建的(都会路—莲花南路)路段也在当年12月批复。项目建设内容均包括机动车道路面翻挖新建和非机动车道路面整修等。从公开信息看,都市路—都会路今年1月已完成招标。
元江路的每块路牌上均绑定了“路长制信息公示牌”二维码,根据显示的路段专管员和路长办的电话,记者联系后获悉,元江路(莲花南路—都市路)路段大修工程正在办理交通管理手续,预计4月中下旬进场施工。开发商代建路段还在招标。目前会对市民反映的重点路段加强养护。3月26日一早,侯先生告诉记者,已看到元江路都市路路口有施工作业人员对道路进行临时修补。
一名道路养护从业人员告诉记者,元江路的波浪坑洼主要形成原因是道路基层损坏、松散,道路面层反复病坏。即便铺设了沥青,这类柔性材料受到重载汽车制动、起步的推力,还是容易发生变形。修补的厚度越高,受到挤压后的隆起程度也越高。针对这类重载汽车密度高的路段,可以考虑“提级大修”,即将一级道路的技术标准用于二级道路,以保证道路的耐受力。
记者注意到,去年1月,闵行区政协委员邢小伟递交了一份提案,关注到元江路(虹梅南路—都市路)路段道路坑洼沉降问题,认为与常年有超限超载货运车辆通行密切相关。他建议,要进一步增强治超监管合力,对车辆生产、改装、注册登记、市场准入、检验检测等各个环节进行管控。对于模糊不清的标识标线及时进行更新和修复。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车佳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