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 这支青年突击队补短板

上海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这支青年突击队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补上基础设施短板
人人身兼数职,搭建联通世界保险平台
位于上海临港滴水湖畔的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有一支充满干劲的青年突击队。
2024年发布的《关于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要素集聚、业务集中、交易活跃、规则完善的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将上海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再保险中心。
围绕这一目标,来自上海保险交易所各个部门条线的青年们组成了这支队伍,他们协同作战,攻坚克难,打出了一场又一场漂亮仗。
集结,集结
再保险是保险公司为了分担风险,将其所承保的部分风险和责任向其他保险公司进行再次保险的行为。通过这一业务,诸如产业研发、远洋航运等伴随的高风险,得以被分散保障。
2021年,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青年突击队正式组建,下设6个小组,分别攻坚规则制定、设施建设、系统研发、国际会议、市场服务等任务,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再保险交易市场。至今,成员已有50余名。
年轻化、专业化、国际化,是这支队伍的鲜明特点。队伍中,35岁以下青年占比84%,党(团)员占比72%,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58%,涵盖金融、保险、国贸、精算、法律、计算机等专业,近三分之一的队员拥有海外经历。很多人都是刚一毕业,就加入其中。
他们被这个大舞台所吸引,但也要承担从无到有的艰巨任务——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吸引全球再保险要素集聚,推动解决保险机构间数据标准不一、互信合作成本高企等难题,为提升全球再保险交易效率和标准化水平提供可借鉴的“中国方案”。
攻关,攻关
在青年突击队队长施喆看来,时间紧、任务重,恰恰激发了这支队伍的战斗力。
为了提高效率,加快攻关,各小组一同精准分拆子任务,明确优先级、截止期、负责人,并做好阶段性评估工作,合理分工,发挥不同队员优势,集思广益,每个“齿轮”都咬合好,做到配合默契。
最终,在队员的群策群力下,财产险15个大类险种,境内外、分出分入全业务场景都通过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实现了线上交易,为再保险行业提供了标准化、数字化交易服务。
有意思的是,突击队员们并不只是为一个小组工作。身兼数职,多线程攻关,已经成为这支突击队的拿手绝活。
“突击队经常是多个条线的工作同时进行。比如我可能是国际交流组的成员,会负责国际再保险会议的筹备;但同时我也是市场服务组的成员,需要负责与再保险产业链上的各类机构对接;也是技术研发组的成员,需要配合我们的IT部门进行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的优化测试。”青年突击队队员黄卓颖举例。
伴随着青年突击队紧锣密鼓的添砖加瓦,一个崭新的金融基础设施迅速在上海落地。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运用区块链等技术,成功上线全球首个再保险数字化集中交易清算系统——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打通机构间数据交互的枢纽通路,填补全球再保险基础设施短板。
截至今年2月底,平台已覆盖境内外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经纪公司等生态圈相关机构86家(境外机构14家、境内机构72家)。
服务,服务
对内,青年突击队要完成规则制定、系统研发、设施建设等工作;对外,服务全球保险公司对接平台,也是他们的重要任务。这支队伍的服务能力,给入驻平台的国内外企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简直不可思议。”作为首家申请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交易席位的非洲保险公司,刚果(金)的SFA保险如此评价突击队的效率——从第一次接触登记交易中心,到测试平台操作流程,再到赴临港现场参观会谈,直到席位申请完成,一共不到两个月时间。“每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他们似乎和我们完全没有时差,总能在最短时间内给出答案。最重要的是,这些青年不墨守成规,能够根据我们公司的特性,尽量给出便利直接的解决方案,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谈起这帮年轻人,国寿财险再保险运营中心业务管理中心总经理张翼也是赞不绝口:“青年突击队为我们运营中心组建了专项对接群,还创新推出了‘客户经理’机制,扎实服务我们每个业务环节。一年来,我们已经利用平台服务了超过70个共建‘一带一路’项目,为实体经济‘走出去’提供风险保障超180亿元,登记保费近亿元。”
“最艰苦的担子我们挑,最紧急的关头我们上,最困难的时刻我们到。”突击队队员们此前的宣言,显然已经逐步化成了行动。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未来建设,必然会伴随着这首青春之歌。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张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