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管理现代化”研讨会暨上海司法智库学会2025年年会召开

2月19日,“司法管理现代化”研讨会暨上海司法智库学会2025年年会在同济大学举行。来自司法理论和实务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司法管理现代化”这一课题。此次会议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法学会、同济大学、上海司法智库学会、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联合举办。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贾宇,上海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姜平,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副所长姚国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推动司法管理现代化,既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切实举措,又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促进司法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努力以司法工作现代化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此次研讨会的召开,旨在进一步推进司法管理现代化,凝聚理论研究共识,不断探索完善体现中国特色、符合司法规律、适应时代发展的中国特色司法管理,推动司法数字化发展。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贾宇致辞
贾宇在致辞中表示,审判管理是案件审理质效和服务治理成效的重要保障,是以党的领导责任统领、压实司法责任,履行好宪法法律赋予审判机关职责使命的必然要求。作为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法院要注重司法感受,将“人民群众感受”作为审判管理的重要标尺;要尊重司法规律,将更多精力聚焦到审判执行工作主责主业上来;要坚持数字赋能,持续攻坚,突出实战实效,全力以赴以数字化助推审判工作现代化,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上海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姜平致辞
姜平表示,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浪潮中,司法管理现代化成为提升司法效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议题,司法管理现代化要注重司法专业人员的现代化,要积极运用好“数字技术”,要服务司法体制的现代化。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多年来在司法管理领域始终勇立潮头、持续探索、积极先行。未来,上海市法学会将继续立足国家战略部署和区域发展实际,结合自身职能,组织开展相关领域研究,为推动上海乃至全国司法体制的现代化贡献法学智慧与力量。
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致辞
吕培明表示,本次研讨会搭建了一个跨部门、跨领域的交流平台,将司法实务部门与法学研究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期待通过此次会议,进一步加强与法院、法学会以及各司法实务部门的合作,共同探索协同育人、科研创新的新模式,为我国司法管理现代化事业添砖加瓦。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副所长姚国艳致辞
姚国艳表示,上海的高校和研究机构林立、人才荟萃,希望未来继续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等的交流合作,围绕法治建设重大规划、重点改革、重要举措等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法律政策研究,充分运用法治力量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法治力量。
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原副校长郑成良,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教授沈国明作主旨演讲。上海司法智库学会会长、同济大学法学院院长蒋惠岭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后的主题发言环节,由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郭伟清主持,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吴金水,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监事长、国浩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吕红兵,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朱丹,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法律科学》编辑刘克毅先后作演讲,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上海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席建林作为与谈人参与发言。
主题研讨环节,来自上海、北京、陕西等地高校的司法理论和实务界的专家学者,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四川、河南等地法院、检察院的院领导、法官、检察官等,围绕法院管理与司法权运行机制创新、审判管理与数字法院建设、队伍管理与司法职业保障等主题开展研讨。
(来源: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