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的意见,就是我们的行动指南!”
——浦东新区曹路镇丰舍西苑因地制宜推进老旧小区住房更新改造

旧小区改造是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重要民生工程。根据《曹路镇推进住宅小区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近年来,浦东新区曹路镇丰舍西苑积极推进老旧小区住房更新改造,升级焕新配套设施,努力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丰舍西苑建成已有20余年,随着时间推移,原有的配套设施出现显著的老化迹象。”丰舍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冯诗琦表示,小区三大安全隐患尤为突出:小区入口处人车混行、部分道路下沉积水、部分路段行车难,这些都成为了影响居民生活便利与安全的制约因素。
建于2004年的丰舍西苑,总户数508户,居住人口约1200人。随着小区私家车数量不断上升,小区的停车矛盾日益凸显——开发商初期规划66个停车位,如今需承载230辆车的停放需求。更需关注的是,部分居民不规范停车、双向停车侵占消防通道等问题,已严重阻碍了救护车、消防车等特殊车辆的进出。
如何有效解决这一治理难题,助推丰舍西苑品质提升建设?冯诗琦在推进改造工作时多次提到——“以居民意见为主”。经业委会会议决议,对丰舍西苑部分基础道路进行改造,并完善楼宇对讲、监控系统,完善小区居住环境, 满足居民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曹路镇政策指导以及丰舍东苑成功改造的双重赋能下,丰舍西苑的改造工作少走了不少弯路,有效规避了常见的试错成本。目前,涵盖车位扩容、单元门禁升级、监控网络更新、路灯照明优化及绿化提升在内的综合改造方案已全面铺开。
丰舍西苑大门口改造前
丰舍西苑大门口改造后
前期,丰舍西苑开展了扎实的宣传动员工作:业委会拟了一份小区品质提升告知书,由楼组长、志愿者挨家挨户发放;由设计院、物业公司等联合设计的改造设计图,也张贴在小区公告栏等显眼位置,确保信息透明全覆盖;居委与周边绿地公园和毗邻的光耀村协商,发放临时停车证,解决施工期间居民的停车问题。
随着告知书的发布,不少难题也迎面而来:一方面,部分居民对车位调整方案存在抵触情绪,反对声较为强烈;另一方面,停车位改造要牺牲绿化,导致“推窗见绿”宜居环境受损,无车居民持反对意见……
如何在多元利益中寻找平衡点?
“解决停车问题不仅是便利性的考量,更是对生命通道的守护。”冯诗琦表示,在和居民阐释消防通道被占用的安全隐患时,大家才意识到这关乎每个家庭的安危。尽管个别住户一时难以接受改造方案,但经过多轮沟通,居民的态度逐渐软化。
小区的改造工作始终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建立实时响应机制。施工期间,业委会主任王相平几乎天天守在施工现场,一方面紧盯施工进度和质量,一方面处理现场居民矛盾。只要居民提出意见,立刻现场对接、即时处理。这种“边施工边优化”的模式,既保证了工程效率,更实现了民生改善的最大公约数。
某个周六的早晨,小区施工现场,几个居民围着楼栋窗口。一位居民焦急地说:“楼栋口做成非机动车位的话,正对着孩子书桌的窗户,这以后可怎么安心学习啊!”
原来,由于前期设计图纸未明确标注非机动车停放区域,而是停车位改造过程中,居民提出的临时需求。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矛盾,居委会和业委会立即召集居民及施工单位负责人来到现场积极协商。
“确实离孩子窗户的位置比较近,我们要考虑他们的想法。”经多方协商、反复沟通,最终形成了与楼道台阶齐平的处理方案。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从居民冲动不满到整改满意,只花了半天时间,现场解决了问题,不仅保障了公共设施的顺利改造,也最大限度减少了对学生学习的干扰。
小区主干道左侧改造前
小区主干道左侧改造后
“居民的意见,就是我们的行动指南。”从66个车位到理想中的278个车位,目前改造工作还在进行中。冯诗琦认为,老旧小区的改造工作,关键在善用群众的力量。“最近常有居民和我反映说,小区的路一下子宽敞了。一方面是修了树,阳光能晒进来了;另一方面是小区已经开发了50多个车位,解决了部分停车问题。停车难题已经看到了曙光。后续等绿化补种好,小区面貌一定大有改变。”
将居民需求前置、多元参与、因地制宜,针对小区问题探索差异化解决方案,丰舍西苑这种“一区一策”的治理模式,不仅培育了居民“共建共享共治”的家园意识,也为城市更新提供了可持续的社区实践样本。(丰舍西苑供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